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薛刚反唐
薛刚反唐

薛刚反唐

如莲居士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唐时薛仁贵之子薛丁山为奸臣张台(张士贵之子)所害,全家抄斩。薛丁山的长子薛勇、次子薛猛囿于封建道德,并斩于市。而薛丁山的三子薛刚,为人性格坚强,不肯屈服,三祭铁丘坟,保驾庐陵王李显,终于起兵反唐,报了血海深仇使正义得以伸张的全部传记。
更多
书评  · 65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753177
许多读者初阅《薛刚反唐》,辄谓其文辞俚俗,情节粗疏,殊不知此正显其本色。如莲居士此作,实乃民间说书之遗响,保存了明清市井话本之真髓。其文白夹杂处,恰是当时瓦舍勾栏中活色生香的市声;其枝蔓横生处,恰显民间叙事特有的蓬勃生气。余每展卷,恍见茶肆中醒木拍案,说书人唾星四溅,周遭贩夫走卒嗑着瓜子喝彩的景象。 今人读之不畅,非文本之过,实乃今古悬隔之故。此书当以"听说"之法读之——不似经史子集需正襟危坐,而要学那市井闲汉,跷着二郎腿,就着大碗茶,任那情节如黄河水般滚滚而来。章回小说本为勾栏瓦舍的活艺术,如莲居士深得其中三昧,将薛刚醉酒闯祸的莽撞,卧薪尝胆的隐忍,乃至最后反唐的痛快,都写得如在目前。那些看似粗糙的"且听下回分解",实是说书艺术最精妙的节奏把控。 尤可贵者,此书保存了民间对历史的鲜活想象。薛刚虽非正史人物,却比史册中的王侯将相更真实可触。百姓借这个虚构的叛逆英雄,道尽了对庙堂权贵的嘲弄,对快意恩仇的向往。这般带着烟火气的历史演义,比多少正史都更见民族的血性。每读至薛刚大闹花灯处,总教人拍案叫绝——这等酣畅淋漓,岂是庙堂文章所能及? 市井文学自有其章法,如莲居士笔下那股子混不吝的生气,恰是中华叙事传统中最珍贵的野性基因。今人若能放下身段,啜着茶听这段"古书",自能领略那穿越四百年的酣畅。
2025年09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375450
忠骨埋青史,热血铸传奇。
2025年09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646489
从历史意义来看,《薛刚反唐》是一部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作品,通过薛刚这一人物形象,展现了普通百姓对暴政的反抗和对正义的追求。作品在明清时期广为流传,对民间反抗意识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就人物塑造而言,薛刚的形象尤为突出,他出身卑微却心怀大义,从一个被压迫的弱者逐渐成长为反抗暴政的英雄。武则天作为反面人物,其阴险毒辣的性格被刻画得入木三分,而其他如薛葵、纪鸾英等配角也各有特色,共同构成了一个鲜活的人物群像。 语言风格上,如莲居士采用了较为通俗直白的叙述方式,这与当时民间说书的传统一脉相承。作品中的对话生动自然,动作描写干脆利落,读来颇有市井气息。但也不乏精彩之处,比如描写战场厮杀时,往往寥寥数笔就能勾勒出紧张激烈的氛围。这种风格与同时期文人作品相比,少了几分雕琢,多了几分质朴,恰如一位粗布衣衫却精神抖擞的江湖侠客。 不过,作为现代读者,我在阅读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困惑。作品中的忠奸对立过于分明,人物塑造略显脸谱化,好人完美无缺,坏人一无是处。这种二元对立的处理方式,虽然符合民间文学的审美趣味,但难免削弱了人物的真实感。特别是薛刚这个人物,其形象过于理想化,几乎看不到性格上的缺陷或成长中的挣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品的艺术深度。 另一个值得商榷的地方是作品中的暴力描写。虽然这些场面有助于突出反抗的激烈程度,但某些细节的处理显得过于血腥,甚至带有些许快意恩仇的倾向。作为当代读者,我更期待看到对反抗行为背后复杂人性的深入探讨,而非简单的以暴制暴。 在情节安排上,《薛刚反唐》保持了传统演义小说的特点,故事跌宕起伏,环环相扣。特别是薛刚三闹花灯、大闹长安等情节,既富有戏剧性,又体现了主角的成长轨迹。但也不可否认,某些情节的发展过于依赖巧合,缺乏必要的铺垫,读来略显突兀。 作为一部民间文学作品,《薛刚反唐》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反抗主题,更在于它真实反映了当时普通百姓的心理诉求。透过这些充满英雄主义色彩的故事,我们得以窥见封建社会中底层民众对公平正义的渴望。从这个角度看,作品的社会意义要大于其文学价值。 阅读过程中,我时常在历史语境与现代视角之间摇摆。一方面,我理解这部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认同其反抗压迫的进步意义;另一方面,又难以完全接受其中某些过于简单化的处理方式。这种矛盾心理或许正是经典作品带给我们的独特体验——它们既属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又不断引发后世读者的思考。 与《西厢记》这样的文人作品相比,《薛刚反唐》显得更加粗犷豪放,它不追求语言的精致典雅,而是以直白有力的方式传达情感。这种差异恰如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前者是工笔重彩的宫廷画,后者则是泼墨写意的民间壁画。就我个人而言,虽然更欣赏《西厢记》的艺术成就,但《薛刚反唐》中那种质朴的生命力同样令人动容。 时隔数百年再来阅读这部作品,我们既要看到它的历史局限性,也要体会其中蕴含的永恒价值。反抗压迫、追求正义的主题在任何时代都具有现实意义,这也是《薛刚反唐》至今仍能引发读者共鸣的原因所在。或许再过几十年重读,随着阅历的增长,我会有更多新的感悟。这种与经典作品持续对话的过程,正是阅读最迷人的地方。
2025年09月04日
查看更多书评
目录·102
关于我们目录第一回 两辽王安葬白虎山 狄仁杰拒色临清店第二回 李淳风课识天机 武媚娘初沾雨露第三回 武才人出宫为尼 褚遂良入朝直谏第四回 征西将回朝受爵 武昭仪暗害正宫第五回 高宗误信报女仇 杜回忠心救小主第六回 江夏王救护真龙 通城虎打奸闯祸第七回 程咬金朝房辩论 张天左忍气吃亏第八回 张天右教场受辱 樊梨花堂上生嗔第九回 夫人护子亲面圣 薛刚仗义救冤人第十回 贫汉受恩得武职 官民奉旨放花灯第十一回 彩灯下踢死皇子 御楼上惊崩圣驾第十二回 武后下旨拿薛族 薛勇修书托孤儿第十三回 小神庙薛强遇师 大宛国公主招夫第十四回 教场中神伤良缘 金銮殿夫妻交拜第十五回 卧龙山两雄交斗 聚义厅双人配合第十六回 弃亲子薛蛟脱祸 废中宗武氏专权第十七回 薛丁山全家遭刑 樊梨花法场脱难第十八回 武氏削夺唐宗室 马周挺身当大任第十九回 江淮侯诉出原由 通城虎知情痛哭第二十回 薛刚一扫铁丘坟 马登力救通城虎第二十一回 三思领旨剿薛刚 鸾英荒郊产男儿第二十二回 鸾英避难黑龙村 薛义忘恩贪爵位第二十三回 通城虎酒醉遭擒 两英雄截途抢劫第二十四回 扬州城英王举义 金陵地两军对敌第二十五回 承业定计袭扬州 铁头乘夜刺英王第二十六回 马周失势权居山 武氏篡位移唐祚第二十七回 谢映登指示咬金 众功臣避难出镇第二十八回 武三思进如意君 魏思泉放徐美祖第二十九回 女娲主传授天书 狄梁公捉拿便嬖第三十回 薛刚二扫铁丘坟 仁杰隐藏通城虎第三十一回 王怀义善卜瓦笤 安金藏剖腹屠肠第三十二回 月姑迷惑武三思 鲁仲会遇通城虎第三十三回 银安殿共议中兴 房州城设立擂台第三十四回 吴奇马赞打擂台 浮鲁薛刚同见驾第三十五回 庐陵王恩赦薛刚 五方将大战两雄第三十六回 九焰山群雄聚义 通州城李旦落难第三十七回 七弦琴忧愁万种 朱砂记天神托梦第三十八回 杨绣娘为媒说合 陈解元暗结英雄第三十九回 射飞鸦太子受辱 买雨具得遇东宫第四十回 痛离别母女伤心 喜相逢君臣议事第四十一回 献汉阳国泰接驾 备吐番承业回朝第四十二回 马迪借宿想佳人 于婆做媒遭毒骂第四十三回 躲鸡笼娇婿受打 贪财利奸尼设计第四十四回 马迪倚势强求亲 胡完挺身救主母第四十五回 文氏穷途逢襟侄 崔母感悟接娘儿第四十六回 李承业奉旨和番 紫阳仙有意送宝第四十七回 访国母闻信哭泣 马将军直言苦谏第四十八回 胡凤娇怨命轻生 崔文德送还庚贴第四十九回 俏书生思谐佳偶 贞烈女投江全节第五十回 崔文德痛哭凤娇 李承业战胜马周第五十一回 李贵设计谋宝镜 唐王守义却新婚第五十二回 入绣房夫妻重会 得宝镜曹彪回营第五十三回 凤娇失落玉裹肚 陶仁监内困真龙第五十四回 王将军汉阳报信 马元帅湘州救驾第五十五回 三齐王长安请救 四总兵会剿汉阳第五十六回 玉鼎仙遣徒下山 徐孝德法收四将第五十七回 汉阳城灾病立除 仙丹药救活王曹第五十八回 徐孝德诛斩四将 李承业中计被擒第五十九回 唐王碎剐李承业 陈进捐金赎进兴第六十回 文氏见婿愈伤心 申妃接驾露真情第六十一回 唐王班师回汉阳 胡后劝赦亲叔嫂第六十二回 薛刚三祭铁丘坟 元培私放通城虎第六十三回 四神祠二星收怪 庐陵王彩楼招亲第六十四回 两兄弟彩球各半 庐陵王驸马得双第六十五回 薛刚奏章闻子侄 兄弟回诉纪鸾英第六十六回 薛刚锁阳会亲人 必虎修书遣内侄第六十七回 新唐国薛刚成亲 路旁亭郑宝结义第六十八回 两义弟告友衷情 双孝王为君起义第六十九回 三思一打九焰山 天辉连擒四好汉第七十回 张先锋被伤阵亡 四好汉路遇救星第七十一回 父子不认相交战 夫妻会面破周兵第七十二回 武三思花园逢怪 庐陵王长安被难第七十三回 敬晖保驾出长安 关仁大战众英雄第七十四回 武则天遣三路将 周总兵归九焰山第七十五回 李孝业设连环马 罗家将教钩镰枪第七十六回 屈浮鲁中箭丧身 徐美祖报仇雪恨第七十七回 武承嗣巧排十阵 徐美祖料敌如神第七十八回 马将军赴敌阵亡 武承嗣误认替死第七十九回 紫刚关父子提兵 九焰山兄弟败阵第八十回 文豹交战逢薛葵 罗英奉计救文龙第八十一回 识天命诱母旧唐 见人事劝父降服第八十二回 唐魏公命将救将 谢映登以法破法第八十三回  群臣大战破周兵 罗昌投军暗助唐第八十四回 月姑出阵行妖法 薛蛟交战逢野合第八十五回 三思大怒斩狐精 秦文出猎遇奇人第八十六回 武全忠偶遇佳丽 夏去矜设计害人第八十七回 方彪入牢见家主 赵武大怒闹武衙第八十八回 秦文势急反周朝 赵武大战殷楚鸦第八十九回 文豹元公双对敌 薛蛟 薛斗各建功第九十回 薛云用计取当阳 薛葵独踹连营将第九十一回 徐美祖义释好汉 武丹池顺女归唐第九十二回 苏黑虎集众拒唐 徐美祖遣将破阵第九十三回 骡头太子受元戎 梨山老母遗徒弟第九十四回 樊梨花施法除怪 窦必虎率众勤王第九十五回 反周臣洗清宫殿 中兴将赐爵分疆第九十六回 双孝王大开铁坟 樊梨花回山修道第九十七回 下南唐诸奸受缚 上长安武后还宫第九十八回 武三思复弄权柄 双孝王出居外藩第九十九回 山后薛强遇旧友 汉阳李旦暗兴师第一百回 冤仇报新君御极 功名就薛氏团圆

@《薛刚反唐》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