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461347
2025年07月04日
自暮春至仲夏,断续阅毕《李克书》,历时两月有余。末卷政论篇尤为晦涩,尝三读而不能解其意。李氏立论精微,然说理迂回,如雾里看花,终不得其真。其文辞虽雅,却常令人徒生茫然。每掩卷沉思,但觉思绪纷乱如麻,竟不知作何感想。或许治世之道本无定法,何必强求甚解?壬寅长夏晦明斋主记于沪上。
李克书
知书房
李克书
李克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邓析子
知书房
邓析子
邓析 著
二篇,春秋后期名家重要著作,邓析著。邓析的著述在汉以前流传情况不详。至西汉末刘向校书,“以相校除复重,为二篇”,其篇目为“无厚”、“转辞”。《汉书·艺文志》“名家”著录:“邓析二篇。”后隋唐史志俱录。然原书内容在汉以后渐散佚,仅存篇名。一般认为今本《邓析子》内容为隋唐之际人所伪撰。因今本不可据,故《邓析子》之学说,只能就汉以前其它书籍征引论述之言讨论。刘向云其书“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所谓“两可”,《吕氏春秋·离谓》记有邓析“两可之说”故事:言一物仅有一买方和一卖方,双方都急于成交。因买方急于买,卖方可以要高价而不急;买方也可因卖方急于卖,自己可以压价而不急。此两可之例是对矛盾的双方俱急这一角度开始分析,而得出俱可不急的结论,于是论题便显示为双方又急又不急。“是有(又)不是,可有(又)不可,是名两可”(鲁胜《墨辩注叙》)。书中另一重要内容为讨论“无厚”,“其论‘无厚’者,言之异同,与公孙龙同类”(刘向《校上邓析子叙》)。邓析此论的具体情况不见史载。但书中所提出的“无厚”命题,至战国时则成名辩学派所讨论的重要问题,涉及哲学上“名”与“形”、“无穷大”与“无穷小”等关系。荀子说邓析“好治怪说,玩琦辞”,所指出的一些与邓析相关的论题,如“山渊平,天地比”之类,由于已为惠施等辩者所展开讨论,故其出自《邓析子》原书中的部分已难确认了。
商君书
知书房
商君书
商鞅 著
《商君书》,又称《商子》本书着重论述商鞅一派在当时秦国施行的变法理论和具体措施。关于《商君书》的作者,学术界颇有争论。第一种意见认为《商君书》基本是伪书。第二种意见是基本肯定《商君书》的作者是商鞅。第三种意见认为《商君书》是商鞅遗著与其他法家遗著的合编,此书非作于一人,也非写于一时。在《汉书》中录有二十九篇,但现在仅存二十四篇(另有两篇有目无文)。其中有些篇所述史实在商鞅死后,说明不是商鞅本人所作,但书中保留了商鞅法家思想遗著,并记录了商鞅的言行,约为战国末年商鞅后学编成。《韩非子》与司马迁都曾提到过这部书。
申子
知书房
申子
申不害 著
法家著作之一。战国时期申不害作。《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称二篇,《汉书·艺文志》记载有六篇,今仅存有《大体》一篇,收录在《群书治要》第36卷中。《玉函山房辑佚书》也辑录其片断。内容是论述驭臣之道,阐发术治理论。认为法、术、势是君主的三大政治法宝,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术”。
精选书评
知书客353879
李克此书,后人读之,如见其心。其言质朴而意深远,不尚虚华,专务实用,每使人奋起。书中论处世之道,讲进取之方,皆为切实可行之法。其可贵者,不仅在文字之精炼,更在于精神之激励。读其书,想见其人,必为脚踏实地、自强不息之士。今人读之,当思其奋发之志,效其务实之风,而后可期有所成就也。文字之功,实为余事,精神之传,方为要义。
李克书
知书房
李克书
李克
知书客639462
最近工作不顺,读完《李克书》感觉整个人轻松不少。他用了十年时间从普通员工做到高管,我工作五年了,知道职场有起有落,但还是想往上走往上拼,同时又不想太累不想委屈自己,做不到像成功学大师说的那么拼命,又没法像混日子的人那样无所谓,可能要到三十多岁才能找到平衡点吧。书里说这就是普通人的状态,想要又怕累,想躺又躺不平。
李克书
知书房
李克书
李克
知书客963834
在书店翻完了李克的书。很多人只看到他的治国策略高明,但我更留意他如何在权力面前保持清醒。身处高位的人往往容易迷失,李克却能始终守住底线,这比他的政绩更难得。权力会腐蚀人心,他却像一块石头,风吹雨打都不变。读他的文字,能感受到一个政治家的自律和克制。这种品质在今天尤其珍贵。
李克书
知书房
李克书
李克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