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741041
2025年09月03日
合上书页,托马斯·曼笔下那个与世隔绝的疗养院世界依然挥之不去。汉斯·卡斯托普在魔山上的七年时光,与其说是养病,不如说是欧洲知识阶层精神空虚的写照。那些终日高谈阔论的病人们,用哲学辩论掩盖着生命的虚无,这种虚伪做作令人作呕。 作者用大量篇幅描写疗养院的日常生活,吃饭、散步、量体温,这些琐碎细节被无限放大。人物对话充满晦涩的理论探讨,读起来枯燥乏味。虽然作者试图展现战前欧洲的精神危机,但这种刻意为之的"深刻"反而显得矫揉造作。 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主人公的被动性。他像梦游一般度过七年,对周围发生的一切都缺乏真实反应。这种麻木不仁的状态被作者美化为"超越时间"的体验,实际上只是逃避现实的借口。书中描写的爱情故事同样虚假,人物情感如同空中楼阁。 疗养院就像一个精致的牢笼,里面的人自愿放弃自由。这种自我囚禁的生存状态,正是欧洲文明没落的预兆。作者用冗长的文字构建的魔山世界,最终证明只是一场自欺欺人的幻象。
魔山
知书房
魔山
托马斯·曼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洪水
知书房
洪水
埃米尔·左拉 著
62 岁的路易斯·鲁比厄 (Louis Roubieu) 将他家族期待已久的繁荣视为上帝对他在这片土地上多年艰苦辛勤劳的回报。然而,最初从他们雄伟的农舍的窗户观察到的正是上帝的丰沛雨水,不仅对他们的生计而且对他们的生命构成了可怕的威胁。
佛罗伦萨之夜
知书房
佛罗伦萨之夜
海因里希·海涅 著
本书采撷了海涅的三部中篇小说和一部可与歌德的不朽诗剧《浮士德》媲美、鲜为人知的散文剧本《浮士德博士》,两者同工异曲,两厢对照阅读相当精彩,成为文学史上的佳谈。读者从这本小书里的几篇作品中当可窥见一斑。
堂吉诃德(第一部)
知书房
堂吉诃德(第一部)
塞万提斯·萨维德拉 著
西班牙拉曼查地方有一位乡绅,酷爱骑士小说,终日捧读,手不诗卷,最后读昏了头脑,竟异想天开,想要做一名游侠骑士,锄强扶弱,行侠仗义,闯荡天下,便自称堂吉诃德,并说服村上一位农夫做他的侍从,乘马持矛,踏上冒险之途。 堂吉诃德满脑子都是骑士书中的人和事,所以,在他的眼中,妓女是贵妇,客栈为城堡;他同风车厮杀,将羊群视为军队;闹了许多笑话,出尽了洋相。他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坚持自己的理想,直到一命归西。 堂吉诃德和侍从桑丘·潘沙主仆二人,一高一矮,一瘦一胖,一个追求理想,一个非常现实,两者形成强烈对比,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又象征人的双重性: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因此,使作品具有普遍和永恒的意义。
精选书评
知书客241175
在《魔山》里看到自己。时间在疗养院变得模糊,日子一天天过去,却不知道在等什么。汉斯想要答案,但问题永远比答案多。每个人都活得像个影子,既想逃开又害怕离开。医生的诊断,病人的闲聊,都像是没意义的循环。书本里说找到自己很重要,可读到最后也没明白要去哪儿。山顶的雪一直下,遮住了所有方向。
魔山
知书房
魔山
托马斯·曼
知书客869988
翻开这童年的书页,如同推开一扇蒙尘的窗。托尔斯泰笔下那个敏感又困惑的尼古连卡,像面镜子映照出我心底迷蒙的雾气。贵族庄园的金色童年里,快乐与忧伤总是交织着向我涌来,分不清是他在回忆,还是我在重温自己的童年。那些诗意的马鞭草香气背后,藏着谁都说不清的人生谜题。合上书那刻,恍然发觉我们都在寻找永远回不去的那个早晨。
童年
知书房
童年
列夫·托尔斯泰
知书客233042
每个人小时候都像《童年》里的尼古连卡那样天真。我们以为长大后就能得到想要的一切。后来发现成长是残酷的。我们被迫看清世界的真相。我们开始怀疑自己。我们觉得以前的想法很幼稚。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变得坚强。童年教会我们如何面对这个世界。那些看似简单的快乐其实最珍贵。当我们回望过去,终于明白那些痛苦都是成长的养分。
童年
知书房
童年
列夫·托尔斯泰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