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513078
2025年09月04日
考据精详,立论谨严。
日知录
知书房
日知录
顾炎武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尹文子
知书房
尹文子
尹文 著
一卷二篇,战国时名家著作,尹文撰。《汉书·艺文志》著录于名家:“《尹文子》一篇。说齐宣王,先公孙龙。”该书至汉末时已“多脱误”,魏黄初时,仲长氏重作编排条次,定为上下两篇。《隋志》、《旧唐志》记为二卷,《新唐志》著录为一卷。今本分“大道上”、“大道下”两篇,或即魏仲长氏条次整理后的本子。其篇次割移,杂窜入汉以后文字,非《汉书·艺文志》著录之原书。但书之基本内容仍与尹文思想相符,尚可作为研究尹文的资料。也有不少学者认为今本《尹文子》为伪托,“非但为后人伪撰,即仲长统之序,亦后人所依托”(姚际恒《古今伪书考》)。或曰“即汉末形名说流行时所伪托之书”(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亦有认为“精论甚多,其为先秦古籍,毫无可疑”(梁启超《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考释》)。该书上篇专论形名。提出名依形而立,名之作用在“正形”,正形必先“正名”,而正名则需对名“察”“检”。他就名与形的关系提出“三科”“四呈”分类法。主张通过正名定分,各得其所。并分析了名实不一的几种形式。下篇则论刑名法术,颇强调以名法治国。其书主体为倡导名家之说,但其所持思想甚杂,“书本名家者流,大旨指陈治道,欲自处于虚静。而万事万物,则一一综核其实。故其言出入于黄老申韩之间”(《四库全书总目》)。现存有明万历本,《道藏》本、守山阁本、《四库全书》本等。
吕氏春秋
知书房
吕氏春秋
吕不韦 著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相邦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杂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道家学说为主干,以名家、法家、儒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秦统一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儒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氏春秋》集先秦儒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杂家的代表作, 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容斋随笔
知书房
容斋随笔
洪迈 著
《容斋随笔》是南宋洪迈(1123年~1202年)著的史料笔记,被历史学家公认为研究宋代历史必读之书。淳熙十四年八月,此书受到宋孝宗亲自赞赏。《容斋随笔》与沈括的《梦溪笔谈》、王应麟的《困学纪闻》,是宋代三大最有学术价值的笔记。容斋之意是指“室仅容膝的书斋”。《容斋随笔》卷首开宗明义:“余老去习懒,读书不多,意之所之,随即纪录,因其先后,无复全次,故目之曰随笔。”
精选书评
知书客262339
翻阅《日知录》,竟不知从何说起。顾氏征引浩繁,考据精密,然那些典章制度、郡县沿革,读来实在令人困倦。时有洞见,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确能振聋发聩;但更多时候,竟是些支离破碎的考据,未免失之琐碎。或许我资质驽钝,未能领会其中三昧,只觉得这般著述,既非纯正札记,又不成系统,真不知该作何评价是好。
日知录
知书房
日知录
顾炎武
知书客491774
《日知录》,经世实学之典范。从头读有用,跳着读也有用。做学问时能读,办事情时也能读。初入门者可看,老成者也可看。治世当看,乱世更当看。上至朝堂政事,下至民生百态。一丝不苟,一事一议。证据确凿,论点扎实。不空谈道理,只讲实用方法。这书要反复读,每次都有新收获。读它不是为了消遣,是为了明白怎么做人做事。
日知录
知书房
日知录
顾炎武
知书客777976
用了四个月才读完这部书,感觉很吃力。顾炎武写的考证太多,内容太琐碎,读起来很枯燥。书中有很多地方讨论古代制度,但这些内容对现在的读者来说没什么用。他的文笔也很普通,没有什么精彩的地方。整本书就像一大堆笔记拼凑起来的,缺乏系统性。我觉得这本书被过分吹捧了,实际价值没有传说中那么高。壬寅冬日记于北京。
日知录
知书房
日知录
顾炎武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