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746562
2025年09月04日
初次翻阅《王右军集》,只觉行云流水的字里行间透着魏晋名士的风骨。那些看似随性的笔触下,藏着王羲之对生命的独特领悟。这位被后世尊为"书圣"的文人,用毛笔写下的不仅是汉字,更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印记。 再读时渐渐明白,这不仅仅是一部书法集,更是一位文人对生活的思考。苏轼曾评价王羲之的字"如见其挥毫时",那种潇洒自如的气度穿越千年依然鲜活。在《兰亭集序》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雅集记录,更是对生命短暂与艺术永恒的深刻思考。"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这句话,道出了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蕴含着多重境界。其"平和简静"的风格,展现了道家"无为"的思想精髓。我常想,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笔墨,实则是经过千锤百炼后的自然流露。就像他在《快雪时晴帖》中写的那样,寥寥数语却气象万千,这种举重若轻的境界,正是艺术创作的最高追求。 在为人处世方面,王羲之同样给我们诸多启示。他虽身居高位,却始终保持文人本色,不慕荣利。读他的《丧乱帖》,能感受到一个真实的人在面对家族变故时的悲痛与坚韧。这种不刻意掩饰情感的态度,在今天这个讲究"人设"的时代尤其珍贵。我认为,保持本真比追求完美更重要。 王羲之的审美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强调"意在笔先",主张创作时要胸有成竹。这种思想不仅适用于书法,对任何艺术创作都有指导意义。我练习书法时就深有体会,当内心平静时,笔下自然流畅;若是心浮气躁,再好的笔墨也难成佳作。这种创作状态与生活态度其实一脉相承。 当然,我们在欣赏王羲之作品时也要注意时代局限。魏晋时期的名士风度固然令人向往,但其中某些放达行为未必适合当代。比如他们热衷的清谈,在今天看来可能显得空泛。我们要取其精华,学习他们追求精神自由的态度,而非简单模仿外在形式。 王羲之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书法瑰宝,更重要的是一种生活智慧。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用笔墨构筑起精神家园。这种在乱世中保持内心平和的能力,对现代人尤其具有启示意义。每当我感到焦虑时,临摹几行《兰亭序》,总能获得片刻宁静。 读《王右军集》最大的收获,是明白了艺术与生活的辩证关系。王羲之告诉我们,真正的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他的作品之所以能打动千年之后的我们,正是因为其中蕴含着普世的人性光辉。这种超越时空的共鸣,正是经典作品的魅力所在。 在数字化时代重读这些墨迹斑斑的手稿,别有一番感触。王羲之笔下的一横一竖,都凝聚着对生命的理解与热爱。也许我们永远达不到他的艺术高度,但可以学习他对待艺术与生活的态度——认真而不执着,超脱而不疏离。这种中庸之道,或许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王右军集
知书房
王右军集
王羲之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陶庵梦忆
知书房
陶庵梦忆
张岱 著
《陶庵梦忆》为明代散文家张岱晚年所著的一部笔记体散文集,也是张岱最为著名的著作之一。作者出身于仕宦家庭,早年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且淡泊功名,未曾参加科举。甲申之变以后,张岱曾作为监国鲁王的幕僚,参与到反清复明。南明灭亡后,张岱祖业散尽,避居山中,晚年穷困潦倒。《陶庵梦忆》即成书于这一时期,但直至乾隆四十年(1775年)才初版行世。。其中所记大多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杂事,将种种世相展现在人们面前。《陶庵梦忆》以梦为名。张岱认为从昔日的富贵到今日的穷困犹如“大梦将寤”,因而追忆过往的生活,作“一番梦呓”,以“持向佛前,一一忏悔。”。
娇女诗
知书房
娇女诗
左思 著
诗。西晋左思作。明谭元春评此诗说:“字字是女,字字是娇女,尽情尽理尽态。”(《古诗归》)钟惺也说:“通篇描写娇痴游戏处不必言,如握笔、执书、纺绩、机杼、文史、丹青、盘槅等事,都是成人正经事务,错综穿插,却妙在不安详,不老成,不的确,不闲整,字字是娇女,不是成人。而女儿一段聪明,父母一段矜惜,笔端言外,可见可思。”(同上)此诗是左思一首著名诗篇,描写自己两个小女儿天真活泼、顽皮娇憨的神态,生动逼真,声态并作,使两个幼儿的形象跃然纸上,极象一幅风俗画。此诗对后世影响很大,象陶渊明的《责子》诗,杜甫《北征》中关于女儿的吟咏,李商隐的《骄儿诗》等,都是学习这首诗创作而成的。
上林赋
知书房
上林赋
司马相如 著
汉赋。司马相如作。《史记》,《汉书》的司马相如传将《子虚赋》、《上林赋》连成一气,南朝梁代萧统编《文选》,始分为两篇,《子虚赋》收入卷7,《上林赋》收入卷8。据《西京杂记》所载,司马相如写此赋时,“意思萧散,不复与外事相关。控引天地,错综古今,忽然如睡,跃然而兴,几百日而后成”。可见其构思之苦。《上林赋》与《子虚赋》同为汉赋代表作,其内容上承《子虚赋》所述,当子虚、乌有二先生互相夸耀楚、齐时,亡是公以天子代表的身份,申明诸侯国应纳贡述职的道理,又极力渲染了天子上林苑的广阔和天子出猎的壮观。然后,笔锋一转,叙述天子对“大奢侈”幡然省悟,命令“解酒罢猎”,使子虚、乌有“愀然改容”,有所悔过。刘勰曾说:“相如《上林》,繁类以成艳。”(《文心雕龙·诠赋》)而明人王世贞则在其《艺苑卮言》中说,司马相如此赋“材极富,辞极丽,而运笔极古雅,精神极流动,意极高,所以不可及也”。《史记》、《汉书》本传指明:因司马相如在梁地作《子虚赋》受到汉武帝召见,他便“请为天子游猎之赋”,以《上林赋》进呈,所以一般都将这两篇赋视为正续篇,往往一并论之。
精选书评
知书客326020
神品也,右军之绝唱!潦草是美,工整也是美;狂放可叹,含蓄亦可叹。得意时读之如饮醇酒,失意时读之似饮苦茶。少年读得字形,中年读得意境,老年读得人生。一字千金,却又一字不值——值不值,全在个中人。摹写千遍不如神会一刻,收藏万卷不如偶得真趣。兰亭不在水边,而在字里行间!
王右军集
知书房
王右军集
王羲之
知书客438070
烂书,不值一读。无聊、枯燥、乏味!看不懂也不想懂。字体难认,语句过时。高兴时不想看,生气时更不想看。专家看了没用,普通人看了更没用。闲着没事别读,忙着做事更别读。崇拜不如忽视,模仿不如放弃。浪费时间罢了!
王右军集
知书房
王右军集
王羲之
知书客871766
从暮春到初夏,断断续续读完这本集子。最后几卷是后人辑录的杂帖,草草翻过。右军的字真好,但他那些谈论服药养生的书信让我困惑。明明是最潇洒的人,却执着于长生不死。后人说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可我从这些墨迹里只看到一个矛盾的灵魂。不知道是他变了,还是我们从来就没看懂过他。壬寅梅雨时节记于沪上。
王右军集
知书房
王右军集
王羲之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