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醒世恒言
醒世恒言
冯梦龙

醒世恒言

冯梦龙  

《醒世恒言》是明末文学家冯梦龙纂辑的白话短篇小说集。该书始刊于明天启七年(1627年)。全书共四十则故事,题材来源丰富,大多来自民间传说、史传和唐、宋小说。大多数作品仍是婚姻恋爱这个主题。全书结构充实完整,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不同程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市民思想感情。《白玉娘忍苦成夫》《闹樊楼多情周胜仙》《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等都是其中的名篇,情节跌宕起伏,主题鲜明,流传较广。 《醒世恒言》同作者之前刊行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一起,合称“三言”;通常亦与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并称,称为“三言二拍”。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33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224446
不可多得的白话小说典范。
2025年06月30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22248
醒世恒言启迪人生,古为今用。
2025年06月30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14276
世情如霜,人心似海。重读《醒世恒言》,那些市井巷陌的悲欢离合里,藏着令人怅然的永恒。冯梦龙以笔为刀,剖开明代社会的肌肤,流淌出的不是鲜血,而是千年不变的世道人心。卖油郎独占花魁的故事里,秦重用真心换得美人归,可细想之下,这不过是落魄书生的一厢情愿;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决绝背后,是商女对薄情世界的最后抗争。这些故事如同铜镜,照见的是永不褪色的人性底色。 那些自以为看透世情的聪明人,总在重蹈前人的覆辙。滕大尹看似明断鬼案,实则不过是贪图金银的俗吏;转运汉巧遇洞庭红,终究难逃命运翻云覆雨的手掌。市井中的算计与庙堂上的权谋何其相似,只是换了身粗布衣裳。冯梦龙笔下的小人物,哪个不是怀着侥幸心理在世间行走?就像今日买彩票的贩夫走卒,与当年指望"时来运转"的商贾并无二致。 最令人唏嘘的是书中那些警世恒言,历经四百年依然鲜活得刺眼。"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的训诫,在当今电商刷单的时代显得如此苍白;"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劝善,在老人跌倒无人敢扶的街头成了笑话。我常想,冯梦龙若穿越到现代,大概会哑然失笑——他笔下的世相竟与今时今日分毫不差,连骗术都只是换了个电子支付的外壳。 掩卷沉思,这部明代短篇小说集最震撼之处,不在于情节的奇巧,而在于它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相:社会进步的只是技术,人性的进化却缓慢得近乎停滞。当我们在智能手机上阅读这些古老故事时,屏幕里映照的依然是贪嗔痴慢疑的面孔。冯梦龙的高明,在于他早看透了这轮回般的世道,却依然愿意为市井小民立传。这种悲悯,让他的文字穿越时空,至今仍在叩击读者的心扉。 有时深夜读至《乔太守乱点鸳鸯谱》这样的篇章,不禁莞尔。今人笑古人糊涂,可现代社会的种种乱象,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乱点鸳鸯"?历史的吊诡就在于,我们明明知道所有的教训,却永远在重复相似的错误。或许这就是《醒世恒言》最醒世之处——它让我们看清,醒世易,易世难。
2025年07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26385
翻开这本泛黄的《醒世恒言》,总有种恍惚感。那些劝人行善的故事像隔夜的茶水,明明知道是好东西,喝下去却总带着说不清的苦涩。冯梦龙笔下的小贩、书生、官吏,个个都在因果报应的轮回里挣扎,看得人脊背发凉又忍不住继续往下翻。 最困惑的是那些善恶有报的故事。卖油郎独占花魁是因为忠厚老实,可现实里多少老实人正在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刚烈让人击节,可要是放在今天,怕只会换来一句"何必想不开"。这些故事像一面擦得太亮的铜镜,照出来的道理太分明,反而让我看不清现实世界模糊的边界。 书里说"刻薄成家,理无久享",可放眼望去,多少精明算计的人正过得风生水起。又说"量大福也大",但现实往往是好人把委屈咽下去,撑大了自己的胃病。这些古训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既让人心生敬畏,又忍不住怀疑剑刃是否真的会落下。 最触动我的倒是那些失败者。比如《十五贯戏言成巧祸》里的崔宁,明明什么都没做错,却被命运戏弄得家破人亡。这种无妄之灾比善恶报应更真实,就像我们都会莫名遭遇的职场暗箭、朋友背叛。冯梦龙写这些故事时,笔尖是否也蘸着同样的困惑? 现在睡前翻两篇,常常对着帐顶发呆。书中说"万事分已定,浮生空自忙",可要真信了这套,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但若完全不信,那些劝人向善的话又像深夜的钟声,一声声往心里钻。或许这就是古典小说的魔力,它不会给你答案,只会在你心里种下千百年的疑问。
2025年07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18352
明理醒世,方得恒言真谛。
2025年07月02日
查看更多书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