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221718
2025年04月22日
王符以隐居之身洞察时弊,从政治腐败、世风浇薄到边患危机,无一不痛陈其害。他以“贤难”之叹叩问人才困境,以“衰世”之忧呼唤改革,字里行间饱含对故土的深情。书中骈俪化的语言兼具理性与文采,如“唇亡齿寒”等比喻形象深刻。
潜夫论
知书房
潜夫论
王符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中论
知书房
中论
徐幹 著
儒学类著作。东汉徐幹著。今本二卷,共二十篇。《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皆云六卷。陈振声《直斋书录解题》、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并作二卷,与今本合。北宋曾巩在《校书序》中指出:“始见馆阁及世所有徐幹《中论》二十篇,以谓尽于此;及观《贞观政要》,怪太宗称尝见幹《中论·复三年丧篇》,而今书此篇缺;因考之《魏志》,见文帝称幹著《中论》二十余篇,于是知馆阁及世所有幹《中论》二十篇者非全书也。”书中提出:“大义为先,物名为后”的命题,反对当时“鄙儒”之“矜于诂训,摘其章句,而不能统其大义之所极”(《中论·治学》)。故其内容主要是阐明儒家经义。魏文帝曹丕称其成一家之义,足传于后。有《四部丛刊》本、《双鉴楼》本及《四库全书》本。
明夷待访录
知书房
明夷待访录
黄宗羲 著
文集。清初黄宗羲(1610—1675)撰。一卷。宗羲有《南雷文定》已著录。此书因具有明显的民主主义思想,乾隆间列为禁书。全书分为原君、原臣、原法、置相、学校等十三目,二十一篇。“明夷”取自《周易》卦名,象征火入地中,昏主在上,明臣在下,不敢显露其明智,智能之士处于患难之中。“待访”,期待明君来访,故自称:“吾虽老矣,如箕子之见访,或庶几焉。”(《明夷待访录题辞》)有自况殷末箕子向周武王陈《洪范》的意思。成书于清康熙二年(1663),100年后的清嘉庆年间,才有初刻本印行。清末有顾氏《小石山房丛书》本,民国初年有上海中华书局薛凤昌《黎洲遗著汇刊》本,现通行1955年古籍出版社标点本,1981年中华书局重印。
法言
知书房
法言
扬雄 著
儒学类著作。亦称《扬子法言》西汉扬雄撰。十三卷。《汉书·扬雄传赞》云:雄“好古而乐道,其志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故作《法言》。”《法言》摹拟《论语》,分为《学行》、《吾子》、《修身》、《问道》、《问神》等十三目,书末有《法言序》。全书内容以儒家传统思想为中心。认为“说天者莫辨乎《易》,说事者莫辨乎《书》,说体者莫辨乎《礼》,说志者莫辨乎《诗》,说理者莫辨乎《春秋》”(《法言·寡见》)。主张“书非经,非书也;言非经,非言也;言书不经,多多赘矣”(《法言·问神》)。提出“老子之言道德,吾有取焉耳;及槌提(排斥)仁义,绝灭礼学,吾无取焉耳”(《法言·问道》)。该书通行本有晋李轨注和北宋司马光集注本二种。《四库全书》收录。
精选书评
知书客826754
内容丰富,显示了很多东汉思想文化等领域的现象,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虽然理论体系的建构不如《论衡》,但是一些观点(如对命定论的看法、自化等)也很值得留意。此外,相较于同时期的其他一些政论,此书论及的史实也更充实一些,不只是空发议论,也对制度史等领域的研究有意义(如尚书与三公的关系)。注释通达,理校也多可信从
潜夫论
知书房
潜夫论
王符
知书客377650
治世明镜,千古不磨!《潜夫论》者,可谓上通庙堂,下达草野。得意时读之,如闻暮鼓晨钟;失意时阅之,恍见指路明灯。可细嚼慢咽,可一扫而过。为官者当读,为民者更当读。锋芒处见智慧,平实处藏玄机。王符一支笔,写尽人间疾苦,道破世间真相。非圣贤不能作此语,非赤子不能解此意。读罢掩卷,但觉胸中块垒尽消,眼前迷雾顿开!
潜夫论
知书房
潜夫论
王符
知书客168953
奇书,治世之秘钥。妙哉、绝哉、神哉!白天能读,夜里也能读。春风得意时读,失意潦倒时也读。帝王能得益,百姓也能得益。太平盛世该读,乱世更该读。做官不如懂官,懂世不如识世。识世之法!此书直指人心,说透世道。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读十遍有十遍的领悟。字字如刀,句句见血。千年前的文字,如今依然管用。这就是《潜夫论》的力量。
潜夫论
知书房
潜夫论
王符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