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荆州记
荆州记
盛弘之

荆州记

盛弘之  

盛弘之《荆州记》是一部产生于六朝时期的地理专著。原书亡佚较早,今已不得见。部分文献遗存于历代类书,古注,杂记等。《荆州记》作为六朝时期较为杰出的地理文学作品之一,书中载述了大量与文人创作相关的事迹,丰富的山水描写片段,生动的神话传说以及民间故事等等。这些内容,无不是《荆州记》这部地理著述浓厚文学性和人文性的体现。原书已佚,辑本正文依巴东、南郡、江夏、襄阳、南阳、顺阳、宜都、武陵、长沙、衡阳、桂阳、豫章、始安、始兴等郡,各郡分县记述境内名胜古迹、洞穴矿泉、地方特产、历史典故、神话传说、高山大川等。尤以泉水、洞穴居多,也是荆州地质一大特征,至今仍可供开发旅游、发展工农业参考。所引民歌民谣,颇有文学价值。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36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917295
"荆州形胜,据天下之腹,自古兵家必争。"
2025年06月30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26817
翻开《荆州记》,你会发现盛弘之笔下的山川河流不只是地理记录,更藏着古人理解天地的密码。荆州这片土地上的每一处地貌变化,都暗合着阴阳消长的规律。江水的奔流就像天道运行,高处的水永远向低处填补,形成自然的平衡。但人类建城筑坝的行为恰恰相反,我们总想把资源聚拢在少数地方,这种努力需要持续投入人力物力才能维持。 看书中记载的江陵城兴衰特别明显。当人们顺应水道规律时,城池就繁荣。一旦强行改道或过度开发,不出几年就会遭遇水患。这就像人体需要作息规律一样,打破自然节奏就要付出代价。那些成功治理荆州的官员,其实都是在做熵减的工作——用严密的制度和人力,对抗自然界的无序扩散。 书中写到的很多地方现在都消失了,但这不是失败。就像人体会衰老一样,人造的工程注定会回归自然。关键是在存在的时候发挥最大价值。当时的人们修筑堤坝、开垦荒地,虽然改变自然布局,但在那个阶段创造了养活更多人的可能。 现在的创业者能从这本书学到很多。就像荆州官员要平衡开发与保护,做企业也要掌握这个度。过度榨取资源会加速系统崩溃,完全放任又难以发展。好的管理者都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施加秩序,也在适当的时候放手。这需要像观察江水一样观察市场,知道什么时候该筑坝,什么时候该疏导。 最触动我的是书中普通百姓的故事。他们在洪水后重建家园,在战乱后恢复耕作。这种生命力才是最强大的熵减力量。每次秩序被打乱,总有人从最基础的劳动开始,一点点重建文明。这种循环已经重复了无数遍,但每次都需要同样的勇气和坚持。
2025年06月30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871622
荆州之美,盛景必读!
2025年06月30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376256
《荆州记》主要记载了荆州的地理、物产、风俗和历史。书中详细描述了荆州的山川、河流、城池、关隘。内容以客观记载为主,不掺杂个人情感。语言平实,不加修饰。 荆州地势险要,东接汉水,西连巴蜀,南控荆蛮,北通中原。境内山川众多,水道纵横,是兵家必争之地。书中对每一处山川河流都有具体描述,包括方位、走向、长度、宽度。没有夸张的形容,只是如实记录。 书中记载了荆州的主要城池,如江陵、襄阳、夷陵等。对每一座城池的规模、城墙高度、城门数量、城内布局都有详细说明。还提到了一些关隘,如当阳、长坂等,特别强调其军事价值。 关于物产,书中列举了荆州出产的粮食、木材、药材、矿产等。记录方式简单直接,只说某地产什么,不评价优劣。对于风俗习惯,只是客观描述,不评判好坏。比如提到某些地方的人好武,某些地方的人重商。 《荆州记》还记载了一些历史事件,如三国时期的战争、城池的兴废等。叙述方式冷静,不渲染战争的惨烈,也不歌颂英雄的事迹。只是说明某年某月,某场战争发生在哪里,结果如何。 书中偶尔引用一些传说,但会注明来源,不轻易采信。对于无法确定的事情,直接写明“未知”或“无考”,不妄加猜测。整本书的风格是严谨、务实,注重事实,不追求文采。
2025年06月30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25585
"荆州形胜,天下要冲,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荆州记》
2025年06月30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