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读《大唐新语》的时候,常常觉得困惑。这本书写了很多唐代的人和事,看起来是记录历史,但又不像正史那样严肃。刘肃这个人,写的东西有点奇怪。他记下的故事,有的很详细,有的又特别简略。有些事明明很重要,他却一笔带过。有些小事反而写得很多。 最让人想不通的是,他写这些到底想说什么?书里写了君臣之间的对话,大臣的言行,还有一些奇闻轶事。但看完了还是不明白他的立场。他好像既不赞成也不反对,就是把事情记下来。这让人很迷茫,不知道他到底要表达什么观点。 比如他写魏征劝谏唐太宗的事。按理说这是很重要的事,应该好好写。但他写得特别简单,就几句话。反而写一些不太重要的小事时,却用了很多笔墨。这种写法让人摸不着头脑。 还有一点很奇怪。他写的事情,有些和正史对不上。有些细节明显是道听途说来的。但他又不说明这些说法的来源。这让读者很难判断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 最困惑的是,这本书到底算什么类型?说是历史笔记吧,又不够严谨。说是小说故事吧,又太简略。说是劝诫书吧,又看不出明确的道德说教。这种模糊的定位让人读得很不踏实。 书里还写了很多关于命运的事。比如某个官员突然升官,或者突然倒霉。这些事写得很玄乎,但又不解释原因。读完后只觉得世事无常,但不知道为什么无常。这种写法让人心里发毛。
大唐新语
大唐新语
大唐新语
刘肃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荡寇志
荡寇志
荡寇志
俞万春  著
清代长篇章回小说,又名《续水浒传》,共140回,又附“结子”1回。作者俞万春(1794~1849),字仲华,别号忽来道人,浙江山阳人。《荡寇志》始写于道光丙年(1826)成于道光丁未(1847)年。全书接续金圣叹《水浒传》70回本。叙写朝廷管营提辖陈希真之女陈丽卿被高衙内所逼,逃离京都。父女二人投奔亲戚刘广,又结识刘广姻家官军将领云天彪,由于奸臣逼迫,他们不得已在猿臂寨“落草”。但他们“尊王反寇”,专门勾结官兵,民困攻杀梁山泊起义军。后在云天彪引荐下,为朝廷录用。最后与官军张夜所部一道大破水泊梁山、擒获一百零八将,非死即诛。小说对梁山农民起义军极尽污蔑之能事,给他们加上“倡为盗首、潜蓄异谋、怙恶不悛、罪大恶极”等罪名。斥之为“洗涤百姓的杀人放火之徒’。而对陈希真、张叔夜等人则极尽美化之能事。男的仙风道骨、仪表堂堂;女的艳媚无双、清丽可人。他们本领超群、所向无敌。《荡寇志》充分表达了地主阶级的思想感情,迎合统治阶级的需要。它一出笼立刻被奉为经典之作,得到统治阶级的青睐和称颂,是一部否定和仇恨农民起义的代表作。作品虽情节较呆板,艺术效果也不真实,但写作严谨,文笔准确、流畅、人物刻画形象贴切。此书咸丰三年(1853)初刊,后多有翻刻。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戴鸿森校点本《荡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