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读完蔡东藩的《两晋演义》,心中百味杂陈,竟不知从何处落笔评说。那西晋东晋百余年的乱世风云,在他笔下如一幅青绿山水长卷徐徐展开,既有金戈铁马的粗粝质感,又不失文人运笔的细腻肌理。相较于正史的端肃,演义之笔更显其鲜活处——司马氏三代创业时的豪气与猜忌,石崇王恺斗富时的荒唐与奢靡,乃至五胡乱华时百姓的流离哀嚎,都从纸背渗出几分温热血气。蔡氏行文颇有古意,时而夹叙夹议的笔法,倒让我想起太史公"究天人之际"的意味。他写王导的"新亭对泣",不仅录其形貌,更掘出江左士族骨子里的颓唐;述桓温"树犹如此"之叹,则在英雄野心里点染了几分文士的脆弱。这般笔触,比干巴巴的《晋书》更多三分人情温度。不过演义终究是演义,那些过于巧合的因果、过分鲜明的忠奸,读久了便显出说书人的斧凿痕迹。最触动我的还是他对乱世小民的侧写:洛阳城破时老妪攥着半块麦饼的颤抖手指,建康巷陌里孩童传唱的谶谣,这些正史不屑记载的碎片,反而让那个遥远的时代有了呼吸。
两晋演义
两晋演义
两晋演义
蔡东藩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精选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