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501099
2025年09月04日
翻开《大唐新语》的瞬间,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盛唐的雕花木窗。这部由唐代刘肃编纂的笔记小说,记录着那个黄金时代的官场轶事与文人风骨,字里行间翻涌着令人心驰神往的盛唐气象。最打动我的,是书中那些在宦海沉浮中始终坚守精神家园的身影,他们用各自的方式诠释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士人品格。 从历史维度来看,这部作品堪称唐代社会的活态标本。那些记载着魏征犯颜直谏、狄仁杰明察秋毫的篇章,不仅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芒,更在千载之下依然能叩击现代读者的心弦。我尤其喜欢书中对谏官群体的刻画,他们就像一群执着的守夜人,在辉煌的宫殿里守护着最后的良知。当读到褚遂良为纠正太宗错误而"伏地流血"时,忽然明白为何后人总说"贞观之风,至今歌咏"——原来真正的盛世,从来都建立在这样的风骨之上。 书中的人物塑造极具层次感,远非简单的忠奸二分。比如那个在"酷吏传"中出现的徐有功,面对来俊臣的淫威时展现出的智慧与勇气,远比戏剧里的英雄更令人动容。他让我想起如今职场上那些在潜规则中坚守底线的普通人,古今辉映间,突然读懂何为"铁肩担道义"。而书中对女性角色的记述虽篇幅不多,但诸如宋氏姐妹以才学入仕的记载,已然突破了时代对女性的桎梏,读来令人会心一笑。 刘肃的语言如同终南山的溪水,清冽中带着金石之音。他写朝堂论辩如闻其声,记市井轶事如在目前,这种白描手法反而比华丽辞藻更具穿透力。记得书中描写魏征病逝那段:"太宗亲临恸哭,罢朝五日",短短十字却胜过千言万语的煽情。这种克制而深沉的笔调,恰似唐代壁画那些历经千年仍不褪色的矿物颜料,越是朴素越见永恒。 不过阅读过程中,我也时常陷入古今价值观的拉扯。当看到某些官员为表忠心而做出近乎自虐的行为时,现代人的思维本能地产生抵触。但转念想来,或许我们不该用当下的尺子去丈量古人的选择,就像书中那个坚持"衣冠不改旧制"的萧瑀,他的固执背后,是对文化命脉的守护。这种思考让我学会用更包容的心态看待历史中那些"不合时宜"的坚持。 合上书页时,长安城的晨钟暮鼓似乎还在耳畔回响。那些看似遥远的唐代故事,其实都在诉说着永恒的主题:关于如何在权力面前保持尊严,在诱惑当中守住初心。某个加班的深夜,当我对着电脑屏幕想起书中那个"奏事必至夜分"的房玄龄,突然意识到真正的励志从来不是成功学鸡汤,而是这些穿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或许再过十年重读,又会有新的感悟,但此刻它已在我心里播下了种子——关于坚守与变通的智慧,关于理想与现实的平衡。
大唐新语
知书房
大唐新语
刘肃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独异志
知书房
独异志
李冗 著
唐代轶事小说集。 李冗(又作李亢、李元、李冘)撰。原书十卷,现存三卷。 内容为从上古三皇五帝至隋唐时期的各种志人志怪故事,题材十分广泛。有志怪荒诞内容,也有揭露社会现实内容,赞颂女子才识品德内容等。成书约当唐宣宗至僖宗乾符元年间(846—874)。收志人志怪故事四百二十七则。从古至今,凡神仙鬼怪人间事,一并摭录。
济公全传
知书房
济公全传
郭小亭 著
自南宋以来,民间广泛流传有关济公的故事。形成文字者,今天所知最早的是明代晁瑮《宝文堂书目》记载的《红倩难济颠》平话,但未见传本。另有明隆庆三年刊沈孟柈述《钱塘渔隐济颠禅师语录》一卷,清康熙年间刊王梦吉编《新镌绣像麴头陀济颠全传》三十六则,务本堂刊墨浪子《济颠大师醉菩提全传》二十回,宝仁堂刊《新镌济颠大师玩世奇迹》二十回,乾隆九年仁寿堂刊西湖渔樵主人《济公传》十二卷。坊间刊有《评演济公传前后集》一百二十回,以大约成书于清代中叶的坊间刊无名氏二百八十回本《济公全传》最为完备。花城出版社1983年删去后三十八回,出版了二百四十二回本,为现今通行本。主要讲述济公和尚游走天下,遇到种种不平之事,一路惩恶扬善、扶危济困的故事。以“飞来峰”、“斗蟋蟀”、“八魔炼济颠”等故事较为著名。
儿女英雄传
知书房
儿女英雄传
文康 著
《儿女英雄传》(原名金玉缘,又名日下新书),清朝八旗子弟文康所作的小说,共40回,著书时代当在清同治(1861年—1875年)年间。是中国小说史上最早出现的一部熔侠义与言情于一炉的社会小说,着力刻画了侠女“十三妹”的形象。描写了清朝康熙雍正年间的一桩公案,十三妹其父亲遭朝廷大员纪献唐杀害,十三妹无处申冤,浪迹天涯,学得一身武艺,欲报血海深仇,途中遇到安骥与张金凤,结果还未及为父报仇,纪献唐获罪遭诛。后来经张金凤与众人的撮合,十三妹嫁给安骥。十三妹前段仗义行侠,英气外发;后段嫁为人妇,又尽显儿女情态,堪称儿女英雄之典范。
精选书评
知书客903119
翻开《大唐新语》,总感觉哪里不对。书中写了很多唐朝的轶事,但有些事情太完美了,反而不像真的。比如那些直言进谏的大臣,那些从善如流的皇帝,现实中真的会这样吗?我在想,作者是不是把历史美化了。越看越觉得困惑,好像在看一个理想化的世界,和真实的唐朝隔着一层纱。
大唐新语
知书房
大唐新语
刘肃
知书客164556
奇书乎?伪饰之集大成者。可吹捧看,可批判看,横竖都难堪。得意时无聊,失意时更烦。鸿儒读而皱眉,市井读亦摇头。飞黄腾达不可读,潦倒失意更不可读。拾人牙慧,装点门楣,何异东施效颦?拍马不如骑马,习文不如弃文。败兴之门!杜撰盛唐轶事,堆砌坊间流言,矫揉造作令人作呕。所谓"新语",不过是给旧酒换个新瓶,闻着酸,尝着更酸。
大唐新语
知书房
大唐新语
刘肃
知书客189981
翻开《大唐新语》,总让人心潮澎湃。刘肃笔下的盛唐气象扑面而来,那些君臣对答、朝野轶事,无不彰显着开放包容的大国气度。我尤其感慨于唐代皇帝纳谏的雅量,魏征直谏如刀,太宗却能欣然受之,这般胸襟实在令人叹服。读着这些文字,仿佛触摸到了中华文明最自信的黄金时代,那种海纳百川的气魄,至今仍让人心向往之。
大唐新语
知书房
大唐新语
刘肃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