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609037
2025年09月04日
翻阅《药性歌括四百味》,只觉得满纸皆是生硬堆砌的药名与功效。那些所谓的"歌括",不过是把枯燥的药性知识强行押韵,读来既无韵律之美,更无实用之趣。四百味药材罗列其间,看似包罗万象,实则不过是把《本草纲目》的残羹冷炙重新加热罢了。 医者治病,贵在辨证施治,岂能靠死记硬背这些歌诀?每味药下寥寥数语,既不论配伍禁忌,也不谈剂量变化,更不涉及体质差异。这般粗浅的归纳,倒像是给走方郎中准备的速成手册。试问哪个真正的医家,会靠背诵"人参味甘,大补元气"这样的口诀来开方下药? 更可笑的是那些牵强附会的比类取象。说什么"黄连苦寒,泻心除烦",仿佛苦味就注定能治心病。这般粗陋的取类比象,与江湖术士的妄言何异?真正的药理,应当建立在严谨的实践经验之上,而非这等似是而非的联想。 四百味药材排列其中,看似洋洋大观,实则充斥着重复与矛盾。同是解表药,有的说发汗,有的言散寒,却不知其作用机理究竟有何区别。这般编排,除了增加记忆负担,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实际价值。倒不如静下心来研读《伤寒论》,至少能得见仲景辨证施治的真功夫。 细究此书流传至今的缘故,恐怕更多是因其便于记诵,而非内容精要。就像那些科举应试的八股范文,虽无真才实学,却因迎合了考试需求而大行其道。真正的医学传承,岂能靠这等取巧之法?
药性歌括四百味
知书房
药性歌括四百味
龚廷贤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奇经八脉考
知书房
奇经八脉考
李时珍 著
《奇经八脉考》中医经脉专书,1卷,明·李时珍撰,刊于万历六年(1578年)。奇经八脉是指十二经脉之外的八条经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奇者,异也。因其异于十二正经,故称“奇经”。它们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其生理功能,主要是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溢蓄、调节作用。
温病条辨
知书房
温病条辨
吴瑭 著
中医温病学著作。6卷。清吴瑭(1758~1836)著。吴瑭,字鞠通,江苏淮阴人。清著名医学家。少习儒学,后因其父及侄儿相继因病而亡,于是专心从事医学工作。曾进京参与抄写检校《四库全书》,有机会阅览明吴又可《温疫论》,大受启发,又研读前代名家之论,结合吴瑭本人的临证经验,参考叶天士在温病方面的论述,仿仲景《伤寒论》体例而作。文字简要,便于记诵。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年铅印本。本书是清代温热派的名著。全书共6卷,首卷为原病篇,卷1为上焦篇,卷2为中焦篇,卷3为下焦篇,卷4为杂说,卷5为解产难,卷6为解儿难。书中所载方剂脚注炮制方法较少,但亦可看出作者善用生品、鲜品治疗温热病。
褚氏遗书
知书房
褚氏遗书
褚澄 著
南齐褚澄撰。全书1卷。凡10篇:受形、本气、平脉、津液、分体、精血、除疾、审微、辨书、问子。是作者有关经验、理论、心得体会、验案等内容的归纳与总结。其中,受形、精血、问子3篇讨论了性医学、性保健。如“精血篇”指出:“精未通而御女以通其精,则五体有不满之处,异日有难状之疾。阴已痿而思色以降其精,其精不出,内败小便,道涩而为淋;精已耗而复竭之,则大小便道牵疼,愈疼则愈欲大小便,愈便则愈疼。女人天癸既至,逾十年无男子合则不调,未逾10年,思男子合亦不调,则旧血不出,新血误行,或渍而入骨,或变而为肿,或虽合而无子。合男子多则沥枯虚人,产乳众则血枯杀人。”后世在其启发下,总结出老人淋这一性医学所特有疾病的因机证治。同时,对男女性生活乖舛所产生病机也作了中肯分析,累为后所引用。“问子篇”云:“合男女必当其年,男虽十六而精通,必三十而娶;女虽十四而天癸至,必二十而嫁,皆欲阴阳完实而交合,则交而孕,孕而育,育而为子,坚壮强寿。”此观点与现代优生优育学思想一致,具有科学的内涵。本书之所以称为遗书,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唐末黄巢发冢,得石刻医书,弃之。僧人义湛抄录其文,复经他人刊刻于世,故名《褚氏遗书》。谢观谓此书为“唐末五代人所伪造”,待考。有1985年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精选书评
知书客938676
有人从《药性歌括四百味》里看到的是治病救人的药方,有人记住的是简便实用的歌诀。而我翻开这本书,就像跟着一位老大夫在药房里走动,他一边抓药一边告诉我每味药的性子。这些流传几百年的经验,现在读来依然管用。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我们得接着用下去。在这个讲究快的年头,更需要这些实实在在的老方子。
药性歌括四百味
知书房
药性歌括四百味
龚廷贤
知书客358595
"药性四百味,味味皆有灵;治病如用兵,用药如用将。" ——透过这本流传千年的药性歌诀,我们得以窥见中医智慧的博大精深,每一味药材都像一位待命的将军,在杏林圣手的调配下各司其职。这部用韵文写就的中医启蒙经典,将晦涩的药理学化作朗朗上口的歌谣,让草木金石在平仄之间焕发生命力,堪称中医药文化传承的活化石。
药性歌括四百味
知书房
药性歌括四百味
龚廷贤
知书客468867
这本所谓的“歌括”,不过是把药性硬塞进四百韵脚罢了。我时常怀疑,难道李时珍当年也是这样捏着鼻子写的?桂枝如何变成了韵脚符号,人参怎么就成了平仄游戏,每每翻阅便如嚼蜡。那些号称是医家必背的顺口溜,实则不过是给庸医遮羞的幌子,念着好听,用着糊涂。古人用药讲究对症,今人治病却先背韵书,可笑!药方成了填词游戏。
药性歌括四百味
知书房
药性歌括四百味
龚廷贤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