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612525
2025年06月20日
怪书,不过是老学究的碎碎念罢了。看了也叫人昏昏欲睡,不看却也无所失。横看竖看都看不出个所以然。清醒时不愿看,糊涂时更看不得。鸿儒捧着当宝贝,乡野鄙夫却嗤之以鼻。走投无路时不必读,春风得意时何必读。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我却只看见一处破庙。那些自以为得了王士祯真传的人,不过是嚼别人嚼过的馒罢了。
池北偶谈
知书房
池北偶谈
王士祯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论衡
知书房
论衡
王充 著
《论衡》是我过古代一部不朽的唯物主义的哲学文献,为东汉思想家王充所作,大约汇编成于章和二年(公元88年),现存文章有85篇(其中的《招致》仅存篇目,实存84篇)细说微论,解释世俗之疑,辨照是非之理,即以“实”为根据,疾虚妄之言。东汉时代,儒家思想占支配地位,但与春秋战国时期所不同的是,儒家学说掺进了谶纬学说,而其集大成者的是《白虎通义》。王充作《论衡》一书,就是针对这种神秘主义的谶纬说。王充还在书中批判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并认为“天”并非是神,而是无意识的自然之物,天和万物一样,都是由“气”组成。因本书被认为是“诋訾孔子”,“厚辱其先”,故遭到当时以及后来的很多统治阶级的冷遇和禁锢,将它视之为“异书”。
人物志
知书房
人物志
刘劭 著
《人物志》魏,刘劭(shào)撰述,《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辨析、评论人物的专著,一部系统品鉴人物才性的玄学著作,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 )。作者在自序中阐述撰著目的:“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魏时文帝曹丕接受陈群建议,用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材。该书即是在推行九品中正品评人物、选择人材的大背景下形成的专著,旨在为推行九品中正制在理论上提供依据,在实践上总结经验,以推动这一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十六国时刘昞 为之作注,重在“疏通大义,不沾沾于训诂,文词简括”。其后流传既久,传本颇多谬误。明万历甲申(1584)河间刘用霖用隆庆壬申(1572)本旧版合官私书校之,去其重复,成为定本。今有《汉魏丛书本》、《明万历刘氏刊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等。其书自《隋书·经籍志》以后皆列于名家,《四库全书》则归入子部、杂家类一。
千字文
知书房
千字文
周兴嗣 著
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梁武帝(502—549年)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但是中国大陆实行简化字、归并异体字后,其简体中文版本剩下九百九十余个相异汉字。
精选书评
知书客878033
自夏末至深秋读罢此书,历时近两月。其中谈异四卷,记奇闻轶事最是可观,反复翻读数遍。渔洋记载精详,考辨明晰,述齐鲁风物尤见功力,不愧为一代笔记大家。书中朝廷典制、文人雅事皆详实录存,为后世保留珍贵史料。至于笔意之清新,记事之传神,更是常人所不及。壬寅季秋记于姑苏城南。
池北偶谈
知书房
池北偶谈
王士祯
知书客789089
翻开《池北偶谈》时,我原以为只是随意翻翻。但王士祯的笔触让我停下。很多人看到的是清朝文人的闲情逸致,我却注意到他笔下那些被历史遗忘的小人物。他写卖菜老妪、落魄书生,笔端带着温度。一个高官显贵能俯身记录市井百态,这比风雅酬唱更难。在那些简短的笔记里,藏着对世道人心的洞察。这样的人,在官场上想必也活得不轻松。
池北偶谈
知书房
池北偶谈
王士祯
知书客616313
奇书也!《池北偶谈》不知何人所悟,却是字字珠玑。贫穷时可读,富贵时更该读;明理时常读,糊涂时更需读。可匆匆翻阅,可细细把玩,可抵一壶清茶,可伴半盏残酒。谈鬼说狐,有警世之意;论诗书史,藏治世之方。读此书不必正襟危坐,随意行之,反得其中三昧。此中境界,非寻常谈资,实乃通往智者之境的隐秘书钥。
池北偶谈
知书房
池北偶谈
王士祯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