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大唐新语
大唐新语
刘肃

大唐新语

刘肃  

又名《大唐世说新语》,或《唐新语》。笔记。唐刘肃撰。十三卷。肃为宪宗元和时人。曾官江州浔阳主簿。此书成于元和二年(807)。仿《世说新语》体例,计分匡赞、规谏、极谏、刚正、公直、清廉、持法、政能、忠烈、节义、孝行、友悌、举贤、识量、容恕、知微、聪敏、文章、著述、从善、谀佞、厘革、隐逸、褒赐、惩戒、劝励、酷忍、谐谑、记异、郊禅三十篇,按时代先后为序,或记人物故事、掌故传说,少则五、七条,多则二、三十条,全书共三百五十三条,近十万字。多采国史旧闻,记唐初至大历间轶闻杂事,颇有关乎政事、典制、人物、学术及宗教方面参考资料,亦随录保存若干诗歌佚篇。有部分内容取材《隋唐嘉话》,然较《嘉话》更为详赡。以《四库全书》本为善,三十篇外有“总论”一篇。有明万历三十一年刻本,王世贞刻本及《稗海》本。《丛书集成》据《稗海》本刊印。一九五七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版,据《稗海》本点校新排印本。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37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317973
许多读者认为《大唐新语》内容琐碎,记事零散,读起来不易把握重点。其实这书本就是唐代的笔记小说,记录的是当时流传的轶事传闻。读起来困难的原因是现代人离唐代太远,对当时的语言习惯和社会背景不了解。读唐代的笔记小说,最好先了解一些唐代的基本常识,比如官制、地名、风俗之类。 唐代的笔记小说和今天的新闻报道类似,都是记录当时发生的事情。唐代人读这些内容很容易理解,因为这些都是他们熟悉的日常。现代人读起来觉得隔阂,主要是因为我们不熟悉唐代的语言环境。比如书中经常提到"拾遗"、"补阙"这些官职,现代人不太清楚具体是做什么的。再比如提到"进奏院",现在的人可能不知道是什么机构。 唐人刘肃在编纂此书时,用的都是当时的通行语言。这些语言在当时是白话,但现在读来就显得古奥。要读懂这些内容,最好先看一些唐代的史书,比如《旧唐书》、《新唐书》。这些史书可以帮助理解唐代的社会结构和用语习惯。《大唐新语》中很多故事和人物,在正史中都能找到对应的记载。 唐代笔记小说的特点就是记事简略,往往只有事情的梗概。现代人读的时候可能会觉得不够详细。这是因为当时的写作习惯就是如此。唐代人写笔记,主要是记录事情的大概,不会像现代小说那样详细描写。读这类书不能要求它像现代作品那样情节完整。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46369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总想起那些迷失在权力与欲望中的人。这本书讲的是唐朝的故事,但放在今天看依然有用。后来我每次觉得浮躁,就会翻开这本书看看。 历史总是不断重复。书里的人物有的飞黄腾达,有的身败名裂。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守住本心。权力来了会走,财富聚了会散,只有德行永远跟着自己。 书里有段话我记得很清楚。当官的时候要想着百姓的苦,富贵的时候要记得穷人的难。别人对你好,要想自己凭什么。有人说你坏话,要先反省自己。这些道理很简单,但做到的人很少。 书中很多人物都没能善终。他们有的因为贪心,有的因为骄傲,有的因为忘记初心。我看到这些故事就明白,人这一生最重要的是修心。修好了心,福气自然来。 我把这本书推荐给朋友。我说如果你想当官,先看看这本书。如果你想发财,先看看这本书。这本书教人怎么在复杂的世界里保持清醒。很多道理现在的人都不爱听,但都是真话。 书中那些真正留名青史的人,都不是最聪明或者最有本事的。他们只是守住了做人的底线。他们帮助别人,不是为了回报。他们做好事,不是为了名声。这样的人,最后都得到了最好的结局。 我常常想,如果以后我有孩子,我会让他读这本书。我会告诉他,做人比做事重要,德行比才能重要。钱财会花完,权力会消失,只有好名声永远留在世上。这些道理,是我从这本书里学到的。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816244
迷茫时读《大唐新语》,它告诉你:"物是人非事事休"。愤怒时读《大唐新语》,它提醒你:"祸福无门,惟人自招"。得意忘形时,它警示你:"骄奢淫逸,终致败亡"。面对不公,它记录着:"权贵横行,百姓遭殃"。不知所措时,它又让你看到:"忠臣遭贬,奸佞得势"。 这本书里满是"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辉煌,也有"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的衰败。有"魏征直言,太宗纳谏"的明君贤臣,也有"杨国忠乱政,李林甫专权"的黑暗时刻。 翻开每一页,都能看到盛唐的影子。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最终都消失在历史长河中。那些轰轰烈烈的事件,如今只留下只言片语。读着读着,你会觉得历史总是在重复,人性始终没变。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19383
这书真能算经典?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27555
有段时间没读过这种讲唐朝故事的典籍了,偶然在朋友的书架上看到这本《大唐新语》。翻开第一页就停不下来,那些一千多年前的人和事,在今天读来依然鲜活生动。 以前总觉得历史书上那些明君贤臣的故事太过理想化。看到魏征直言进谏的段落,总怀疑是不是后人美化过的。但这次仔细读了《大唐新语》里记载的细节,发现唐太宗确实会在朝堂上被魏征气得发抖,却依然采纳他的意见。这种君臣关系是真实存在的,不是后人编造的。 现代社会总说"职场如战场",要懂得明哲保身。看完这本书才明白,古人早就给出了更好的答案。书中记载的狄仁杰办案,既不畏惧权贵,也不沽名钓誉,就是凭着专业能力和一身正气。这种态度放在今天也一样适用,专业过硬的人根本不需要搞那些职场厚黑学。 最打动我的是书中那些普通人的故事。有个小官因为坚持原则被贬,多年后证明他是对的。这种故事让我想到现在很多坚持原则反而吃亏的事。但历史总会给出公正的评价,这点古今相通。 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是重新认识了唐朝。以前只知道这是个强盛的朝代,现在明白了强盛背后的原因。书中记载的那些官员考核制度、人才选拔办法,很多到现在都不过时。特别是关于如何平衡原则和变通的智慧,对现在的工作都有启发。 看这种古书最珍贵的是能直接接触到古人的思维方式。他们面对的问题和我们现在很像,但解决的方法往往更简单有效。比如书中记载的判案方法,没有现在这么多复杂的程序,但更能抓住事情的本质。
2025年07月02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