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174776
2025年09月04日
读《大唐新语》的时候,常常觉得困惑。这本书写了很多唐代的人和事,看起来是记录历史,但又不像正史那样严肃。刘肃这个人,写的东西有点奇怪。他记下的故事,有的很详细,有的又特别简略。有些事明明很重要,他却一笔带过。有些小事反而写得很多。 最让人想不通的是,他写这些到底想说什么?书里写了君臣之间的对话,大臣的言行,还有一些奇闻轶事。但看完了还是不明白他的立场。他好像既不赞成也不反对,就是把事情记下来。这让人很迷茫,不知道他到底要表达什么观点。 比如他写魏征劝谏唐太宗的事。按理说这是很重要的事,应该好好写。但他写得特别简单,就几句话。反而写一些不太重要的小事时,却用了很多笔墨。这种写法让人摸不着头脑。 还有一点很奇怪。他写的事情,有些和正史对不上。有些细节明显是道听途说来的。但他又不说明这些说法的来源。这让读者很难判断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 最困惑的是,这本书到底算什么类型?说是历史笔记吧,又不够严谨。说是小说故事吧,又太简略。说是劝诫书吧,又看不出明确的道德说教。这种模糊的定位让人读得很不踏实。 书里还写了很多关于命运的事。比如某个官员突然升官,或者突然倒霉。这些事写得很玄乎,但又不解释原因。读完后只觉得世事无常,但不知道为什么无常。这种写法让人心里发毛。
大唐新语
知书房
大唐新语
刘肃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荡寇志
知书房
荡寇志
俞万春 著
清代长篇章回小说,又名《续水浒传》,共140回,又附“结子”1回。作者俞万春(1794~1849),字仲华,别号忽来道人,浙江山阳人。《荡寇志》始写于道光丙年(1826)成于道光丁未(1847)年。全书接续金圣叹《水浒传》70回本。叙写朝廷管营提辖陈希真之女陈丽卿被高衙内所逼,逃离京都。父女二人投奔亲戚刘广,又结识刘广姻家官军将领云天彪,由于奸臣逼迫,他们不得已在猿臂寨“落草”。但他们“尊王反寇”,专门勾结官兵,民困攻杀梁山泊起义军。后在云天彪引荐下,为朝廷录用。最后与官军张夜所部一道大破水泊梁山、擒获一百零八将,非死即诛。小说对梁山农民起义军极尽污蔑之能事,给他们加上“倡为盗首、潜蓄异谋、怙恶不悛、罪大恶极”等罪名。斥之为“洗涤百姓的杀人放火之徒’。而对陈希真、张叔夜等人则极尽美化之能事。男的仙风道骨、仪表堂堂;女的艳媚无双、清丽可人。他们本领超群、所向无敌。《荡寇志》充分表达了地主阶级的思想感情,迎合统治阶级的需要。它一出笼立刻被奉为经典之作,得到统治阶级的青睐和称颂,是一部否定和仇恨农民起义的代表作。作品虽情节较呆板,艺术效果也不真实,但写作严谨,文笔准确、流畅、人物刻画形象贴切。此书咸丰三年(1853)初刊,后多有翻刻。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戴鸿森校点本《荡寇志》。
西京杂记
知书房
西京杂记
葛洪 著
历史小说集。西汉刘歆撰。经后人考证,作者实为晋葛洪。原2卷,后分为6卷。东汉人称西汉首都长安为“西京”。全书记发生于“西京”的西汉统治阶级与文士的遗闻佚事,夹杂一些怪诞传说。南粤王赵佗献南海岛屿所产珊瑚树于长安及有关古墓发掘的记述等,颇有资料价值。9月9日佩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等被后人引为掌故。内容杂载西汉轶事传闻,摭采甚丰,可补史缺。举凡当时文人逸事、侈靡好尚、宫室苑囿、珍玩异物、舆服典章、风俗民情等均有记述。文笔简洁而有文采。对后世诗词、戏曲、小说等的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有《四部丛刊》影明嘉靖本,《抱经堂丛书》本。
初刻拍案惊奇
知书房
初刻拍案惊奇
凌濛初 著
《初刻拍案惊奇》是明朝末年凌濛初编著的拟话本小说集。正式成书于1627年(明天启七年),尚友堂书坊于翌年1628年刊行。该书共有短篇小说78篇,杂剧一个,它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拟话本”形式,描写了众多引人人胜的故事,如商人由厄运而致富,读书人由贫寒而成名;清官们断案如神,贪吏们枉法如虎;恶棍们奸淫揽讼,骗子们尔虞我诈;青年们怎样追求忠贞不二的爱情,而封建礼教又如何制造婚姻悲剧。语言通俗简练;情节曲折起伏,扑朔迷离,却又合乎情理;人物内心刻画细致入微,艺术形象栩栩如生。
精选书评
知书客903119
翻开《大唐新语》,总感觉哪里不对。书中写了很多唐朝的轶事,但有些事情太完美了,反而不像真的。比如那些直言进谏的大臣,那些从善如流的皇帝,现实中真的会这样吗?我在想,作者是不是把历史美化了。越看越觉得困惑,好像在看一个理想化的世界,和真实的唐朝隔着一层纱。
大唐新语
知书房
大唐新语
刘肃
知书客737587
从八月读到十月才看完这本书,用了两个月时间。第十三卷讲的是杂记,只是大概翻了翻。刘肃记录唐朝的事,写得清楚,也有条理,对官场和文人的描写很实在。但有些地方太简略,重要的事情一笔带过。作为史料有价值,但不如《贞观政要》详细。文笔一般,不算特别好。甲辰年初冬随手记于北京。
大唐新语
知书房
大唐新语
刘肃
知书客991949
自仲春至季夏始读竟此书,凡百日有余。后主簿所记朝野轶闻,尤详于琐事末节,往往令人失笑。学士刘肃排比旧闻,掇拾遗事,虽不免芜杂,然可补正史之阙,此其可贵也。笔墨间时见机锋,或寓褒贬于叙述之中,颇具《世说》遗韵。唐人说唐事,较后世稗官更得其实,此乃治唐史者不可不观之书。辛卯长夏竹庵记于沪上。
大唐新语
知书房
大唐新语
刘肃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