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李公案奇闻
李公案奇闻

李公案奇闻

惜红居士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李公案奇闻》又名《李公案》,是清代惜红居士创作的中篇小说,共三十四回。主要讲述了李公断案故事,情节新颖,加深了对案件侦察过程的叙述,打破了以往公案小说或严刑逼讯、或托梦示兆等熟套,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色彩。
更多
书评  · 67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967994
很久没读过这种充满市井气息的古代公案小说了,这次是因为朋友推荐才看的。以前觉得这类书就是讲些破案的故事,没什么深意。但看完之后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书中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以前觉得这句话就是在说家庭纠纷复杂。现在发现这句话背后有更深的含义。现实生活里确实有很多事情说不清对错,就像书里写的那些案子,表面看是一个样,仔细查又是另一个样。 读到最后发现,书里每个案子都像在说人心难测。好人可能做坏事,坏人也可能做好事。这让人很困惑。我们平时判断一个人,到底应该看他的动机还是看结果?书里那些看似正义的判罚,有些其实经不起推敲。 书里写了很多市井小民的生活。这些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做些违心的事。这让我想到现在社会上也有很多类似的情况。有时候为了保住工作,不得不讨好上司;为了赚钱,不得不放弃原则。到底该怎么选择?书里没有给出答案。 最让人困惑的是书中那些破案的方法。有些完全靠直觉,有些又过于死板。这让我想到现在处理问题的方式。有时候太相信数据,有时候又太依赖经验。到底哪种方式更好?书里写的那些案子反而让人更糊涂了。 书中写了很多官场的黑暗面。这让我想到现在的职场。表面上大家都在讲规矩,实际上都在钻空子。书里那些官员的所作所为,和现在某些人的做法简直一模一样。几百年过去了,人性好像一点都没变。 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困惑。原本以为能学到些断案的方法,结果发现现实比书里写的更复杂。书里那些看似圆满的结局,仔细想想都有问题。这让我对很多事情都产生了怀疑。
2025年09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23683
推荐⭐⭐⭐⭐⭐⭐ 这是三年前初次接触的一本公案小说,当时只觉得情节离奇,却未能深究其中韵味;前些日子偶然在旧书摊重逢,随手翻阅几页竟不忍释卷;这几日便重新细读,特别对书中"审鬼"一案反复玩味,越读越觉精妙。 惜红居士的《李公案奇闻》一直是我书单上的"冷门珍品",可惜多年来未能静心品读。直到最近整理书架时,那本泛黄的线装本突然从书堆中滑落,仿佛冥冥中自有天意,让我与这部奇书再续前缘。 开篇李公遇鬼报案一节就令人拍案叫绝。寻常公案小说多写阳间冤屈,而惜红居士偏偏从阴司写起,让冤魂亲自击鼓鸣冤。这种写法在晚清小说中可谓独树一帜,难怪胡适先生称其为"中国古典侦探小说的先锋"。我尤其着迷李公审案时那段心理描写:"烛影摇红处,似有阴风穿堂而过,李公却神色自若,只将惊堂木轻轻一按。"寥寥数语,一个不畏鬼神、明察秋毫的清官形象就跃然纸上。 最精彩的当属"鬼证"一节。当李公要求冤魂当堂作证时,不仅衙役们吓得面如土色,连我这个现代读者都不禁屏住呼吸。惜红居士写鬼魂现形那段实在绝妙:"但见青烟一缕自地缝升起,渐聚成人形,却无狰狞之态,反显凄楚之色。"这种将鬼魅人性化的笔法,比单纯渲染恐怖高明得多。读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为何鲁迅先生称赞此书"以鬼写人,较之以人写人更见功力"。 书中对宋代司法制度的描写也令人叹服。李公查验"鬼伤"时那套程序,从仵作验尸到比对凶器,竟与现代法医学原理暗合。特别是用石灰显影验看伤痕的方法,让我想起大学时选修的《中国法医史》。不禁感慨古人智慧之深,更佩服惜红居士考证之详实。这些细节使得超自然情节反而显得真实可信,这种虚实相生的手法,正是中国传统叙事的精髓所在。 重读时特别注意到书中对"因果报应"的诠释。不同于一般公案小说简单的善恶有报,惜红居士笔下的因果充满人情味。比如那个因一念之差成为帮凶的衙役,最终获得改过自新的机会,这种处理方式既符合理学"性善论",又带着佛家"放下屠刀"的慈悲。读到这些段落时,窗外的雨声恰好渐沥,恍惚间似乎穿越到了书中描述的那个雨夜公堂。 最让我回味无穷的是结局的处理。当真相大白,冤魂得以超度时,惜红居士写道:"东方既白,一缕晨曦穿透窗纸,正落在堂前'明镜高悬'的匾额上。"这个意象既完成了从阴间到阳间的过渡,又暗喻光明终将驱散黑暗。这种诗意化的处理,远比直白的"从此天下太平"更有余韵。合上书页时,忽然理解为何前辈学者说此书"以志怪之笔,写尽人间冷暖"。 这几日每每夜读,总忍不住将书中案例与《洗冤录》《折狱龟鉴》等典籍对照。发现惜红居士虽写鬼神灵异,但对律法程式的描写竟分毫不差。这种将奇想建立在严谨考据基础上的创作态度,在当今网络文学盛行的时代更显珍贵。偶尔读到精彩处,会不自觉地用手指轻叩书桌,模仿李公拍惊堂木的动作,惹得家人好奇张望。 重读这部作品的最大收获,是明白了为什么经典能历久弥新。表面看是离奇的鬼怪故事,内里却是永恒的人性探讨。就像书中那个反复出现的铜镜意象,照见的何止是案情真相,更是世道人心。现在终于理解当年老师说的:"读奇书如对明镜,既要看清故事里的鬼,更要认清现实中的自己。"
2025年09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302259
这书...说了啥?
2025年09月04日
查看更多书评
目录·36
关于我们目录第一回 传奇闻野老闲评 编新词稗官借鉴第二回 嘉善路初次登程 天河馆一人独酌第三回 夜行船贼人探路 天妃庙公子遇仙第四回 老道士预卜前程 凶贼徒再窥踪迹第五回 忙中错黑夜偷头 客船上天明惊盗第六回 偷上岸船户报案 施铁锁地保诈钱第七回 写呈词代书刁难 凭报单县官准状第八回 搭尸棚预备官临 谒私宅初联世谊第九回 石门埠程官验尸 杭州城李公返旆第十回 趁夜月荒郊赶路 坐春风内署饯行第十一回 用严刑假逼供招 设药笼巧施妙计第十二回 治奇病晨施药饵 访真情夜上茶楼第十三回 缉贼踪茶坊得信 感灵机古庙访仙第十四回 穷开心周起寻春 趁利口虔婆接客第十五回 活神仙医病治人 死囚徒杀人祭鬼第十六回 访神医恶贼投罗 派捕役李公设计第十七回 割肉瘤凶徒就缚 交银信众役销差第十八回 结命案了却前因 叙出身言归正传第十九回 解京饷户部交银 赴新任民房借宿第二十回 欺乡愚刁商受罚 失娇女寡妇呼冤第二十一回 遣溃勇清官捐薄俸 哄乡愚干仆访奸情第二十二回 得确情张荣复命 听堂讯钟氏诉供第二十三回 陆大荣当堂具结 李老婆意外发财第二十四回 李瞎子暗中遭害 两公差堂上销案第二十五回 雪沉冤贤侯明察 闯公堂泼妇咆哮第二十六回 问拐带许国桢到堂 思爱女张王氏入梦第二十七回 门下生当堂对供 杀人贼自行投案第二十八回 假和尚供出真情 贤父母梦准鬼状第二十九回 还烟壶贫妇知大义 斗纸牌更卒慢嘉宾第三十回 瀹茗挑灯穷嫠诉苦 飞符召将酒店传书第三十一回 阔排场财主迎亲 装糊涂大媒受责第三十二回 杜大隆娶媳得女 徐二混因贪破财第三十三回 陆大荣狱底遇冤魂 许国桢堂前供伙盗第三十四回 盗党设计放火烧衙 众匪认供申详定案

@《李公案奇闻》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