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录
知书房
忏悔录
卢梭 著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29
发表书评
卢梭的《忏悔录》让我读得浑身难受。这本书号称是真诚的自白,但我只看到一个自恋狂在拼命为自己开脱。他不停地说自己多么高尚,多么善良,但做的每一件事都在打自己的脸。他把五个亲生孩子都送进孤儿院,然后还能大言不惭地写什么道德文章。这种人也能被捧成思想家,真是可笑。
书中最让我反感的是没完没了的自我辩解。卢梭做错任何事都能找到理由,要么怪社会,要么怪朋友,要么怪命运。他抛弃朋友华伦夫人时写得那么理直气壮,好像全世界都欠他的。这种虚伪的忏悔,还不如直接承认自己是个混蛋来得痛快。
整本书的叙事也让人抓狂。卢梭想到哪写到哪,毫无逻辑可言。前一秒还在谈音乐创作,下一秒突然跳到偷丝带的事。这种混乱的写法不是风格问题,纯粹是作者根本不会写书。我看他那些所谓的哲学著作八成也是这么东拼西凑出来的。
书里唯一有意思的部分是他和女人的那些破事。但就连这个也写得矫情做作。他一边炫耀自己多么有魅力,一边又装出受害者的样子。特别是对索菲的描述,明明是自己勾引人家,最后还装得那么委屈。这种又当又立的写法看得人直犯恶心。
更可笑的是他对底层人民的描写。他嘴上说着同情穷人,实际上根本看不起他们。书里那些仆人、农民的形象都像道具一样,完全是为了衬托卢梭自己的"高尚情操"。这种虚伪的同情心比直接的歧视更让人作呕。
看完这本书我只有一个想法:卢梭就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君子。他的那些忏悔都是表演,真正的目的是给自己立牌坊。这种人写的自传,除了满足他自己的虚荣心外毫无价值。
用了4个小时,只看了不到三分之一。这本书让人越看越困惑。卢梭写了很多关于自己小时候偷东西、撒谎的事,还把这些事情写得理直气壮。他说自己偷了主人的丝带,却诬陷一个女仆,事后还觉得自己没错。这种事情让人很难理解。
书里大部分内容都在讲卢梭自己的感受。他总说自己多么真诚,多么与众不同。但是他对待朋友的方式很糟糕。他接受了很多人的帮助,后来又和他们绝交。他抛弃了自己的五个孩子,却花很多篇幅解释为什么这样做是对的。这些地方让人读着很不舒服。
卢梭对社会的看法很矛盾。他一边批评社会不公平,一边又依赖贵族的资助生活。他写了很多关于自由和平等的想法,但是他自己并没有做到。这种双重标准让人很难认同他的观点。
书中有一些关于人性的观察很有意思。比如他说人常常为了面子而说谎,这个观点现在看还是很真实。但是他总把自己放在道德制高点上,这个态度让人反感。
读着读着就开始走神。很多段落都在重复同样的内容,像是在为自己辩解。文字很啰嗦,一个简单的想法要写好几页。有时候看着看着就忘了他在说什么。
最让人困扰的是不知道该怎么看待这本书。它既不是完全真实的自传,也不是虚构的小说。卢梭说自己要完全诚实,但明显有些事他没说实话。这种真假混杂的感觉让人很难继续读下去。
一个人的一生,是不断自我剖析的过程。卢梭在《忏悔录》中记录了自己的成长、错误、痛苦和反思。他年轻时冲动鲁莽,做过许多荒唐事。后来他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他写这本书不是为了辩解,而是为了真实地呈现自己。书中详细描述了他如何从一个普通人成为思想家。他记录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回避那些令人难堪的往事。他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探讨社会制度的弊端。这本书展现了一个人如何通过自我反省获得精神成长。卢梭用坦诚的态度面对过去的自己。他相信只有承认错误才能获得救赎。这种直面自我的勇气让这本书具有独特价值。
很久没有遇到这么让我难受的书了。卢梭在《忏悔录》里写了很多掏心窝子的话,但越看越觉得不对劲。他确实敢说真话,敢暴露自己的阴暗面,但问题是他总是用忏悔的名义给自己开脱。
卢梭说自己小时候偷东西,但他马上解释这是因为仆人带坏了他。他说自己抛弃五个亲生孩子,但又强调这是为了孩子们好。这种一边忏悔一边找借口的写法,让我想起那些在朋友圈道歉的明星,最后总要加一句"但我也是普通人"。
书里最让我反感的是卢梭对待女人的态度。他详细描写和华伦夫人的关系,字里行间却透着得意。他把自己的软弱美化成真诚,把自私说成是率真。一个真正的忏悔者不会在忏悔时还这么自我感动。
卢梭写自己如何被全世界迫害,如何被朋友背叛。但他从来不提自己做过什么。他把所有错都推给别人,把自己塑造成受害者。这种写法让人很难同情他。
最可笑的是卢梭说自己厌恶上流社会,但他一辈子都在靠贵族资助生活。他批评巴黎的浮华,自己却沉迷于被人追捧的感觉。这和现在某些骂资本家的网红很像,他们住着大房子还要装无产阶级。
书中确实有些话说得很对,比如人对自己的认识是最难的。但这么简单的道理不用看四百页的忏悔也能明白。卢梭最大的问题是把自私当个性,把无耻当真诚。这种忏悔不如不忏。
如果说哲学教会我们如何思考存在的意义,那么忏悔教会我们的便是如何直面真实的自己。这本书里没有高深莫测的形而上学论述;也没有艰涩难懂的哲学体系构建;既没有刻意为之的圣人光环;也没有故作姿态的道德说教;不但没有刻意回避人性的阴暗面;甚至没有为自己犯下的过错寻找任何开脱的理由。那些被后世奉为圭臬的伟人自传中常见的自我美化与修饰,在这本书中几乎荡然无存。在众多名人回忆录中,这本看似毫无保留的自我剖白却成为最震撼人心的灵魂独白,它跨越时空的藩篱,直抵每个读者的心灵深处。只因为这本书有着这样一个作者:他是一个敢于将灵魂中最不堪的角落曝露在阳光下的勇者;他是一个在自我审判的法庭上毫不留情地揭露自己罪行的被告;他是一个用最真诚的笔触记录下人性复杂与矛盾的天才。没有哪一部自传能像《忏悔录》这样,将人性的脆弱与坚强、卑劣与崇高展现得如此淋漓尽致,令人读来既感同身受又肃然起敬。
卢梭在开篇就掷地有声地宣告:"我要做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情。"这句话并非狂妄自大,而是他对自我解剖的决心宣言。当我们跟随他的笔触,走进那个在日内瓦街头流浪的少年,看到他偷窃后嫁祸于无辜女仆时的狡诈;看到他抛弃自己五个孩子时的冷酷;看到他周旋于贵妇之间的虚伪与算计,我们很难不对这个坦诚得近乎残忍的作者产生复杂的情感。但正是这种毫无保留的坦白,让这部作品获得了穿越时空的力量。那些被其他自传作者刻意回避或轻描淡写的过错,在卢梭笔下都获得了最细致的描绘和最深刻的反思。
阅读《忏悔录》的过程就像在观摩一场惊心动魄的灵魂手术。卢梭手持锋利的手术刀,毫不留情地划开自己的道德表皮,将那些化脓的伤口、丑陋的疤痕一一展示给读者。他描写自己偷窃时的心理活动是如此真实:"当我偷了东西后,我首先想到的不是悔恨,而是如何逃脱惩罚。"这种对人性阴暗面的赤裸呈现,让每个读者都不禁扪心自问:换作是我,敢这样直面自己的不堪吗?那些被社会规训层层包裹的原始欲望,那些被道德外衣精心掩饰的本能冲动,在卢梭笔下都获得了最真实的表达。
但《忏悔录》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它的坦白,更在于它展现了一个人如何在自我否定中实现精神的重生。当卢梭描述他在圣皮埃尔岛上的独居生活时,那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纯粹快乐,那种摆脱社会枷锁后的心灵自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历经道德炼狱后获得新生的灵魂。这种从自我毁灭到自我救赎的完整历程,构成了人类精神史上最动人的篇章之一。
作为读者,我们跟随卢梭的笔迹,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心灵之旅。那些被揭露的丑陋真相起初让我们震惊,继而让我们反思,最终让我们获得某种释然。因为在卢梭毫无保留的自我剖白中,我们看到了人类灵魂的普遍困境,也看到了自我救赎的可能。当我们合上书本时,那个曾经让我们不齿的卢梭,已然成为我们理解人性复杂性的向导。这或许就是《忏悔录》最伟大的遗产:它告诉我们,真诚地面对自己的不堪,本身就是一种崇高的勇气。
查看更多书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