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436937
2025年04月22日
王符在《潜夫论》中展现的儒法并重思想,堪称超越时代的洞见。他既强调“德化”为理想治道,又主张“明罚敕法”“信赏必罚”,以法治补德治之不足。书中对选贤任能的呼吁、对吏治腐败的揭露,至今读来仍振聋发聩。尤其“正义之士与邪枉之人不两立”的呐喊,与韩非的孤愤精神一脉相承,彰显了知识分子的风骨。
潜夫论
知书房
潜夫论
王符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中论
知书房
中论
徐幹 著
儒学类著作。东汉徐幹著。今本二卷,共二十篇。《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皆云六卷。陈振声《直斋书录解题》、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并作二卷,与今本合。北宋曾巩在《校书序》中指出:“始见馆阁及世所有徐幹《中论》二十篇,以谓尽于此;及观《贞观政要》,怪太宗称尝见幹《中论·复三年丧篇》,而今书此篇缺;因考之《魏志》,见文帝称幹著《中论》二十余篇,于是知馆阁及世所有幹《中论》二十篇者非全书也。”书中提出:“大义为先,物名为后”的命题,反对当时“鄙儒”之“矜于诂训,摘其章句,而不能统其大义之所极”(《中论·治学》)。故其内容主要是阐明儒家经义。魏文帝曹丕称其成一家之义,足传于后。有《四部丛刊》本、《双鉴楼》本及《四库全书》本。
言子文学录
知书房
言子文学录
言偃 著
宋陈振孙撰《直斋书录解题》列有《言子》三卷。陈振孙与王邑宰为同时人,悉其事,故载之于书。考王公爚所次《言子》三卷,书已失传,惟元代大德间赵孟顺书《卢侯生祠碑记》有“言子废集,卢公重加侵梓”之语,碑在县儒学。明邑宰耿公与侯氏辑注《言子文学录》一卷,耿邑宰所注《言子文学录》,全文悉备,其书采选《鲁论》、《礼记》、《家语》诠次之,文与原书次第不侔。考当日惟视语义,各从其类。如《论语》先载子游问孝章,而《文学录》首辑“文学子游”四字,余皆类是。顾于诸书,犹有挂漏。不揣彅劣,重为讨辑之,仍昔名曰《言子文学录》。耿公原书所有者并注,录之加注“侯氏辑”、“耿氏注”等字,不敢没古人之用心,其先后亦仍之。今所增入者,添注“今增”二字。略仿宋王邑宰分辑三卷之意:第一卷文学上,凡言学问政事入之;第二卷文学中,言丧礼者入之;第三卷文学下,言杂礼者入之。共成三卷,略存旧体。
春秋繁露
知书房
春秋繁露
董仲舒 著
西汉董仲舒撰。十七卷,八十二篇。其中第三十九、四十、五十四三篇缺佚。本书是西汉今文经学的代表作。《汉书·董仲舒传》说:“仲舒所著,皆明经术之意,及上疏条教,凡百二十篇。而说《春秋》事得失,《闻举》、《玉杯》、《蕃露》、《清明》、《竹林》之属,复数十篇,十余万言,皆传於后世。”后人将“说《春秋》事得失”的《蕃露》、《玉杯》、《竹林》之属数十篇编辑成书,并以《蕃露》之篇名为书名,称为《春秋繁露》。《隋书·经籍志》著录该书十七卷,宋《崇文总目》著录其十七卷、八十二篇。今本是宋朝楼钥的校本。该书以儒学为中心,杂以阴阳家之学,并旁采道、法、墨、名等家思想,发挥《春秋公羊传》之微言大义,形成了以“天人感应”目的论为特征的新儒学体系。在宇宙观上把“天”作为至高无上的主宰者,建立了“天人感应”的目的论。在此基础上提出“王者承天意以从事”,确立了“君权神授”论。在思想方法上强调统一,认为矛盾是相对的,统一是绝对的,从而确立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方法论。在认识论上提出“事各顺于名,名各顺于天”,建立了以名正实的唯心主义认识论。在人性论上倡“性三品”说,并根据其“天人感应”的目的论提出“三纲”、“五常”的名教思想。注解本有清凌曙的《春秋繁露注》、苏舆的《春秋繁露义证》。
精选书评
知书客922029
伪书,说教之糟粕。烦人、困人、恼人!正着读无趣,反着读更无趣。整体看空洞,拆开看更空洞。清醒时不该读,糊涂时更不该读。智者能看破,愚者反被误。失意时别碰,得意时也别碰。求仙不如修仙,信书不如无书。误人之本!
潜夫论
知书房
潜夫论
王符
知书客168953
奇书,治世之秘钥。妙哉、绝哉、神哉!白天能读,夜里也能读。春风得意时读,失意潦倒时也读。帝王能得益,百姓也能得益。太平盛世该读,乱世更该读。做官不如懂官,懂世不如识世。识世之法!此书直指人心,说透世道。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读十遍有十遍的领悟。字字如刀,句句见血。千年前的文字,如今依然管用。这就是《潜夫论》的力量。
潜夫论
知书房
潜夫论
王符
知书客984623
读《潜夫论》,感觉王符这个人挺较真。他写官吏腐败,写百姓困苦,句句戳心窝子。虽然是个隐居的,可对朝廷的事一清二楚。最让人佩服的是,他骂人骂得狠,但道理说得透。比如他说选官不能只看门第,得看真本事——这话搁现在都不过时。东汉的问题他全说中了,可惜没人听。读书时总想起身边那些敢说真话的人,一样的处境,一样的无奈。
潜夫论
知书房
潜夫论
王符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