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511533
2025年09月04日
黄石公《素书》仅六章,篇幅短小,但内容精要。书中谈治国用兵之道,讲处世进退之方,全是实用之策。这部书虽然干货很多,但不是空谈道理,每一句都能落到实处。它教人如何把握时机,如何应对变化,可以说是一本行动指南。现在读来,依然很有启发。不只适用于从政带兵的人,普通读者也能从中受益。
素书
知书房
素书
黄石公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吴子
知书房
吴子
吴起 著
《吴子》又称《吴子兵法》、《吴起兵法》相传为战国时卫国人吴起所作。现存《吴子》分上下两卷,每卷三篇,共六篇。宋代将《吴子》列入《武经七书》。提出以治为胜,赏罚严明,主张在军队实行“进有重赏,退有重刑”,做到“令行禁止,严不可犯”。提出“用兵之法,教戒为先”,主张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使士卒掌握各种作战本领,提高整个军队的战斗力。强调“简募良材”,根据士卒体力、技能等条件的不同,合理分工和编组,实现军队的优化组合。要求统军将领“总文武”、“兼刚柔”,具备理、备、果、戒、约的“五慎”条件,掌握气机、地机、事机、力机四个关键的因素。提出“审敌虚实而趋其危”,主张先弄清敌人的虚实,选择有利时机进攻,以夺取胜利。
太公金匮
知书房
太公金匮
吕尚 著
《隋志》子部兵家类著录“《太公金匮》二卷”,即《汉志》道家类著录的《太公》一书中的子目《言》。古人云“藏之金匮”,含有保密之意,兵家言当然是秘密的,故《太公》之《言》得称《太公金匮》。《太公金匮》亦为战国后期齐国稷下学者伪托姜太公所作的兵书(参阅“六韬”条和“太公阴谋”条)。唐马总摘编的《意林》有《太公金匮》二卷,摘录《太公金匮》五条。其一至三条为武王问、太公答的形式,属于政治方面的言论。另两条为哲学家言: (一) “道曰: 微而生,祸自微而成;慎终与始,完如金城。”(二) “行必履正,无怀侥幸;忍之须臾,乃全汝躯;刀利皑皑,无为汝开;源泉滑滑,连旱则绝;取事有常,赋敛有节。”此论确与老子哲学相通,此所以刘歆以之入《兵书略》,而班固将其归入道家类也。盖此书与《六韬》有所不同,既有兵家言,又有哲学家言,并有政治家言。从《意林》可知,《太公金匮》至晚唐犹存。《旧唐书·经籍志》尚于“兵家类”著录《太公金匮》二卷,不知是五代撰修《旧唐书·经籍志》者得见此书,还是照录《隋志》。清人汪宗沂辑有《太公兵法逸文》一卷,其中有注明来自《太公金匮》者。
便宜十六策
知书房
便宜十六策
诸葛亮 著
一卷。旧题汉诸葛亮撰。考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亮之著述详列于传后,无是书之名。故宋代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疑附托者所为,甚为有据。《文献通考·经籍考》著录此书名作《武侯十六策》,引晁氏之言曰十六策者,一治国,二君臣,三视听,四纳言,五察疑,六治民,七举措,八考黜,九治军,十赏罚,十一喜怒,十二治乱,十三教令,十四斩断,十五思虑,十六阴察。此书内容于此见其大略。惟晁氏称六曰治民,今本作治人;十二曰治乱,今本作治政;十六曰阴察,今本作阴诫,小有异同。清人张澍把此书辑入 《诸葛忠武侯文集》,一卷16篇。
精选书评
知书客133422
"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素书》以寥寥千字道尽为人处世、治国安邦的至理,其言简而意远,如暗室明灯,至今读来仍觉锋芒毕露。这本被帝王将相秘藏千年的奇书,用最精炼的文字编织了一张天理人伦的网,每个字都像经过时光淬炼的匕首,直指人心。
素书
知书房
素书
黄石公
知书客666231
《素书》篇幅短小,但字字珠玑。很多人读到的是黄石公传授给张良的谋略智慧,我更注意到书中强调的"道、德、仁、义、礼"五者不可偏废。在实用主义盛行的今天,这种完整的人格修养尤其难得。书中告诫"小怨不赦,大怨必生",简单直白却道出了人性根本。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每一句都能让人反复琢磨。
素书
知书房
素书
黄石公
知书客648557
【书评】《素书》中"见已生者慎将生,恶其迹者须避之"一句道尽处世智慧,这部千年兵家奇书以寥寥千字揭示了人性与权谋的永恒法则,其思想之深邃犹如黄石公在悬崖投履的瞬间,让张良参透的不仅是兵法韬略,更是个体在乱世中安身立命的终极密码。
素书
知书房
素书
黄石公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