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说来讽刺,直到研究生阶段写先秦诸子论文时,我才被迫翻开这本被列为"名家经典"的《邓析子》。作为中国最早的法家著作之一,它确实开创性地提出了"刑名之术",但细读之下,那种刻意为之的诡辩气质,简直像极了现代某些哗众取宠的网红律师。 全书充斥着令人不适的语言游戏。比如"不死不生,不刑不名"这类故作高深的论断,表面看是辩证思维,实则是把简单道理复杂化的文字把戏。更可笑的是那些所谓的"两可之说",活脱脱就是古代版的"杠精"教科书——难怪史书记载邓析最后会死在自己制定的刑法之下,这种玩弄逻辑的人终究被逻辑反噬。 最令我反感的是其中透露出的极端功利主义。在"转辞篇"里,邓析居然把人际关系比作"市道之交",认为人与人之间就是赤裸裸的利益交换。这种冷冰冰的世界观,放在今天就是典型的精致利己主义者。我甚至怀疑,当下那些钻法律空子的讼棍们,是不是都偷偷拜读过这本"古代厚黑学"? 但不得不承认,正是这种令人不适的真实,反而让《邓析子》具有某种标本价值。它像一面照妖镜,映照出人性中最阴暗的计算本能。当邓析在"无厚篇"里大谈"君有三累"时,那种对权术的痴迷简直要从竹简里溢出来。这种毫不掩饰的野心,倒是比后世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伪君子来得坦率。 不过最可悲的莫过于,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能在某些政客、律师身上看到邓析的影子。那些玩弄法律条文的把戏,那些颠倒黑白的诡辩,本质上和春秋时期的"刑名之术"有什么区别?或许这就是经典的吊诡之处——即使是最令人不齿的思想,只要足够典型,就永远能找到它的当代传人。
邓析子
邓析子
邓析子
邓析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