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861453
2025年09月03日
从历史意义来看,《黔娄子》这部作品堪称战国时期隐士思想的珍贵结晶。在那个诸侯争霸、百家争鸣的时代,黔娄以独特的隐逸视角,为世人提供了一剂精神良药。书中"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的主张,不仅在当时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即便放在今天,依然能给我们以深刻启示。这种对道德底线的坚守,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恰如一股清流,为浮躁的现代社会提供了难得的精神参照。 就人物刻画而言,黔娄本人的形象塑造尤为立体丰满。他既是一位"不食嗟来之食"的倔强隐士,又是一位"衣不蔽体"却怡然自得的智者。这种看似矛盾的性格特征,恰恰构成了一个真实可感的人物形象。书中记载他"衣不蔽体"却拒绝齐王的馈赠,这种精神上的富足与物质上的匮乏形成鲜明对比,让人在忍俊不禁之余,又肃然起敬。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通过一个个生活细节,将这位隐士的幽默与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 语言风格上,《黔娄子》呈现出质朴中见真趣的特点。与同时期诸子百家或雄辩滔滔、或辞藻华丽的文风不同,黔娄的语言就像山间清泉,自然流淌却自有深意。书中那些看似简单的对话,往往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比如"井蛙不可以语于海"的比喻,既生动形象,又发人深省。这种平实而不平淡的语言风格,让人在轻松阅读中获得思想的启迪。 艺术手法方面,《黔娄子》善用寓言和对话来阐明道理。书中那些短小精悍的故事,往往能在寥寥数语中道出人生真谛。这种表达方式既避免了枯燥的说教,又让道理更加深入人心。比如"螳臂当车"的寓言,不仅讽刺了某些人的不自量力,更暗含了对时局的深刻洞察。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展现了作者高超的叙事智慧。 作为现代读者,初读《黔娄子》时我确实有些隔阂。书中某些观念,如对物质生活的极端轻视,在今天看来似乎有些不合时宜。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永恒价值。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黔娄那种"宁可正而不足"的精神追求,反而显得尤为珍贵。它提醒我们,在追逐物质享受的同时,不要忘记守护精神的家园。 个人而言,最打动我的是书中体现的那种"穷且益坚"的人生态度。黔娄虽然生活清贫,却始终保持精神的独立与尊严。这种在逆境中依然能够保持乐观与坚守的品质,在当今社会尤其值得珍视。每当我为生活琐事烦忧时,想起黔娄"衣不蔽体"却谈笑风生的场景,就会觉得眼前的困难也不过如此。 《黔娄子》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内心最真实的需求。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或许都需要像黔娄那样,偶尔远离尘嚣,回归本真。虽然书中某些具体主张可能已经时过境迁,但那种追求精神自由、坚守道德底线的精神内核,却永远值得我们深思。读罢全书,我不禁感叹:真正的智慧,果然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黔娄子
知书房
黔娄子
黔娄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於陵子
知书房
於陵子
陈仲子 著
一卷。旧本题齐陈仲子 (生卒年不详)撰。据王士祯 《居易录》记载: “万历间学士,多撰伪书以欺世,如 《天禄阁外史》之类,人多知之。今类书中所刻唐韩鄂《岁华纪丽》,乃海盐胡震亨孝辕所造。《於陵子》,其友姚士粦叔祥作也。”《於陵子》总计十二篇,一曰 《畏人》,二曰《贫居》,三曰 《辞禄》,四曰 《遗盖》,五曰 《人问》,六曰 《先人》,七曰 《辩穷》,八曰 《大盗》,九曰 《梦葵》,十曰 《巷之人》,十一曰《未信》,十二曰《灌园》。该书前有元邓文原题词,称前代《艺文志》、《崇文总目》所无,惟石廷尉熙明家藏,又称得之道流,其说自相矛盾。书中有王鏊一引一跋,但在鏊文集中没有收录,其书系伪作无疑。现存该书的主要版本有:秘册汇函本,《廿二子全书》本,《百子全书》本,《子书百家》本,《子书四十八种》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道德经古本篇
知书房
道德经古本篇
老子 著
经名:道德经古本篇。唐傅奕校定。二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
老子指略
知书房
老子指略
王弼 著
三国魏王弼著。关于本书的版本流传及考证情况,王维诚说:“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载《老子》王弼注二卷。叙录谓弼又作《老子指略》一卷。今王弼《老子注》现存,其《老子指略》则亡。查《旧唐书·经籍志》载《老子指例略》二卷,不著撰人。然《唐书·艺文志》则载王弼《老子指例略》二卷。可知旧志《老子指例略》二卷当即王弼所撰。此后则《宋史·艺文志》载《道德略归》一卷。宋濂《子略》载王弼《老子指例略》二卷。郑樵《通志艺文略》载王弼《老子指例略》二卷。又晁氏《郡斋读书志》载《老子略论》一卷,注云,魏王弼撰,凡十有八章。详察上列《旧唐书·经籍志》以下六家著录王弼之书,书名不全同,卷数亦或异,然无一家同时著录二书名者。窃疑各家所载,皆即《释文》叙录所称《老子指略》一书”(《魏王弼撰〈老子指略〉佚文之发见》,北京大学《国学季刊》第7卷第3期)。王弼对《老子》的看法是:“老子之书,其几乎可一言而蔽之,噫!崇本息末而已矣。观其所由,寻其所归,言不远宗,事不失主。文虽五千,贯之者一;义虽广瞻,众则同类”(《老子指略》)。从这一见解出发,他把老子的“有生于无”的思想发展成为“以无为本”的本体论。他说:“夫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必生乎无形,由乎无名。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不温不凉,不宫不商;听之不可得而闻,视之不可得而彰;体之不可得而知,味之不可得而尝。故其为物也则混成,为象也则无形,为音也则希声,为味也则无呈,故能为品物之宗主,苞通天地,靡使不经也”
精选书评
知书客266778
在《黔娄子》零散的文字间逡巡,那些标榜高洁的言论实在刺眼。表面看是在赞美黔娄守贫的志节,细读才发现满纸都是伪善者的自我标榜。把贫穷包装成道德高地,却对黔贼揭不开锅的窘迫轻描淡写,这样的说教简直荒唐。更可笑的是推崇"食不二味",却对权贵奢靡的生活视而不见。每个时代都有这样道貌岸然的卫道士,一面唱着高调,一面向现实妥协。
黔娄子
知书房
黔娄子
黔娄
知书客819649
《黔娄子》写黔娄这个人,他很穷,连被子都不够盖,脚露在外面。但是他说不觉得冷,因为心里踏实。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做官,他说不愿意为了富贵放弃自己的原则。最后他死了,连下葬的钱都没有。看着这样的人,让人觉得有点难过。这世上有很多人为了利益什么都干,可是像黔娄这样的人却宁愿饿死也不改变。现在这个时代,还有多少人能像他这样?
黔娄子
知书房
黔娄子
黔娄
知书客274628
奇书,黔娄之绝响。酣畅、淋漓、痛快!可作箴言读,可当寓言品,字字金石,章章珠玑。得意时宜读以自省,失意时当读以明志。智者能得其深,愚者亦得其浅。功成名就时需温习,落魄潦倒时更需咀嚼。比之鸡汤,不如老酒;较之权谋,更似明镜。吾读此书三载,每有新得,恍若故友重逢,愈品愈觉其味无穷。处世之道,尽在其中矣!
黔娄子
知书房
黔娄子
黔娄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