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於陵子
於陵子
陈仲子

於陵子

陈仲子  

一卷。旧本题齐陈仲子 (生卒年不详)撰。据王士祯 《居易录》记载: “万历间学士,多撰伪书以欺世,如 《天禄阁外史》之类,人多知之。今类书中所刻唐韩鄂《岁华纪丽》,乃海盐胡震亨孝辕所造。《於陵子》,其友姚士粦叔祥作也。”《於陵子》总计十二篇,一曰 《畏人》,二曰《贫居》,三曰 《辞禄》,四曰 《遗盖》,五曰 《人问》,六曰 《先人》,七曰 《辩穷》,八曰 《大盗》,九曰 《梦葵》,十曰 《巷之人》,十一曰《未信》,十二曰《灌园》。该书前有元邓文原题词,称前代《艺文志》、《崇文总目》所无,惟石廷尉熙明家藏,又称得之道流,其说自相矛盾。书中有王鏊一引一跋,但在鏊文集中没有收录,其书系伪作无疑。现存该书的主要版本有:秘册汇函本,《廿二子全书》本,《百子全书》本,《子书百家》本,《子书四十八种》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43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632293
最近偶然读到《於陵子》,这本冷门的先秦典籍带给我久违的阅读震撼。朋友笑说这是"古早版本的《人类群星闪耀时》",但我觉得它更像是中国士人精神的原点。书中那些看似朴素的对话,藏着令人心惊的智慧锋芒。 最初被"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这句吸引。现代社会总在教我们妥协的艺术,如何圆滑处世,如何在体制内游刃有余。但於陵子笔下的士人形象,像一柄出鞘的剑,宁可折断也不愿生锈。这种气节在现代职场看来近乎迂腐,却让我想起某次为项目真相据理力争,最终虽失去晋升机会,但守住了专业尊严的时刻。书里说"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这种对内在价值的坚守,在绩效考评盛行的今天显得尤为珍贵。 最触动我的是书中关于"处晦"的讨论。於陵子不鼓励盲目出世,而是强调"圣人处晦而观明"。这让我联想到当代知识分子的困境——既要保持批判距离,又要深入参与社会变革。去年参与社区改造时,我既做志愿者又坚持撰写独立报告,这种若即若离的参与方式,竟与两千年前的智慧暗合。书中"不慕冠盖之荣"的态度,不是消极避世,而是对精神独立的执着。 读至"贵贱无常,唯人所速"时,正在经历职业转型期的我豁然开朗。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与其焦虑35岁危机,不如像书中说的"早计而后定"。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技能树,把原以为荒废的古典文学功底转化为内容创作优势。这种古今贯通的领悟,让这本古书突然变得鲜活起来。 掩卷时窗外正飘雪,想到书中"岁寒然后知松柏"的句子。在这个算法主导注意力的时代,《於陵子》教会我的不仅是古人智慧,更是一种精神定力。它不像成功学著作给出明确路径,却像暗夜中的萤火,提醒着每个在现实中挣扎的理想主义者:真正的成长,往往发生在那些看似不合时宜的坚持里。
2025年07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35198
初次翻阅《於陵子》,只觉得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古代寓言集,那些关于螳螂捕蝉、井底之蛙的故事虽然耳熟能详,却总觉得隔着一层历史的薄纱。直到某个深夜重读,才惊觉这些看似简单的故事里,藏着於陵子对世道人心的深刻洞察。这位战国时期的隐士,用昆虫鸟兽的寓言,道破了多少人间真相。 书中那些短小精悍的寓言,每一则都像一面镜子。螳螂捕蝉的故事让我想到职场中那些只顾眼前利益的人,黄雀在后的结局何其讽刺。井底之蛙的寓言更让我警醒,我们何尝不是时常困在自己的认知局限里?於陵子用最朴素的自然现象,揭示着最深刻的人生哲理。这种表达方式看似简单,实则大巧若工,让人在会心一笑间领悟真谛。 最触动我的是书中透露出的处世智慧。於陵子身为齐国贵族后裔,却选择隐居于陵,这种超然物外的态度本身就值得玩味。他笔下的寓言既批评了当时的政治乱象,又提供了一种独善其身的生存智慧。在"鹬蚌相争"的故事里,我读出了避免无谓争斗的处世哲学;在"朝三暮四"的寓言中,看到了人性中容易被表象迷惑的弱点。这些智慧放在今天依然鲜活,特别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於陵子的告诫更显珍贵。 但我也必须承认,阅读时会产生一些矛盾心理。一方面折服于这些寓言的深刻,另一方面又觉得某些观点过于消极。比如书中反复强调的"全生保真"思想,虽然提倡珍视生命,但有时近乎明哲保身的犬儒主义。作为现代读者,我们或许不必完全认同这种避世哲学,但可以吸收其中审时度势的智慧,在进取与保全之间找到平衡点。 我个人特别喜欢书中对自然万物的观察。於陵子写蝉鸣、写虫斗、写鸟兽习性,都带着一种科学家般的精确和诗人般的敏感。这种观察力让我联想到现代博物学家的田野笔记,只不过於陵子多了一层哲学思考。读这些文字时,我常会放下书本站到窗前,观察院子里的一草一木,试图用他的眼光重新认识这个世界。这种阅读体验很奇妙,仿佛穿越时空与一位智者对话。 将《於陵子》与同时期的其他诸子著作比较,会发现它的独特价值。不同于儒家的入世、道家的玄妙,於陵子的寓言更贴近普通人的生活经验。他用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说理,让深奥的道理变得可触可感。这种平民化的表达方式,在今天看来依然充满魅力。我常常想,如果於陵子活在当代,大概会是一位出色的科普作家或专栏作者。 重读多次后,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启示是要学会"以物观物"。於陵子教会我用昆虫的视角看人性,用自然的规律理解社会。这种思维转换让人豁然开朗,许多烦恼顿时显得微不足道。当然,我们也要避免陷入绝对的相对主义,毕竟人类社会毕竟有别于自然界的弱肉强食。但适当抽离的视角,确实能帮助我们更清醒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境。 掩卷沉思,这本两千多年前的寓言集给予我的,不仅是几个有趣的故事,更是一种观察世界的独特方式。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於陵子的智慧提醒我们要偶尔放慢脚步,像他观察螳螂与蝉那样细致地观察生活,或许就能发现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真相。这种古老的智慧,经过适当转化,完全可以成为现代人精神世界的一剂良药。
2025年07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53416
稽古问今,都在於陵子也。
2025年07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568359
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於陵子》中的智慧仍然很有参考价值。这本书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通过坚持和努力改变命运的故事。主角於陵子一开始处境艰难,但他没有放弃。他一步一步解决问题,最后取得了成功。 书中最打动人的地方是主角面对困难时的态度。他遇到挫折时不抱怨,而是想办法解决。他相信只要坚持,总会找到出路。这种精神在今天特别值得学习。很多人遇到困难就想放弃,但於陵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坚持下去就有希望。 书中还展示了主角与周围人的互动。他和朋友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种互帮互助的关系对成功很重要。一个人单打独斗很难成功,需要别人的支持和合作。 於陵子的故事给人最大的启发是:成功需要时间和耐心。他花了很长时间才实现目标,但从来没有急躁。这种踏实的态度对现代人很有教育意义。现在很多人想快速成功,但真正的好结果往往需要长期积累。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38151
看不懂。但感觉很重要。
2025年07月02日
查看更多书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