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白虎通义
白虎通义
班固

白虎通义

班固  

又名《白虎通》、《白虎通德论》,中国东汉时代讲论五经同异的哲学著作。班固根据东汉建初四年(79)在洛阳白虎观“讲议五经同异”会议材料编写而成。唐、宋时期被刻印成书,后有元大德九年(1035)本、《四部丛刊》本、《抱经堂丛书》本等。班固(32—92),字孟坚,中国东汉历史学家。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青年时代博览群书,曾继续完成其父班彪所著《史记后传》,历经20余年修成《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主要著作还有《两都赋》等,后人辑成《班兰台集》。《白虎通义》的卷集、篇目各史记载不同。今传元大德九年本称其10卷,凡44篇。本书涉及内容很多,主要继承了董仲舒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将经学与谶纬神学捏合在一起,使经学进一步神学化。主张天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天神的意志通过五行行使的阴阳二气的盛衰和五行的相生、相胜表现出来,宣扬魂去人亡的形神观,认为人的灵魂由神秘的阴阳二气所构成,由天神支配的阴阳之气在没有人的形体之前就已独立存在,人禀受了阴阳二气才有了形体。本书还宣扬“万世不易”的形而上学思想,提出“顺连环”的形而上学历史观,主张具有神学色彩的“独见前睹”的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先天具有的,发展、神化了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它是后汉王朝官方哲学的代表作和由神学转入魏晋玄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33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626446
此书自暮春捧读,至仲夏六月始竟,凡百有余日也。班固采章句之学,述五经异同,虽曰"通义",实乃折衷众说,使经术归于王官,可谓深得汉家治术之要。然观其设问对答之体,拘牵师法,未免失之胶固。每于更深夜静时展卷,但见白虎观中诸儒论难之状宛在目前,而两千年学术升降之迹,已隐然可见矣。壬寅长夏筱堂漫记。
2025年07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782673
"白虎观中论古今,一篇通义定乾坤。"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66475
中国思想史上的经典著作《白虎通义》是汉代经学的重要代表。这本书记录了东汉时期白虎观会议的讨论内容,主要涉及儒家经典的解释和礼仪制度的规范。在儒家典籍中,《白虎通义》的地位很特殊,它既不是纯粹的经书,也不是简单的注释,而是当时官方认可的经学标准。 读完这本书,最直接的感受是内容庞杂但条理清晰。书里对五经的解释很详细,对各种礼制的说明也很具体。有些地方读起来会觉得枯燥,因为都是些仪式流程和制度规定。但有些观点确实让人眼前一亮,比如关于天人感应的论述就很有意思。文字风格平实,没有太多修饰,就是直接说事。 书中对儒家思想的阐释很系统。一方面强调君权神授,维护等级秩序,这些内容现在看来有些过时。另一方面又提出"以民为本"的观点,主张统治者要关心百姓,这部分思想到现在还有价值。关于教育和选拔人才的部分写得很好,提出了很多实用的建议。 具体内容上,关于祭祀的部分最多,读起来很费劲。关于官职设置的部分比较实用,能看出汉代的政治制度是怎么运作的。最有趣的是对阴阳五行的解释,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联系起来分析,虽然有些牵强,但想法很独特。 汉代学者班固在整理这本书时下了很大功夫。他把不同学派的观点都收录进来,又加以调和,使全书内容比较完整。读的时候能感觉到编者的用心,既要保持各家学说的原貌,又要统一成体系。这种编纂方式对后世影响很大。 书中有些观点现在看来很陈旧,比如对妇女地位的看法。但也有很多见解很深刻,比如关于教育重要性的论述。整体来说,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个别观点的对错,而在于它完整保存了汉代的思想状况。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343745
这本书让我很感动。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56093
翻开《白虎通义》,扑面而来的不只是汉代经学的严谨,更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紧迫感。这部由班固主持编纂的典籍,表面上是统一各家经说的官方定论,实则暗藏权力博弈的锋芒。当权者以学术之名行思想控制之实,却意外保留下了今文经学的最后辉煌。最令人感慨的是,那些被整齐划一的经义背后,依旧能看到学者们孤绝的坚持——这让我想起当代知识分子的处境,官方话语与独立思想之间,何尝不是一场永恒的角力。
2025年07月02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