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648557
2025年06月30日
【书评】《素书》中"见已生者慎将生,恶其迹者须避之"一句道尽处世智慧,这部千年兵家奇书以寥寥千字揭示了人性与权谋的永恒法则,其思想之深邃犹如黄石公在悬崖投履的瞬间,让张良参透的不仅是兵法韬略,更是个体在乱世中安身立命的终极密码。
素书
知书房
素书
黄石公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武经总要
知书房
武经总要
曾公亮 丁度 著
《武经总要》是北宋官修的一部军事著作,作者为宋仁宗时的文臣曾公亮和丁度。两人奉皇帝之命用了五年的时间编成。该书是中国第一部规模宏大的官修综合性军事著作,对于研究宋朝以前的军事思想非常重要。其中大篇幅介绍了武器的制造,对古代中国军事史、科学技术史的研究也很重要。《武经七书》之一,作为武学的必修课程。
六韬
知书房
六韬
姜子牙 著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兵书,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宋代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相传为姜太公吕望所撰。但据历代学者考证,其书并非殷周时赐的作品,而是后人托姜太公之名写成的。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最早明确收录此书的是《隋书·经籍志》,题为“周文王师姜望撰”。姜望即姜太公吕望。但是自宋代以来,就不断有人对此提出质疑。从此书的内容,文风及近年出土文物资料等分析,可大致断定《六韬》是战国时期典籍。全书有六卷,共六十篇。《六韬》的内容十分广泛,对有关战争和各方面问题,几乎都涉及到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它的战略论和战术论。
何博士备论
知书房
何博士备论
何去非 著
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人物评论集。1卷,28篇。北宋武学博士何去非撰。书成后,深得翰林学士苏轼赞赏,两次奏荐,乞换文资,并附呈此《备论》,以证实其“文章议论”。该书现存26篇。书中对战国至五代的兴衰成败和22个军事人物的用兵得失进行了评述,旨在以史为鉴。该书认为,不能笼统地肯定或否定战争,战争既“有以 用而危,亦有以不用而殆”,重要的是看是否含乎“德”、合乎“顺逆之情”、“利害之势”。它强调,要赢得战争的胜利必须有“智”,“智”胜于“勇”,楚汉战争中刘邦“能得真智之所在”,所以战胜了一味争强斗力的项羽; “智足以役勇,勇足以济智”,认为隋朝杨素堪称智勇兼备。书中对如何用“智”作了多方面的论述:认清主要敌人,以战国时六国之亡,“自战其所可亲,而忘其所可仇”为鉴;攻防的主次方向要分明,以晋灭吴所以胜,刘濞之所以败为例证;主张灵活用兵,“不以法为守,而以法为用”,推崇韩信、曹操“出奇应变”,多谋善断。 为了以智胜敌,主张利用“谋夫策士”,东汉末孙坚之所以“功业不就”,就是因为无人“发智虑之所不及”。书中提出君将要和谐,认为孙武、司马穰苴、周亚夫、诸葛亮、王猛等历代著名将相都是“深得于君”,权不中御,因而才能“武事可立,而战功可收。”《何博士备论》褒贬历史人物不囿旧说,苏轼赞誉它“论历代所 以废兴成败,皆出人意表,有补于世”。当然,其中对某些人和事的评论,也难免有偏颇之处。
精选书评
知书客511533
黄石公《素书》仅六章,篇幅短小,但内容精要。书中谈治国用兵之道,讲处世进退之方,全是实用之策。这部书虽然干货很多,但不是空谈道理,每一句都能落到实处。它教人如何把握时机,如何应对变化,可以说是一本行动指南。现在读来,依然很有启发。不只适用于从政带兵的人,普通读者也能从中受益。
素书
知书房
素书
黄石公
知书客163467
奇书,治世之精髓。神了、绝了、棒了!正面可以学,反面可以悟。权贵需要它,平民也需要它。春风得意时要读,消沉低迷时也要读。根基浅的能懂,修为深的更懂。乱世离不开它,盛世更想念它。告诉你怎么做官,更告诉你怎么做人。帝王用它安天下,百姓用它保平安。说到底就是一个明白。
素书
知书房
素书
黄石公
知书客133422
"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素书》以寥寥千字道尽为人处世、治国安邦的至理,其言简而意远,如暗室明灯,至今读来仍觉锋芒毕露。这本被帝王将相秘藏千年的奇书,用最精炼的文字编织了一张天理人伦的网,每个字都像经过时光淬炼的匕首,直指人心。
素书
知书房
素书
黄石公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