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446116
2025年09月04日
终于把《简·爱》啃完了,说实话,这本比我想象中好读得多。虽然有些宗教说教段落让人忍不住想跳过,但简这个角色实在太有魅力了,她那种"我贫穷,卑微,不美丽,但当我们的灵魂穿过坟墓站在上帝面前时,我们是平等的"的倔强,简直像一记耳光打在维多利亚时代虚伪的社会规范上。 最打动我的是简在洛伍德学校的成长经历。海伦·彭斯这个角色虽然出场时间不长,但她那种近乎圣徒般的宽容与简的激烈反抗形成奇妙对比。我一直在想,要是海伦能活下来,她和简会发展出怎样的友情?特别是读到海伦临终时简蜷缩在她身边的场景,勃朗特用那么克制的笔触写出来,反而比煽情的描写更让人心碎。谭波尔小姐的出现则像黑暗中的一束光,证明在那个压抑的环境里,依然存在善良的榜样。 罗切斯特先生这个角色真是令人又爱又恨。一开始觉得他傲慢得令人发指,但随着故事发展,特别是他那些尖刻的自嘲和藏在粗暴外表下的脆弱,反而让他显得格外真实。他和简之间的智力较量写得精彩极了——很少有小说能把男女主角的对话写得像一场精彩的击剑比赛。不过我必须说,他把伯莎·梅森锁在阁楼这件事,无论用19世纪还是今天的标准来看都相当有问题。勃朗特对这个情节的处理方式很值得玩味,她既没有完全谴责罗切斯特,也没有美化他的行为,这种道德上的模糊性恰恰显示了小说的深度。 圣约翰·里弗斯这个角色就很有意思了。表面上是完美的牧师形象,但他那种冷酷的"为了上帝的事业"可以牺牲一切的姿态,某种程度上比罗切斯特的缺陷更可怕。他求婚那段简直令人窒息,特别是他说"你生来就是为了劳作,而不是为了爱情"时,我差点把书摔了。勃朗特在这里展现了惊人的洞察力——有时候,以崇高名义进行的压迫比赤裸裸的恶行更具破坏性。 小说的结尾部分我反复读了好几遍。简继承遗产后回到失明的罗切斯特身边,这个安排看似传统,实则暗含颠覆性。注意看细节就会发现,他们的权力关系完全颠倒了——现在是简在经济上和情感上都占据主导地位。这种微妙的变化让这个"从此幸福生活"的结局有了全新的解读空间。勃朗特没有让简通过婚姻获得地位,而是让她先获得独立,再自主选择回归,这个顺序很重要。 相比《傲慢与偏见》那种精巧的社会喜剧,《简·爱》的粗糙感反而成就了它的力量。勃朗特的文风有时确实不够优雅,但那种近乎蛮横的情感强度,让每个场景都像用凿子刻在读者脑海里。特别是对荒原的描写,简直像把约克郡的风暴直接灌进了书本里。这种原始的能量,或许就是为什么160年后的今天,我们读起来依然觉得 electrifying。 要说缺点,可能是某些情节转折略显突兀,比如那个从天而降的遗产。但考虑到勃朗特当时必须遵循的出版规范,她已经尽可能地在这个框架里塞进了最多叛逆的内容。有趣的是,我读完后找了点勃朗特的生平资料,发现她把自己对女性独立的思考都注入了简这个角色,难怪读起来如此真实有力。 最后不得不提那个著名的"读者啊"的段落。现代作家大概不敢这样直接打破第四面墙,但勃朗特这么一做,反而让简的倾诉有了惊人的亲密感。这种叙事上的大胆尝试,在今天看来依然前卫。总的来说,虽然有些段落需要耐心,但《简·爱》绝对值得花时间细读——它不仅是一部爱情小说,更是一部关于尊严的宣言。
简·爱
知书房
简·爱
夏洛蒂·勃朗特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伊甸园
知书房
伊甸园
海明威 著
美国青年作家戴维在20年代中和妻子凯瑟林从巴黎到法国南部地中海海滨度密月,沉醉在浪漫的性爱生活中,戴维想继续写作,妻子却只想及时行乐,找发型师把头发铰短,甚至在结识外国姑娘玛丽塔后,怂恿丈夫爱她,三人投入了危险的性爱游戏中。但“好景”不长,因玛丽塔支持戴维写作,凯瑟琳由妒生恨,把他的手稿付之一炬后留信出走。戴维在玛丽塔的呵护下,文思泉涌,把最喜爱的一个短篇一字不错地重写出来,又回到了“伊甸园”中。这是海明威1961年自杀后出版的遗作,虽然写于晚年身体日渐衰退的时期,但全书焕发着如火如荼的生命力与爱情,是一部难得的青春小说。
汤姆叔叔的小屋
知书房
汤姆叔叔的小屋
哈里特·比彻·斯托 著
《汤姆叔叔的小屋》(Uncle Tom's Cabin; or, Life Among the Lowly),又译作《黑奴吁天录》《汤姆大伯的小屋》,是美国作家哈里特·比彻·斯托(斯托夫人)创作的一部反奴隶制长篇小说,最初于1851年6月—1852年4月在华盛顿一家名为《民族时代》的杂志上连载。 《汤姆叔叔的小屋》主要讲述老黑奴汤姆的悲剧命运和其他黑奴的悲惨遭遇,揭露和控诉了美国南方惨无人道的奴隶制的罪恶。小说围绕汤姆几次易主的遭遇和伊莱扎争取自由的斗争展开。 《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小说是19世纪最畅销的小说(以及第二畅销的书,仅次于最畅销的书《圣经》),并被认为是刺激1850年代废奴主义兴起的一大原因。在它发表的头一年里,在美国本土便销售出了三十万册。这部小说中关于非裔美国人与美国奴隶制度的观点曾产生过意义深远的影响,并在某种程度上激化了导致美国内战的地区局部冲突。《汤姆叔叔的小屋》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是如此巨大,以致在南北战争爆发的初期,当林肯接见斯托夫人时,曾说到:“你就是那位引发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 后来,这句话为众多作家竞相引用。
丹尼尔·德隆达
知书房
丹尼尔·德隆达
乔治·艾略特 著
《丹尼尔·德隆达》是乔治·艾略特的最后一部小说,也是她最为雄心勃勃的作品。这部小说将英国贵族道德的松弛与犹太民族主义者热忱的奉献精神进行了鲜明对比。格温多琳·哈勒思与冷酷傲慢的格兰道尔的婚姻毫无爱情可言,她在虔诚善良、无私利他的丹尼尔·德隆达身上寻求救赎。然而,德隆达因发现自己的犹太血统而深受触动,最终全身心投入到自身的文化觉醒中,无力将格温多琳从绝望中拯救出来。
精选书评
知书客963234
她的灵魂在书页间燃烧!每次读都让人热泪盈眶。这颗倔强的心啊,教会了我什么是真正的尊严与爱情。二十年了,我依然会为那个瘦小的身影推开桑菲尔德的大门而颤抖。罗切斯特先生那句"简!简!简!"的呼唤,至今回荡在我耳边。这不是小说,这是每个女人心中的火焰。
简·爱
知书房
简·爱
夏洛蒂·勃朗特
知书客838029
菲尼亚斯·雷德克斯让我困惑。他看起来是个好人,但总是做错决定。别人告诉他该怎么做,他不听。后来他吃了苦头,开始后悔。我觉得他太固执了。他经历了很多痛苦,最后才明白一些道理。这让人很难受。我不确定他是不是真的学会了什么。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很迷茫。他的故事让我想到自己,但我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菲尼亚斯・雷德克斯
知书房
菲尼亚斯・雷德克斯
安东尼·特罗洛普
知书客188258
她这一生,活得特别简单。开始是纯真的少女,后来是忠诚的女仆,再后来是孤独的老人。她爱过,失去过,把感情都给了别人,但最后只剩下那只鹦鹉。福楼拜写的就是普通人的故事,没有大起大落,就像我们自己。看完了会觉得难过,因为这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活着,有的轰轰烈烈,有的安安静静,但最后都一样。
一颗简单的心
知书房
一颗简单的心
居斯塔夫·福楼拜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