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582372
2025年09月04日
伪经,权谋之糟粕。古人写的书,今人不要全信。说得好听,用起来难。可以研究,不能照搬。打仗时用不上,和平时也没用。将军看了没用,士兵看了更没用。能说会道的人才喜欢,老实人看了头疼。打仗靠实力,治国讲公平。搞阴谋诡计不如踏实做事,耍小聪明不如真诚待人。过时的东西!
六韬
知书房
六韬
姜子牙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武经总要
知书房
武经总要
曾公亮 丁度 著
《武经总要》是北宋官修的一部军事著作,作者为宋仁宗时的文臣曾公亮和丁度。两人奉皇帝之命用了五年的时间编成。该书是中国第一部规模宏大的官修综合性军事著作,对于研究宋朝以前的军事思想非常重要。其中大篇幅介绍了武器的制造,对古代中国军事史、科学技术史的研究也很重要。《武经七书》之一,作为武学的必修课程。
翠微先生北征录
知书房
翠微先生北征录
华岳 著
又名《华岳翠微先生北征录》、《翠微北征录》。宋代论述抗金备战问题的兵书。南宋华岳撰。12卷。今存有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刊本。该书主要由《平戎十策》和《治安药石》两部分组成。作者面对宋金对峙、征战不休的局面,既不同意主战派逞忿出兵,也不同意主和派偏安江南。他主张在内政不修,国力不足时,切忌与强大的敌国硬拼。因而建议以“和议”为缓兵之计,积蓄实力,拣选贤才,重赏功臣,抚慰民心,并针对女真铁骑横冲直撞的特点,具体提出了以车御骑,以弩陷骑等制骑战术。由于作者身遭厄运,书中有价值的思想观点并没有被宋朝廷所采纳,其书也被淹没三四百年。但至清代被重新搜寻到以后,仍受到兵学界的普遍重视。
太公阴谋
知书房
太公阴谋
吕尚 著
《隋书·经籍志》子部兵家类著录:“《太公阴谋》一卷。”撰者自注云:“梁六卷。梁又有《太公阴谋》三卷,魏武帝解。”盖《太公阴谋》梁时尚有六卷,而撰修《隋志》时只剩一卷。云“梁又有《太公阴谋》三卷,魏武帝解”乃魏武帝《解〈太公阴谋〉》三卷。该书乃战国后期齐国稷下学者伪托姜太公(姜尚)所作的一部兵书。《汉志》的《诸子略》道家(刘歆《七略》入《兵书略》)著录:“《太公》二百三十七篇,《谋》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兵》即《太公六韬》,《言》即《太公金匮》,《谋》即《太公阴谋》。“兵事”之权谋当然秘密,自然其“谋”可称为“阴谋”(“阴”的古义有隐晦、秘密之义),如《战国策·秦策》二:“张仪反(返)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史记·吕不韦列传》:“太后乃阴厚使主腐者吏,诈论之,拔其须眉为宦者,遂得侍太后。”上条论证《六韬》为战国后期齐国稷下学者伪托姜太公之作,从原则上说那些证据也是考证《太公阴谋》的证据。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十一于辨证《六韬》中云:“《汉志》著录之例,只以著书之人题其书,而不别著书名,《老子》不名《道德经》,《淮南》不名《鸿烈》,《蒯子》不名《雋永》,故《太公》之书不名《六韬》《阴谋》《金匮兵法》等也,至《隋志》乃著之耳。”其言甚是。唐元和(公元806—820年)前后马总摘编《意林》有《太公六韬》六卷、《太公金匮》二卷,而无《太公阴谋》,盖经安史之乱而亡佚。清人汪宗沂辑有《太公兵法逸文》一卷。其中有注明为《太公阴谋》之逸文者。
精选书评
知书客785818
兵家圣典,千古奇书。胜败兴亡都在这里面。将领能学,士兵也能学。打得赢时该看,打不输时也该看。白天可读,夜里可读。周文王用它兴邦,姜子牙用它立国。读十遍得其皮,读百遍得其骨。打仗就像下棋,下棋就像打仗。不读它也能赢,读了它赢得更多。打仗不是杀人,打仗是求活路。知道活路的人才能活到最后。
六韬
知书房
六韬
姜子牙
知书客455188
这书我看不懂。打仗的事,和平年代用不上。那些计谋,现代人谁还这么想问题。看第一页就困了。古人写东西太绕,一句话非要拐八个弯。说是兵法,可为什么总在讲仁义道德?看完了也不知道该学什么。打仗时用这套会输吧。可那么多人夸这本书,也许是我太笨。读了三遍还是不明白。可能我不适合看这种老古董。
六韬
知书房
六韬
姜子牙
知书客306838
兵家至宝,谋略之集大成!《六韬》者,韬略之圣典也。可正读可反观,可通览可细究。治世当读,乱世更当读。将帅可取其谋,匹夫亦能得其智。进退维谷时当阅,运筹帷幄时也当阅。习武不如知武,知武不如通武。此乃克敌制胜之道!六韬之妙,不在刀光剑影,而在运筹帷幄之间。读之愈深,愈觉其言简意远,实为兵家不二法门。
六韬
知书房
六韬
姜子牙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