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说实话,翻开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对政府的认识》时,我满心期待能在这位古希腊哲学大师笔下找到超越时代的政治洞见。但合上书页的那一刻,却只能感慨:即便是伟大的思想家,也终究逃不过时代的枷锁。这本书最让我不适的,是亚里士多德对奴隶制那种理所当然的辩护态度——他居然将奴隶称为"会说话的工具",这种冰冷到骨子里的定义,让我读着读着就忍不住把书摔在桌上。 全书最精彩的部分要数对政体类型的辨析,君主制、贵族制、共和制的分类确实展现了惊人的洞察力。但转眼间,他又会突然冒出"有些人生来就是奴隶"这样的论断,就像在品尝一道精致的希腊菜肴时突然咬到砂砾。特别是当他用所谓"自然奴隶论"来论证奴隶制的合理性时,那种用理性包装偏见的论述方式,简直比直白的种族歧视更令人窒息。 最讽刺的是,这位创立逻辑学的大师,在讨论公民权时竟把妇女、外邦人和奴隶全部排除在外。我读到这里时忍不住对着书页冷笑:这就是被誉为西方政治学开山之作的论述?相比之下,比他早一百多年的墨子提出"兼爱非攻"时,至少还知道要把所有人都当人看。亚里士多德对理想城邦的构想,本质上不过是把雅典卫城里的贵族俱乐部给理论化了而已。 要说全书唯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他关于中产阶级稳定性的论述。这个观点在两千年后的今天看来依然精辟,可惜就像黑暗中的萤火虫,转眼就被淹没在陈腐的阶级偏见里。我边读边忍不住想:要是他能把分析政体的敏锐度,用在对奴隶制和人权问题的思考上,这部作品该会有多么不同。 读完后最大的感慨是:我们总说经典永流传,但有些思想就像葡萄酒,时间不会把它们变成佳酿,只会让其中的毒素更加明显。看着书架上装帧精美的《政治学》,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当代政治哲学要从批判亚里士多德开始——因为有些地基里的裂痕,注定要推倒了重建。比起反复研读这些带着镣铐的思考,或许我们更应该去读读那些被历史边缘化的声音,比如同时期中国的孟子谈"民贵君轻",或者印度《政事论》里对多元社会的思考。毕竟,真正的政治智慧,从来都不该是戴着奴隶镣铐的舞蹈。
政治:对政府的认识
政治:对政府的认识
政治:对政府的认识
亚里士多德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精选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