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925616
2025年09月04日
"克明峻德,以亲九族"
尚书
知书房
尚书
孔子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尚书正义
知书房
尚书正义
孔颖达 著
《尚书》学著作。唐代颁行的《五经正义》之一,二十卷。孔颖达等撰。唐贞观年间,“新定五经”颂布后,太宗又命撰《五经义疏》。由孔颖达领衔,王德韶、李子云等执笔,撰《尚书义疏》。该书以梅赜所献伪《孔传古文尚书》(《舜典》篇用姚方兴所献本)为底本,甄录南北朝以来各家旧有疏注,尤其是刘焯、刘炫的旧疏,“览古人之传记,质近代之异同,存其是而去其非,削其烦而增其简。”(《尚书正义序》),加以综合发挥而成。初稿撰成后,几经讨论修改,马嘉运驳正其失,于志宁、张行成、高季辅增损其辞,直到高宗永徽四年,始定稿刊行,定名为《尚书正义》。从此,《尚书》各种异文版本以及各家学说不再流行。由于该书抛弃和排斥马融、郑玄、王肃等注本,而肯定伪《孔传古文尚书》,不仅使人们对《尚书》真正版本的面目认识模糊,而且常常使自身的解说陷入矛盾之中,不能自圆。然而,此书保留了汉以来经学界研究《尚书》的一些成果,特别是使今文《尚书》二十八篇得以流传下来,应该是一大功绩。有《十三经注疏》本。
尚书
知书房
尚书
孔子 著
《尚书》又称《书》、《书经》,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尚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相传《尚书》为孔子编定。孔子晚年集中精力整理古代典籍,将上古时期的尧舜一直到春秋时期秦穆公时期的各种重要文献资料汇集在一起,经过认真编选,选出100篇,这就是百篇《尚书》的由来。相传孔子编成《尚书》后,曾把它用作教育学生的教材。在儒家思想中,《尚书》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实际上西汉学者用二十八宿比喻伏生今文《尚书》二十八篇,《尚书》百篇之说乃后起。
匡谬正俗
知书房
匡谬正俗
颜师古 著
训诂书。亦称《刊谬正俗》或《纠谬正俗》,唐·颜师古著。为纠正古书和俗语的谬误而作,其所匡正,包括字义、字音、字形诸方面,范围较广,考证也多精确。高宗永徽二年(651),颜氏子颜扬庭表上该书于朝,称“草稿才半,部帙未终”,是一部未完的书稿,于是编为8卷,前4卷共55条,都是讨论诸经训诂音释;后4卷计127条,论诸书字音字例及俗语相承的不同。一向被训诂家所推崇。田北湖《与某生论韩文书》:“嗟呼! 后人之于古人,人誉亦誉,人毁亦毁,因其一节之长,遗其全体之短,习非胜是,好恶不公,有起而~者,辄谓伤忠厚焉。”
精选书评
知书客109521
孔子编订《尚书》,保存了上古三代的典章训诂。这些文字承载了先王的治国智慧,让后人能看到尧舜禹汤的德政。孔子整理时极其严谨,不增删一字,确保原貌。这种态度令人敬佩。《尚书》成为儒家经典之首,影响中国两千年。它记录了华夏文明的根基,证明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读《尚书》能感受到先人的智慧,这份遗产值得我们自豪。
尚书
知书房
尚书
孔子
知书客914020
有人读《尚书》看到的是"民惟邦本"的治国之道。有人读出"克勤克俭"的处世哲学。我翻开这本古老的竹书,像听见先人在耳边低语,告诉我如何守住本心。那些朴素的文字里,刻着民族最原始的印记。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用它教导后人,现在这份智慧需要好好传下去。每当读它,就觉得脚下这片土地特别厚重。
尚书
知书房
尚书
孔子
知书客792397
神圣《尚书》,政书之祖。可诵读,可研习,可训诂,可辨析。盛世宜读,乱世更宜读。帝王得以治国,士人得以立身。仓颉造字不如读字,伯夷采薇不如读史。读史之要!文字艰深处,当练耐心;义理精微时,须得智慧。或作典章,或参天地,或考制度,或观人心。千载而下,道理犹新。治国者得其纲,治学者得其髓。此经读透,方知华夏文明根脉何在。
尚书
知书房
尚书
孔子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