知书房

局外人 鼠疫
局外人 鼠疫

局外人 鼠疫

加缪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世界是荒谬的,现实本身是不可认识的,人的存在缺乏理性,人生孤独,活着没有意义。《局外人》的主人公莫尔索和《鼠疫》中的主人公里厄医生面对着同样荒谬的世界时,态度完全不同:《局外人》的莫尔索冷淡漠然,麻木不仁,连对母亲的逝世以至自身的死亡都抱着局外人的态度;《鼠疫》中的里厄医生在力搏那不知从何而来的瘟疫时,虽然有时感到孤单绝望,但他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就是跟那吞噬千万无辜者的毒菌作斗争,而且在艰苦的搏斗中,他看到爱情、友谊和母爱给人生带来幸福。里厄医生不是孤军作战,他最后认识到只有通过一些道德高尚、富于自我牺牲精神的人共同努力,才能反抗肆无忌惮的瘟神,人类社会才有一线希望。
更多
书评  · 12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646842
我们真的能置身事外吗?还是说这种冷漠本身就是一种瘟疫?加缪在《局外人》与《鼠疫》中构建了一个看似荒诞却真实得令人心惊的世界,他用手术刀般精准的文字解剖着现代人的精神困境。这些文字没有刻意煽情,却在平实的叙述中爆发出惊人的力量,让我们不得不直面那些被日常掩盖的生命真相。 默尔索的冷漠与里厄医生的坚持形成奇妙的互文。一个在母亲葬礼上不流泪的"局外人",一个在瘟疫中坚守岗位的医生,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姿态,恰恰构成了加缪对现代人生存困境最完整的呈现。我常常在想,我们是否都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摇摆?当灾难来临时,我们是选择像默尔索那样疏离,还是像里厄医生那样投入?加缪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从不给出简单的是非判断,而是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完成自己的精神抉择。 《局外人》中那段著名的开场白:"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这平淡到近乎冷酷的陈述,却像一记重锤敲打着每个读者的心灵。默尔索的"不正常"恰恰映照出我们所谓的"正常"是多么脆弱。在规则与惯例编织的社会网络中,真实的情感反而成了异类。加缪用这样一个"反英雄"的形象,完成了对现代文明最犀利的批判。 而《鼠疫》中的奥兰城则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当下的生存状态。当鼠疫突然降临,日常生活的脆弱性暴露无遗。超市抢购、隔离政策、死亡数字...这些场景在今天看来何其熟悉。加缪在1947年写下的预言,在21世纪依然具有惊人的现实意义。里厄医生说:"这一切与英雄主义无关,而是诚挚的问题。这种理念可能会惹人发笑,但是同鼠疫做斗争的唯一方式就是诚挚。"这种不加修饰的真诚,正是对抗荒诞最有力的武器。 小说中那些看似平淡的细节描写最打动人心。塔鲁在屋顶上追逐猫的身影,科塔尔在窗边拉小提琴的孤独,格朗反复修改小说的执着...这些微不足道的日常,在瘟疫的背景下获得了神圣的意义。加缪告诉我们,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人性的光辉也不会完全熄灭。正是这些微小而坚定的抵抗,构成了对抗荒诞的最后防线。 "在隆冬,我终于知道,我身上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加缪的这句话完美诠释了他的哲学核心。面对一个没有上帝的世界,面对生命本质的荒诞,我们依然可以选择热爱生活。这种明知无意义却依然坚持的勇气,这种看清真相后依然前行的决心,才是真正的人性尊严。 《局外人》与《鼠疫》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它们深刻的思想内涵,更在于加缪将哲学思考完美融入文学叙事的非凡能力。他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不需要煽情的桥段,只需要准确描述一个人的一个动作、一句话,就能让整个时代的困境跃然纸上。这种克制而精准的表达,反而比任何夸张的描写都更有力量。 重读这两部作品,我更加确信加缪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作家。在一个信息爆炸却意义匮乏的时代,在一个联系便捷却情感疏离的时代,他的文字就像一剂清醒剂,让我们重新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活。当我们合上书页,默尔索的冷漠不再显得那么不可理喻,里厄医生的坚持也不再显得那么遥不可及。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同时存在着局外人与抵抗者,而认识并接纳这种矛盾,或许正是走向自由的开始。 加缪用他独特的文学天赋,将存在主义哲学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生命体验。他笔下的人物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正是这种将思想完全融入叙事的功力,使他的作品超越了时代限制,成为永恒的人类精神图谱。在这个意义上,《局外人》与《鼠疫》不仅是文学经典,更是一面照见人性本质的明镜。
2025年09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18649
故事太沉重,读着太累。
2025年09月04日
查看更多书评

@《局外人 鼠疫》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