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古之治世者,必先明法度,正纲纪,使民知所趋避。今观睡虎地秦墓竹简,犹见古人立法之精严,为政之勤勉,令人肃然起敬。秦人以法治国,事无巨细皆有章可循,其严谨周密处,足令今人汗颜。今之世道,规章废弛,人心浮动,每念及此,未尝不扼腕叹息。 竹简所载律令,上至国家大政,下至民间琐事,无不详备。如《田律》规范农事,《仓律》管理粮储,《金布律》约束交易,条分缕析,令人叹服。尤其《效律》考核官吏,《置吏律》选拔人才,更见古人"明主治吏不治民"的智慧。今之官吏考核,往往流于形式,较之秦人"以功授爵"的实在,岂不惭愧? 最令人动容者,当属《为吏之道》。寥寥数百字,道尽为官之本。其言"必精洁正直,慎谨坚固",其诫"毋以忿怒决",其训"临财见利,不取苟富",字字珠玑。每每读至"恭敬多让,宽裕忠信"之语,便觉胸中涤荡,如闻晨钟。古人修身治事之方,于今犹有振聋发聩之效。 而今人每以秦法严苛为辞,殊不知法严则民安,令行则国治。秦简中《法律答问》详释律意,处处体现"罚当其罪"的公正精神。反观今日某些所谓"人性化执法",往往沦为徇私枉法的借口,岂非舍本逐末?读这些竹简,常生"今不如古"之叹。 夜阑人静时,常将秦简置于案头。那些斑驳墨迹间,分明跳动着古人"以法治国"的赤诚。当今之世,尤需重拾这种务实精神。不论为官为民,若能以秦人为鉴,持身以正,待人以诚,处事以公,何愁家国不兴?这些沉睡千年的竹简,实为照亮今人前路的明灯。
睡虎地秦墓竹简
睡虎地秦墓竹简
睡虎地秦墓竹简
佚名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