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961965
2025年09月03日
站在长安城的废墟上读完《周书》,突然明白乱世中撑起文明的从来不是刀剑,而是那些固执的书写者。令狐德棻在隋末烽烟里执笔为杖,硬是把北周的断简残篇走成通途,让那些本该湮灭的名字在纸上重新站直了腰杆。我三十岁还在职场浮沉,常觉得努力终将付诸东流,可看到独孤信的金印蒙尘多年仍被史笔擦亮,宇文护的恶名之下竟藏着治水的功绩,便知道世间没有白费的坚持。史官把破碎的陶片拼成完整陶罐时,我们也在用日常的坚持对抗着时代的速朽。每读"周室虽衰,天命未改"八个字,就觉得手边做了一半的方案、写了一半的报告都闪着微光。这书教人相信,再微末的记录都是对遗忘的抵抗,再脆弱的笔墨都能在时间里刻下凹痕。
周书
知书房
周书
令狐德棻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陈书
知书房
陈书
姚思廉 著
《陈书》是一本纪传体史书,唐朝人姚思廉所著,凡三十六卷,记南朝陈朝史。记载自陈武帝陈霸先即位至陈后主陈叔宝亡国前后三十三年间的史实,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陈书》的史料来源除陈朝的国史和姚氏父子所编旧稿外,还有陈《永定起居注》八卷,《天嘉起居注》二十三卷,《天康光大起居注》十卷,《太建起居注》五十六卷,《至德起居注》四卷等历史材料和他人撰写的史书。
梁书
知书房
梁书
姚思廉 著
《梁书》包含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它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其中有二十六卷的后论署为“陈吏部尚书姚察曰”,说明这些卷是出于姚察之手,这几乎占了《梁书》的半数。书成于贞观十年(636年),共56卷。姚思廉之父姚察在隋时有旧稿,大业二年(606年)姚察死,嘱其子思廉续书,贞观三年(629年)思廉奉命修史,房玄龄和魏徵为总监修,并采谢昊、顾野王诸家旧作,贞观十年(636年)书成。《梁书》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有二十六卷卷末论赞称“陈吏部尚书姚察曰”。另在列传中新创《止足列传》,记述功成身退的士大夫的事迹。上自502年梁武帝萧衍称帝,止于557年陈霸先灭梁。
后汉书
知书房
后汉书
范晔 著
《后汉书》是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南朝刘宋时的范晔(398年-445年)所著。本书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八志自司马彪《续汉书》补入),记载了从光武帝称帝(25年)起至汉献帝禅让(220年)的195年历史。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在三国时代以前,人们将《东观汉记》与《史记》《汉书》并举,合称“三史”,唐代以后渐以本书取代《东观汉记》。
精选书评
知书客554771
【书评】《周书》以"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为纲,将三百年风云聚散凝于竹帛,其纪传如铜镜照骨,令乱世忠奸无所遁形;典章制度之述犹存王道余温,兵戈征伐之载暗藏兴替玄机。是书非独五朝之信史,实乃"克明德慎罚"的治世箴言,今人拂卷犹见宇文氏以马上得天下,终以礼乐守社稷的深意。
周书
知书房
周书
令狐德棻
知书客351739
在古籍的海洋里徜徉,令狐德棻的《周书》总让我眼前一亮。多数人赞叹它记载北周史事的翔实,我却更欣赏作者身处唐初却能为敌国修史的胸襟。在那个讲求"正统"的年代,能为一个短命王朝如此费心着墨,实属难得。字里行间透着的不仅是史家的严谨,更有一份超越时代的宽容。读史至此,总让人感叹:历史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开阔。
周书
知书房
周书
令狐德棻
知书客917285
令狐德棻领修《周书》,文辞简劲,多存实录,犹能察北周立国艰难之状。然其书仿《尚书》笔法,刻意求古,反失生动。叙事虽详,而人物事迹多缺,使读之者每生憾恨。至若编排史料之功,辨析异同之能,则未可轻诋。大抵唐初史臣,承六朝余绪,欲矫时弊而未能尽脱窠臼,德棻亦未能免也。后之览者,当取其精要,不必苛责于微瑕。
周书
知书房
周书
令狐德棻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