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364910
2025年09月03日
读完《周书》,总觉得心里堵着一股气。表面上看,这是一部煌煌正史,记载着北周王朝的兴衰成败,可字里行间总透着些说不出的别扭。令狐德棻的笔,似乎总在有意无意间为某些人镀金,为某些事遮掩,让人不得不怀疑,这部官方史书里究竟有几分真实? 最让我难以释怀的是对宇文护的记载。这个在历史上以专权擅杀闻名的权臣,在《周书》中竟被塑造成忠臣形象。三度废立皇帝,诛杀多位宗室,这些事情都被轻描淡写地带过,反而大书特书其"为国操劳"。我不禁想问,这到底是历史的真实写照,还是为当权者服务的曲笔?史家的脊梁骨,难道就这样轻易地弯折了吗? 更可笑的是对北周武帝灭佛的记载。表面上看是洋洋洒洒地记述了"毁寺""令僧尼还俗"等举措,却刻意回避了这场运动背后的血腥与暴力。那些被迫害的僧侣,那些被焚毁的佛经,在史官的笔下仿佛都成了无关紧要的注脚。这样的历史书写,与其说是记录,不如说是粉饰。 《周书》中最令人不适的,是那种无处不在的宿命论调。每一个帝王的兴衰,都被解释为"天命所归"或"气数已尽"。难道历史的进程就真的如此简单?那些复杂的权力斗争,那些真实的人性挣扎,就这样被简化为几句空洞的谶语?这样的历史观,不仅肤浅,更是对真实历史的亵渎。 读完全书,我反而更加困惑。那些被刻意美化的暴行,那些被选择性遗忘的苦难,都在提醒我们:历史从来就不是一面平整的镜子,而是一块被权力打磨过的棱镜,折射出的永远是有选择性的光。也许,我们需要更多双眼睛,才能看清那段历史的本相。
周书
知书房
周书
令狐德棻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隋书
知书房
隋书
魏征 著
《隋书》,“二十四史”之一。是唐代魏征主编的纪传体史书。全书共八十五卷,其中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隋书》由多人共同编撰,分为两阶段成书,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三十五年。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令狐德棻提出修梁、陈、北齐、北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议。次年,唐朝廷命史臣编修,但数年过后,仍未成书。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重修五朝史,由魏征「总知其务」,并主编此书。《隋书》的作者都是饱学之士,具有很高的修史水平。
新唐书
知书房
新唐书
欧阳修、宋祁、范镇、王畴、宋敏求、吕夏卿、刘羲叟 著
《新唐书》是北宋时期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全书共有225卷,其中包括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列传150卷。《新唐书》前后修史历经17年,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完成。《新唐书》在体例上第一次写出了《兵志》、《选举志》,系统论述唐代府兵等军事制度和科举制度。这是我国正史体裁史书的一大开创,为以后《宋史》等所沿袭。欧阳修与宋祁皆有排佛的倾向,故《新唐书》不见玄奘、一行等佛门之事迹,无以反映盛唐时期的佛教史实。
明史
知书房
明史
佚名 著
《明史》是二十四史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其卷数在二十四史中仅次于《宋史》,其修纂时间之久、用力之勤则是大大超过了以前诸史。《明史》虽有一些曲笔隐讳之处,但仍得到后世史家广泛的好评。
精选书评
知书客351739
在古籍的海洋里徜徉,令狐德棻的《周书》总让我眼前一亮。多数人赞叹它记载北周史事的翔实,我却更欣赏作者身处唐初却能为敌国修史的胸襟。在那个讲求"正统"的年代,能为一个短命王朝如此费心着墨,实属难得。字里行间透着的不仅是史家的严谨,更有一份超越时代的宽容。读史至此,总让人感叹:历史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开阔。
周书
知书房
周书
令狐德棻
知书客931968
翻开《周书》时,我看到的不仅是一本史书,更是一部关于坚持的故事。书里记录的北周君臣,在乱世中从不放弃改革国家的理想。他们用简朴的生活换取百姓安乐,用严格的法治整顿腐败。读着这些文字,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担当。历史告诉我们,再难的局面也会被肯做事的人改变。这本千年前的书,今天依然能让人获得力量。
周书
知书房
周书
令狐德棻
知书客767955
翻完令狐德棻的《周书》,大部分人都在看北周如何强盛。我却注意到宇文护专权那段。皇帝明知他跋扈,却隐忍多年。不是不想动手,是时机未到。后来武帝一举诛杀宇文护,做得干净利落。掌权者要忍常人所不能忍,这份克制比逞强更需要智慧。读史至此,不由得感慨政治真是一场漫长的等待。
周书
知书房
周书
令狐德棻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