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176679
2025年09月04日
23-25📚……第二次翻开还是觉得胸口发闷。2023年6月12日,读到一半时手机弹出新闻"某富豪千金婚礼花费上亿,同日某地女工因讨薪跳楼"。这世界向来如此,镀金的笼子也是笼子,只是有人觉得那金箔很耀眼。"体面人"的社交圈永远"优雅","上流社会"的规则从不会崩塌,以前这样,现在这样,以后还是这样。 不管是纽约的豪宅还是太平洋小岛的珊瑚礁,婚姻始终是买卖,只不过有人用钱,有人用命。波琳的悲剧不在于爱上谁,而在于她真的相信爱情这回事。她以为自己在反抗,其实不过是从一个笼子跳进另一个笼子。那些教她"爱情至上"的诗歌小说,和教她"相夫教子"的嬷嬷本质没有区别。 乔治·达洛的卑鄙恰恰在于他的诚实。他明明白白告诉你这就是交易,反而显得那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更恶心。至少他不会在毁掉波琳一生后,还要她感恩戴德。最可悲的是波琳的母亲,她亲手把女儿推下悬崖,还觉得自己在救人。 🌊 南太平洋的碧蓝海水 纽约宴会厅的香槟塔 🌊 看起来都是晶莹剔透的液体,一个能淹死人,一个能醉死人。波琳沉下去的时候,岸上那些体面人还在举杯庆祝婚礼。没人听见珊瑚礁深处的呜咽,就像没人关心婚礼蛋糕底下压着的卖身契。
珊瑚礁
知书房
珊瑚礁
伊迪丝·沃顿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巴黎伦敦落魄记
知书房
巴黎伦敦落魄记
乔治·奥威尔 著
《一九八四》与《动物农场》的作者、反乌托邦的先知乔治•奥威尔在他的一生中却始终是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这一点或许会令不了解政治光谱变迁的当今读者有些困惑,但对于奥威尔来说,这却是一个理所当然的选择。 《巴黎伦敦落魄记》是奥威尔正式出版的第一部纪实性作品。对英国殖民体制感到彻底厌恶绝望后,奥威尔的文学梦在几经挫折的情况下终于首度得到文学界的认可。巴黎和伦敦的经历可以看成是奥威尔为自己曾经为殖民体制服务的忏悔和救赎之旅。奥威尔曾是社会主义体制的忠实信徒,或许奥威尔刻意选择流浪和挨穷是对自己能否坚持贯彻社会主义理想的考验。巴黎和伦敦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最繁华之地,社会底层的贫穷和困顿令人触目惊心。奥威尔愿意深入社会底层,与劳苦大众平等相待的真诚态度在英国左翼文学作家中实属另类,也正是这份精神,使《巴黎伦敦落魄记》读来分外真实,时至今日依然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父与子
知书房
父与子
伊万·屠格涅夫 著
《父与子》描写的是父辈与子辈冲突的主题。这一冲突在屠格涅夫笔下着上了时代的色彩。巴扎罗夫代表了19世纪60年代的年轻一代——激进的平民知识分子。而帕维尔和尼古拉则代表了保守的自由主义贵族的老一代人。当然,在对待年轻人的态度上,父辈中的人们态度各有不同,尼古拉比较温和,希望理解子辈,想跟上时代,只是不太成功。帕维尔则固执已见,信奉贵族自由主义,对年轻人的反叛耿耿于怀。父与子的冲突在广义上表现为帕维尔和巴扎罗夫之间的对立,由此,在巴扎罗夫身上塑造了时代“新人”的形象。
菲尼亚斯・雷德克斯
知书房
菲尼亚斯・雷德克斯
安东尼·特罗洛普 著
《菲尼亚斯・雷德克斯》是安东尼 · 特罗洛普《帕利泽系列》的第四部小说,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作品,围绕政治阴谋、个人危机与浪漫嫉妒展开。 本书中菲尼亚斯・芬恩在都柏林过着平静的生活,他已接受自己政治生涯终结的事实,也渐渐走出妻子离世的阴影。这时,他意外收到重返议会的邀请,便欣然抓住了这个机会。随之而来的,是旧日恋情与竞争的死灰复燃。当他的对手邦廷先生被谋杀后,嫌疑立刻落到了芬恩头上,而他昔日的朋友与恋人,似乎只会让他更加蒙羞。
精选书评
知书客409178
看这本书就像经历一场漫长的折磨。先是假装高雅的文化沙龙,然后是无病呻吟的情感纠葛,接着是矫揉造作的人生思考。每个角色都在装腔作势,每段对话都像在演戏。作者用华丽辞藻堆砌出空洞的故事,想表达深刻却只让人感到乏味。读完后发现什么都没留下,除了浪费时间的懊恼。这就是所谓的经典?实在不敢恭维。
珊瑚礁
知书房
珊瑚礁
伊迪丝·沃顿
知书客913651
"在行刑前五天,我写下这些文字,不是为了博取同情,而是要让世人看清:死亡不是最可怕的惩罚,而是等待死亡的过程。" ——《死囚末日记》以其冷峻的笔触撕开了司法制度的面具,让读者在主角倒计时的绝望中,窥见了人性与体制同样残忍的本质。雨果用一个虚构死囚的独白,完成了对现实最锋利的解剖。
死囚末日记
知书房
死囚末日记
维克多·雨果
知书客615125
"在巴黎的商业区,金钱像猫打球一样到处乱跳,却很少有人能真正抓住它。" ——《猫打球商店》以其犀利的笔触揭示了资本主义初期商界的浮世绘,每个角色都像橱窗里的提线木偶,在利益绳索的牵引下跳着荒诞的华尔兹。
猫打球商店
知书房
猫打球商店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