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堂吉诃德(第二部)
堂吉诃德(第二部)

堂吉诃德(第二部)

塞万提斯·萨维德拉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西班牙拉曼查地方有一位乡绅,酷爱骑士小说,终日捧读,手不诗卷,最后读昏了头脑,竟异想天开,想要做一名游侠骑士,锄强扶弱,行侠仗义,闯荡天下,便自称堂吉诃德,并说服村上一位农夫做他的侍从,乘马持矛,踏上冒险之途。 堂吉诃德满脑子都是骑士书中的人和事,所以,在他的眼中,妓女是贵妇,客栈为城堡;他同风车厮杀,将羊群视为军队;闹了许多笑话,出尽了洋相。他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坚持自己的理想,直到一命归西。 堂吉诃德和侍从桑丘·潘沙主仆二人,一高一矮,一瘦一胖,一个追求理想,一个非常现实,两者形成强烈对比,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又象征人的双重性: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因此,使作品具有普遍和永恒的意义。
更多
书评  · 9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401752
边看边笑,笑着笑着突然哭了。
2025年09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683817
骑士精神的终极解构。
2025年09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89180
时隔三年重读《堂吉诃德》,感觉像是遇见一位性格古怪的老朋友。记得第一次读第一部时正值大学二年级,被室友戏称为"中文系的堂吉诃德"——因为我总爱在宿舍阳台大声朗诵莎士比亚,还固执地认为现代文学应该回归文艺复兴时期的浪漫。现在想来,这种中二病发作的状态,倒真和那位沉迷骑士小说的老先生有几分神似。 这次重读是因为教授在比较文学课上突然提问:"有谁完整读过《堂吉诃德》第二部?"全班三十几人只有我举了手,结果被临时安排做专题报告。命运有时就是这么奇妙,三年前那个在图书馆边读边笑到被管理员警告的毛头小子,如今要正儿八经地分析这部"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现代小说"。说实话,我内心窃喜得很,就像桑丘终于当上了总督——虽然只是临时的。 第二部给我的冲击比第一部强烈得多。如果说第一部是塞万提斯对骑士文学的戏仿,那么第二部简直就是对"堂吉诃德现象"的深度解构。最让我着迷的是书中人物都知道第一部故事的这个设定——公爵夫妇的书房里就放着《堂吉诃德》第一部,村民们见到桑丘会问"你那疯主人最近又发明了什么新冒险"。这种打破次元壁的写法在17世纪简直前卫得不像话,我读的时候总忍不住想,要是塞万提斯活在今天,绝对是玩meta叙事的一把好手。 人物塑造上,第二部的桑丘堪称神来之笔。这个在第一部里只会说谚语的乡下人,在第二部突然变得机智起来。特别是他当总督那段,简直是对官僚体系最辛辣的讽刺。我特别喜欢他处理"女裁缝案"的方式——让两个争执的女人轮流照看婴儿,结果真正母亲心疼孩子而败露。这种民间智慧比任何法律条文都生动,读到这里时我忍不住给室友复述,结果整个寝室都在讨论"要是桑丘来当我们校长会怎样"。 堂吉诃德本人的变化更耐人寻味。第二部里他的疯病似乎时好时坏,有时候清醒得让人心疼。比如在蒙特西诺斯洞穴那段幻觉描写,他明明看透了骑士小说的荒诞,却选择继续沉溺其中。这种清醒的疯狂特别打动我,就像明知梦想不切实际却还要固执前行的我们。记得有次读书会,有个哲学系的同学说这是"存在主义式的英雄主义",当时觉得太装,现在重读竟觉得有几分道理。 要说第二部最惊艳的,还是塞万提斯对"真实与虚构"的探讨。书中出现了大量假冒的堂吉诃德和桑丘,甚至连主角自己都开始怀疑:"我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堂吉诃德?"这种身份认同危机在社交媒体泛滥的今天尤其应景。我常想,要是堂吉诃德活在抖音时代,他会不会开直播记录自己的"骑士冒险"?会不会有网红来蹭热度cosplay他?这些问题想着想着就会笑出声,但笑着笑着又觉得悲哀。 语言风格上,第二部明显比第一部更收放自如。塞万提斯像是完全放开了手脚,时而插入大段抒情诗,时而又让桑丘用粗俗的俚语打断。我最爱的是那些突如其来的作者旁白,比如描写桑丘骑驴时突然插入:"说到这里,历史学家特意强调这头驴是灰色的..."这种打破叙事框架的写法,让整本书充满现代感。有次熬夜读到这些段落,竟产生在和塞万提斯隔空对话的错觉,吓得赶紧合上书喝了口水平复心情。 对比两部的主题,第一部像是欢乐的讽刺喜剧,第二部则多了几分沉重的哲思。特别是结尾处堂吉诃德临终醒悟那段,我每次读都会鼻酸。一个坚持幻想的人最终向现实低头,这种悲剧性比任何英雄牺牲都更震撼人心。不过最打动我的细节反而是桑丘最后的告白:"我的好主人,您别死...我们可以继续当牧羊人去。"这种超越主仆的真挚情谊,让这部讽刺小说突然有了温度。 重读完成后最大的感触是:《堂吉诃德》第二部像一面哈哈镜,照出每个人心中的疯狂与清醒。我们笑堂吉诃德,却又在他身上看见自己的影子;我们怜悯他的痴妄,却又暗自羡慕他的勇气。或许这就是经典的力量——时隔四百年,这位瘦骨嶙峋的骑士依然能让我们又哭又笑,依然能逼着我们思考: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疯子? 现在唯一后悔的是,当年写毕业论文时怎么没选这个题目。不过转念一想,或许正是隔着三年的时光距离,才让我更能体会这部作品的深意。就像桑丘说的:"面包要放凉了才好吃,故事要隔久了才懂。"虽然我至今也没搞明白这句话的逻辑,但用在这次重读体验上倒是意外地合适。
2025年09月03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843055
经典永流传,不朽杰作!
2025年09月03日
查看更多书评

@《堂吉诃德(第二部)》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