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811262
2025年09月04日
读完蔡东藩的《两晋演义》,心中百味杂陈,竟不知从何处落笔评说。那西晋东晋百余年的乱世风云,在他笔下如一幅青绿山水长卷徐徐展开,既有金戈铁马的粗粝质感,又不失文人运笔的细腻肌理。相较于正史的端肃,演义之笔更显其鲜活处——司马氏三代创业时的豪气与猜忌,石崇王恺斗富时的荒唐与奢靡,乃至五胡乱华时百姓的流离哀嚎,都从纸背渗出几分温热血气。蔡氏行文颇有古意,时而夹叙夹议的笔法,倒让我想起太史公"究天人之际"的意味。他写王导的"新亭对泣",不仅录其形貌,更掘出江左士族骨子里的颓唐;述桓温"树犹如此"之叹,则在英雄野心里点染了几分文士的脆弱。这般笔触,比干巴巴的《晋书》更多三分人情温度。不过演义终究是演义,那些过于巧合的因果、过分鲜明的忠奸,读久了便显出说书人的斧凿痕迹。最触动我的还是他对乱世小民的侧写:洛阳城破时老妪攥着半块麦饼的颤抖手指,建康巷陌里孩童传唱的谶谣,这些正史不屑记载的碎片,反而让那个遥远的时代有了呼吸。
两晋演义
知书房
两晋演义
蔡东藩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狄公案
知书房
狄公案
不题撰人 著
《狄公案》又名《武则天四大奇案》《狄梁公全传》,清末长篇推理性公案小说,由清代不知名作者不题撰人所作。作者自己隐去了真实姓名,其生平也难以考证。本书共64回,以武则天时代为背景,描述狄仁杰在州县及京都断案平冤、为民除害的传奇经历。前三十回,写狄仁杰任昌平县令时平断冤狱;后三十四回,写其任宰相时整肃朝纲的故事。故事情节较为细致缜密,带有政治色彩。
刘公案
知书房
刘公案
刘墉 著
《刘公案》,清代晚期以清人刘墉为原型演义而成的一部民俗说话作品,共106回。原作者不详、本书即以清代名臣刘墉(刘罗锅)为主人公,共收录归纳公案小说《刘墉传奇》、《罗锅逸事》、《满汉斗》、《双龙传》、《青龙传》等5种,讲述了刘墉奉旨下山东提拿山东巡抚、贪官桂太,一路之上除暴安良、屡断奇案的故事,内容包括连成告状、午门戏和坤、金殿封御铡、黄爱玉上坟、赠扇认义女,黑松林巧拿盗等热闹情节,突出了主人公正气凛然、执法如山而又富于睿智幽默的性格。
西京杂记
知书房
西京杂记
葛洪 著
历史小说集。西汉刘歆撰。经后人考证,作者实为晋葛洪。原2卷,后分为6卷。东汉人称西汉首都长安为“西京”。全书记发生于“西京”的西汉统治阶级与文士的遗闻佚事,夹杂一些怪诞传说。南粤王赵佗献南海岛屿所产珊瑚树于长安及有关古墓发掘的记述等,颇有资料价值。9月9日佩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等被后人引为掌故。内容杂载西汉轶事传闻,摭采甚丰,可补史缺。举凡当时文人逸事、侈靡好尚、宫室苑囿、珍玩异物、舆服典章、风俗民情等均有记述。文笔简洁而有文采。对后世诗词、戏曲、小说等的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有《四部丛刊》影明嘉靖本,《抱经堂丛书》本。
精选书评
知书客878478
蔡东藩的《两晋演义》,号称通俗史书,实际上问题不少。内容过于简单,很多重要事件一笔带过。人物描写很单薄,缺乏深度。历史细节不准确,有些地方明显是编造的。文字也很平淡,读起来没什么味道。说是演义,但既不像小说那样生动,也不像史书那样严谨。这本书只能算是一本普通的通俗读物,想要了解两晋历史的人,最好还是去看更专业的书籍。
两晋演义
知书房
两晋演义
蔡东藩
知书客388713
蔡氏《两晋演义》,以演义而存史实,虽处稗官之列,实具史家精神。其叙事条理分明,将两晋之乱离纷扰、朝野兴衰,俱收笔底,令后人身临其境。尤难能者,写天崩地裂之时,犹见忠义之气;述国破家亡之际,尚存节烈之风。每读至王导周旋江左、祖逖击楫中流处,未尝不扼腕太息。史笔之中寓教化,词章之间见匠心,实乃通俗史学之典范。
两晋演义
知书房
两晋演义
蔡东藩
知书客134986
有人从《两晋演义》里看到权谋斗争的故事,有人看到贵族生活的奢靡。我却看到一群争权夺利的小人,看到士族门阀如何把国家推向深渊。这本书展现的不是英雄史诗,而是人性的阴暗面。统治者沉迷享乐,百姓流离失所。这样的历史不值得赞美,只能让人反思。一个国家的衰败往往从内部开始,两晋的历史就是最好的证明。
两晋演义
知书房
两晋演义
蔡东藩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