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书
知书房
尚书
孔子 著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102
发表书评
知书客491692人生最迷茫的时候翻开《尚书》,发现里面全是圣王贤臣的大道理。尧舜禹汤说来说去都是天命所归,德配天地,但看看现实,哪有那么多完美无缺的圣人?孔子编这本书,把上古历史说得像神话故事,可信度有多少?我活了三十多年,见过太多人嘴上仁义道德,背地里蝇营狗苟。书里说天命无常,惟德是辅,可现实中往往是强权当道,好人受气。
读着这些冠冕堂皇的话,只觉得虚伪。圣人们动不动就说敬天法祖,克己复礼,可普通人连温饱都成问题,哪有力气想这些?我不是说这些道理完全没用,但太过理想化。现实世界里,哪有那么多以德服人?更多的是以力服人。
我也想像书里说的那样修身齐家,可每天光是应付生活就精疲力尽。这些大道理听着好听,真正能做到的有几个?
知书客538530这部典籍,字字珠玑,值得细品。
知书客276953初读《尚书》时,只觉得这是一部晦涩难懂的古代文献,充斥着"曰若稽古"这样拗口的开篇。但随着年岁渐长,再翻开这部典籍,才惊觉其中蕴藏着治国安邦的大智慧,是孔子为后世留下的珍贵政治教科书。朱熹曾评价《尚书》"为六经之冠冕",而历代帝王都将它奉为治国圭臬,这绝非偶然。
这部上古文献以典、谟、训、诰、誓、命六种文体,记录了从尧舜到春秋时期的政治智慧。"典"记载先王治国之道,"谟"收录君臣谋议,"训"是贤臣劝诫君主的箴言,"诰"是君王告谕臣民的文告,"誓"为战争动员令,"命"则是册命文书。六种文体各具特色,却都指向同一个核心——德政。
《尧典》开篇就让我震撼。尧帝"克明俊德,以亲九族",这种以德服人的治国理念,在今日看来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我常想,若现代管理者都能像尧那样"允执其中",既不偏激也不懈怠,我们的社会该有多和谐。舜帝"浚哲文明,温恭允塞"的形象更是令人神往,他任用贤能的智慧,至今仍是领导艺术的典范。
《大禹谟》中"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八个字,道出了政治的本质。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奉献精神,让我明白真正的领导者必须把百姓福祉放在首位。每当读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句话,我都会思考:今天的政策制定者是否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分量?民众才是国家的根基啊。
《汤誓》展现了商汤讨伐夏桀时的雄辩之才。"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的呐喊,道出了民众对暴政的痛恨。这让我联想到,任何政权若失去民心,再强大的武力也难逃覆灭命运。而《牧誓》中周武王列数商纣王罪状时展现的克制与理性,更是为后世树立了正义之师的典范。
《洪范》九章堪称古代政治学的精华。"五行"学说揭示的自然规律,"五事"强调的君主修养,"八政"规划的国家治理体系,无不体现着先人对天人关系的深刻思考。我特别认同"皇极"思想——君主应当建立至大至中的准则。这种追求中道的智慧,在当今这个极端思想泛滥的时代尤其珍贵。
《无逸》篇告诫统治者不可贪图安逸,要"先知稼穑之艰难"。周公对成王的这番训诫,让我想起现代一些脱离群众的官员。若他们能读懂这篇文字,或许会更理解基层百姓的疾苦。《康诰》中"明德慎罚"的主张,更是道出了德治与法治的辩证关系。
《尚书》最打动我的是其中蕴含的民本思想。从"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到"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这些话语穿越三千年时光依然振聋发聩。我渐渐明白,孔子编订《尚书》的深意——他希望后世统治者能从这些古老文献中领悟"敬天保民"的真谛。
当然,阅读《尚书》也需要辩证思考。其中某些天命观可能已不合时宜,但核心理念——如重德、尚贤、惠民等思想,依然具有永恒价值。每当我面对工作中的难题时,常会想起《尚书》中的智慧。它教会我决策时要"允执厥中",管理时要"知人安民",这些原则在现代管理中同样适用。
这部典籍最宝贵之处,在于它记录了中华文明早期的政治智慧结晶。透过佶屈聱牙的文字,我们看到的是先人对理想政治的孜孜追求。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尚书》提醒我们不忘根本——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种政治智慧,值得每个关心国家命运的人细细品读。
知书客925616"克明峻德,以亲九族"
知书客219690孔子说:"《尚书》是上古之书,记载着先王的言行。"翻开这部厚重的典籍,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礼乐初兴的年代。我向来对古籍心存敬畏,但《尚书》中那些佶屈聱牙的文字,总让我望而生畏。直到某天在旧书店偶遇白话译本,才真正领略到这部"政书之祖"的魅力。
《尚书》记载着尧舜禹三代圣王的治国之道,那些"克明俊德""协和万邦"的训诫,至今读来仍振聋发聩。特别喜欢《尧典》里"允执厥中"的智慧,这种中庸之道,不正是我们现代人最欠缺的生活哲学吗?虽然有些篇章如《盘庚》《大诰》确实晦涩难懂,但细细品味,字里行间都闪烁着上古先民的智慧光芒。
最近开始收集不同版本的《尚书》,从孔颖达的《尚书正义》到蔡沈的《书集传》,每个注释者都有独到见解。父亲总说这些古籍太过艰深,不如读些实用书籍,但我就是喜欢这种与古人对话的感觉。某个雨夜重读《洪范》篇,"五行""八政"的治国方略,让人不禁感叹三千年前的智慧竟如此超前。
周末午后,泡上一壶普洱,随手翻阅《皋陶谟》。"知人则哲,安民则惠"这句话突然击中了我。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是否还记得这些最朴素的为政之道?《尚书》里的那些治国箴言,比如"民惟邦本""任贤勿贰",放在今天依然发人深省。
慢慢发现,《尚书》里那些古老的文字,其实都在讲述着永恒的人性。从"天命靡常"到"人心惟危",这些穿越千年的思考,不正是在解答我们当下的困惑吗?虽然读起来不似小说那般轻松畅快,但每次开卷,都能感受到中华文明最本真的脉动。
查看更多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