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虎地秦墓竹简
睡虎地秦墓竹简
佚名

睡虎地秦墓竹简

佚名  

睡虎地秦墓竹简,又称睡虎地秦简、云梦秦简,是指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这些竹简长23.1~27.8厘米,宽0.5~0.8厘米,内文为墨书秦篆,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反映了篆书向隶书转变阶段的情况,其内容主要是秦朝时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以及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为研究中国书法、秦帝国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医学、等方面的发展历史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68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165596
在秦国统一的烽烟中,小吏喜用毛笔记录法律条文时,可能没想过这些竹简会沉睡两千年。这些出土于湖北云梦的秦代文书,用400多枚简牍展现了帝国运转的细节——户籍制度精确到每个人的身高肤色,市场管理规定了度量衡的误差标准。书中的《田律》至今仍有现实意义:春季禁伐林木的条文暗合现代环保理念,牲畜饲料配比标准显示出科学的养殖思维。 当考古学家清理出完整的法律体系,当学者发现秦朝已有标准化的文书格式,才知道真正的制度创新不是写在史书里的口号。那些被当成文物的竹简,其实是基层官吏的工作手册,证明伟大的变革需要扎实的执行。秦朝用竹简构建的治理体系,说明高效的管理不在于复杂的理论,而在于简单明确的规则。 每个看过这些竹简的人都会明白,改变历史的不仅是帝王将相,还有无数像喜这样认真记录的小人物。他们在竹片上刻下的不只是文字,更是一个新兴帝国对秩序的追求。这些内容告诉我们,任何时代的进步都需要普通人脚踏实地的努力。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834729
这《睡虎地秦墓竹简》真是了不得。一个普通小吏的墓里,竟然藏着这么完整的秦代法律文书。两千多年前的东西,保存这么好,连字迹都看得清楚。尤其是那些具体的法律条文,写得很细致,让我们知道秦朝是怎么管人的。现在能看懂祖先的智慧,真是自豪。这些竹简证明我们的历史不是传说,是实实在在的。秦国能统一天下,看这些文书就明白了,连基层都管得这么严。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769412
多数人研究《睡虎地秦墓竹简》时关注的是秦朝法律条文,我却被那些基层官吏的日常记录吸引。两千年前的竹简上,那些小吏认真抄写文书、统计物资的文字还在。最触动我的是他们向上级请示的恭敬语气。身处权力最底层的人,面对制度的压迫只能选择顺从。这些没有署名的竹简,拼凑出普通人在庞大机器下的真实状态。从这些细节可以了解普通人的处境。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13573
查阅法律条文时读《睡虎地秦简》,它告诉你:"盗采人桑叶,赃不盈一钱,赀徭三旬";管理农田时读《睡虎地秦简》,它提醒你:"雨为澍,及秀粟,辄以书言澍稼、秀粟及垦田毋稼者顷数";处理纠纷时读《睡虎地秦简》,它指导你:"有债于公及赀、赎者居它县,辄移居县责之";监督官吏时读《睡虎地秦简》,它警示你:"县毋敢包卒为弟子";考核官员时读《睡虎地秦简》,它要求你:"吏有五失:一曰夸以迣,二曰贵以大,三曰擅制割,四曰犯上弗知害,五曰贱士而贵货贝";更不用说"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为作务及官府市,受钱必辄入其钱缿中""百姓有母及同牲为隶妾,非谪罪也而欲为冗边五岁"这些条文。 做任何事都有法可依。几乎每个从事公务的人,都会在工作中与这些条文相遇。这些竹简记录了秦代基层管理的方方面面,展示了中国古代法治文明的雏形。它让我们看到两千多年前的官吏如何依法办事,如何管理社会。
2025年07月3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02423
初观《睡虎地秦墓竹简》,不免心生茫然,如坠五里雾中。那些歪歪扭扭的秦隶笔迹,夹杂着墨色深浅不一的批注,竟与当下相隔两千余载。友人尝言此乃秦朝小吏随手所记,本为寻常公务文书,如今却成了连章句都难以句读的天书。 细究起来,这般困惑实非竹简之过。这些竹片上的刀笔文字,本就是秦地小吏们用日常口语写就的公文,好比今日派出所民警随手记录的案情摘要。想那云梦泽畔,刀笔吏们用着当时最通俗的咸阳官话,哪会料到千年后竟被当作晦涩古籍供人研读?有位专攻秦汉简牍的先生曾道:"读秦简当先明《苍颉篇》,此乃当时童蒙识字课本,犹如今日之《新华字典》。"想来也是,若不识得秦人日用文字,如何读得懂他们留下的只言片语? 最令人怅惘的是,这些竹简中记载的律令条文、市井纠纷,原本都是鲜活生动的秦代社会实录。某支简上记载着"盗牛者赀一甲",分明就是一桩偷牛案的判决书;另支简写着"女子甲为人妻去亡",活脱是出秦代版的家庭伦理剧。可惜今人面对这些文字,常常连断句都要踌躇半晌。忽想起太史公曾言"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却不曾想两千年后,连秦人自己的文书都成了难解之谜。 握卷沉思之际,恍惚看见那些竹简上的墨迹渐次鲜活起来。那些记录盗案的小吏,或许正揉着困倦的眼睛在油灯下书写;那些申报田产的农夫,可能刚在县衙按完手印。这些日常生活的碎片,本不该如此遥不可及。而今人捧着精装影印本苦心钻研的模样,倒像是隔着博物馆的玻璃柜打量文物,明明触手可及,却又遥不可及。每念及此,便觉这些竹简上的文字,恰似秦时明月,看得见,却永远摸不着那清冷的光辉了。
2025年07月31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