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黔娄子
黔娄子

黔娄子

黔娄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一卷。原题周黔娄先生 (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黔娄先生,战国时齐人。据《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著录《黔娄子》四篇,题下注称黔娄先生:“齐隐士,守道不诎,威王之下。”又据皇甫谧《高士传》记载,黔娄先生,齐人,修身清节,不求进于诸侯,鲁恭公闻其贤,以厚礼聘请,欲以为相,黔娄先生辞而不受;齐王欲以重金聘他为卿,又不就;著书四篇,言道家之务,号黔娄子。《汉志》所录 《黔娄子》四篇早已亡佚,清马国翰据曹廷栋《孔子逸语》引得二节,又附考一篇合为一卷,即为今本。《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称曹廷栋所引 “未明其本,殊为可疑。”所以此书题黔娄先生撰更为不确,而对于研究古籍,可参考而不可为据。现存 《玉函山房辑佚书》本。
更多
书评  · 68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208254
大道至简,返璞归真
2025年09月03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861453
从历史意义来看,《黔娄子》这部作品堪称战国时期隐士思想的珍贵结晶。在那个诸侯争霸、百家争鸣的时代,黔娄以独特的隐逸视角,为世人提供了一剂精神良药。书中"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的主张,不仅在当时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即便放在今天,依然能给我们以深刻启示。这种对道德底线的坚守,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恰如一股清流,为浮躁的现代社会提供了难得的精神参照。 就人物刻画而言,黔娄本人的形象塑造尤为立体丰满。他既是一位"不食嗟来之食"的倔强隐士,又是一位"衣不蔽体"却怡然自得的智者。这种看似矛盾的性格特征,恰恰构成了一个真实可感的人物形象。书中记载他"衣不蔽体"却拒绝齐王的馈赠,这种精神上的富足与物质上的匮乏形成鲜明对比,让人在忍俊不禁之余,又肃然起敬。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通过一个个生活细节,将这位隐士的幽默与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 语言风格上,《黔娄子》呈现出质朴中见真趣的特点。与同时期诸子百家或雄辩滔滔、或辞藻华丽的文风不同,黔娄的语言就像山间清泉,自然流淌却自有深意。书中那些看似简单的对话,往往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比如"井蛙不可以语于海"的比喻,既生动形象,又发人深省。这种平实而不平淡的语言风格,让人在轻松阅读中获得思想的启迪。 艺术手法方面,《黔娄子》善用寓言和对话来阐明道理。书中那些短小精悍的故事,往往能在寥寥数语中道出人生真谛。这种表达方式既避免了枯燥的说教,又让道理更加深入人心。比如"螳臂当车"的寓言,不仅讽刺了某些人的不自量力,更暗含了对时局的深刻洞察。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展现了作者高超的叙事智慧。 作为现代读者,初读《黔娄子》时我确实有些隔阂。书中某些观念,如对物质生活的极端轻视,在今天看来似乎有些不合时宜。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永恒价值。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黔娄那种"宁可正而不足"的精神追求,反而显得尤为珍贵。它提醒我们,在追逐物质享受的同时,不要忘记守护精神的家园。 个人而言,最打动我的是书中体现的那种"穷且益坚"的人生态度。黔娄虽然生活清贫,却始终保持精神的独立与尊严。这种在逆境中依然能够保持乐观与坚守的品质,在当今社会尤其值得珍视。每当我为生活琐事烦忧时,想起黔娄"衣不蔽体"却谈笑风生的场景,就会觉得眼前的困难也不过如此。 《黔娄子》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内心最真实的需求。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或许都需要像黔娄那样,偶尔远离尘嚣,回归本真。虽然书中某些具体主张可能已经时过境迁,但那种追求精神自由、坚守道德底线的精神内核,却永远值得我们深思。读罢全书,我不禁感叹:真正的智慧,果然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2025年09月03日
查看更多书评

@《黔娄子》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