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464153
2025年06月21日
从五月初读到六月末才勉强看完这本书。中间有几段关于地方风物的记录还算可以,但大部分内容都很无聊。范成大一路上写的都是琐碎小事,没有重点,读起来很累。他总在炫耀自己的行程,显得很做作。书名说是游记,实际上更像流水账。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人推荐这本书,完全不值得花时间读。丙申夏日随便记一下。
吴船录
知书房
吴船录
范成大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永嘉郡记
知书房
永嘉郡记
郑缉之 著
又作永嘉记、永嘉志、永嘉地记。南朝宋郑缉之撰。已佚,今有清陶珽辑本,刊于《说郛》,王谟《汉唐地理书钞》辑本,清末孙诒让辑本。所记永嘉郡(今浙江温州、丽水)山川、乡亭最为详悉,旁及物产、佚闻、传说。其辑本是研究六朝浙江南部经济的重要原始资料。
入蜀记
知书房
入蜀记
陆游 著
《入蜀记》6卷,南宋陆游撰。陆游于宋孝宗乾道五年(1168)十二月被授夔州通判,次年闰五月十八日以故乡山阴动身赴任,于十月二十七日方抵夔州。《入蜀记》就是他在赴蜀途中记其所见所闻的一部日记。此书与一般行记惟知流连风景不同,它所记沿途物产、民俗及社会情况甚为丰富,不论是对研究陆游本人,还是对研究南宋社会,都有较大参考价值。陆游在六月二十五日记他在镇江神庙中遇到的一个北方义军战士王秀,王秀向他发了一通感慨:王在绍兴三十一年完颜亮南侵时参加了北方的抗金义军,并攻下了大名府,与宋军遥相呼应,但他南归以后却未受到朝廷任用,王秀说时觑欷不已。陆游对此事虽未加一句评论,但他对朝廷薄待爱国志士的不满却已流露无遗。《入蜀记》的文采也颇可观,陆游本是大手笔,书中描摹山川风物极有韵味,如十月二十六日记瞿塘峡云:“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在宋代的行记游记类杂著中,《入蜀记》以它优美的文字受人推重,何宇度《益部谈资》上卷说:“宋陆务观、范石湖皆作记妙手。一有《入蜀记》,一有《吴船录》,载三峡风物,不异丹青图画,读之跃然”。陆游还对沿途所见古迹进行考辩,如谓丹阳皇业寺即古皇基寺,因避唐玄宗李隆基名讳而改,又谓李白诗所称“新丰酒”,其地在丹阳、镇江之间,非长安之新丰;谓欧阳修诗“江上孤峰蔽绿萝”中的绿萝是溪名,而非泛指藤萝,等等。这些考订对历史地理及文学的研究都有助益。《入蜀记》以《知不足斋丛书》本为最佳,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丛书集成初编》就是采用的这个版本。
沙州记
知书房
沙州记
段国 著
一名《吐谷浑记》。地理杂志。南朝宋段国撰。不分卷。澍有《蜀典》已著录。原书久佚,今存乃张氏于《太平御览》《水经注》、《初学记》、 《太平寰宇记》、 《北堂书抄》诸书中辑出,共二十二条,亦称“段氏沙州记”。清嘉庆年间张澍编辑。收入《张氏丛书》。道光元年(1821)辛巳新镌。张氏为沙州记作序云:“阿豺自号沙州刺使部,内有黄沙,周回数百里不生草木,因号沙州。宋新亭侯段国所纂《沙州记》即唐志之吐谷浑记也。原二卷。今亡佚甚多,特就所见抄之。又录《太平寰宇记》吐谷浑始末目补其阙。”张氏辑录沙州记残文七百三十九字。记述:浇河(城)(东晋末吐谷浑筑城。故址在今青海省黄河南岸贵德县境)。
精选书评
知书客838064
读《吴船录》竟月,终觉迷离难解。范致能笔底烟霞,固然可喜,然其所记蜀中景物之精微,琐细处几似游记,时复杂以说理,实不知用心所在。传世所谓名篇,却使人终卷而不得要领。间或记述官吏行止,又似史笔,录其故实则无断制,不类山水之游。或许是宋人笔记本色使然,然与江湖放浪之游相去甚远,亦颇可怪也。壬寅仲春书于临安。
吴船录
知书房
吴船录
范成大
知书客494318
读过《吴船录》的人都赞范成大写尽山川之美,我却总觉得纸上游记太过精致。那些被文笔粉饰的险滩激流,哪有真正行船的凶险?官船行千里,州官迎来送往,怕是连船板都没踏湿过。所谓四时风物之变,不过是文人案头的想象游戏。若真让他与船夫同吃同住,怕是连半篇游记也挤不出来。当文字成了仕途的点缀,连浪花都带着几分做作。
吴船录
知书房
吴船录
范成大
知书客595286
读《吴船录》,见宋时风物。从成都到临安,范成大一路写地理、记风俗。他写得很细,山程水驿都记下来。这不是普通游记,而是官员的工作记录。看这本书,可以知道宋代交通和民生。书中没有大道理,但信息很多。专业人士会重视这些材料。游记自古有传统,范成大写得最实在。
吴船录
知书房
吴船录
范成大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