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877468
2025年09月04日
古人修史,意在彰善瘅恶,垂范后世。《晋书》虽为唐人所撰,然其载录两晋风云,犹使今人得窥当时士人风骨与时代浮沉。读《晋书》者,当知房玄龄等人秉笔之际,既承袭前朝遗绪,又暗含唐代政治隐喻,此中微旨,非浅尝辄止者所能体悟。 西晋之世,士族门阀竞相侈靡,清谈误国者比比皆是。观《石崇传》所载金谷园会,珊瑚树碎作铿锵,此等豪奢,终致八王之乱。而东晋偏安江左,王谢风流虽盛,然观《王导传》中"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之语,方知当时志士未尝忘怀中原。今人读史,每见陶侃运甓、祖逖击楫等典故,方知乱世中犹有砥柱之臣。 尤为可贵者,《晋书》列传中暗藏处世智慧。如《羊祜传》载其与陆抗对峙而互赠药物,示人以"疆场之事,慎守而已"的克制;《周处传》记其除三害后折节读书,证改过迁善永不为晚。此类叙事,较之今日职场倾轧、网络攻讦,更显古人胸襟。 今人读《晋书》,常见两种偏颇:或沉溺于嵇康锻铁、阮籍青白眼的放达风流,忽视其政治悲剧;或苛责士族清谈导致神州陆沉,无视门阀制度的结构性困境。实则两晋士人处专制皇权与门阀政治的夹缝中,其进退失据,恰是时代缩影。房玄龄等以"载记"体例安置五胡十六国史事,突破华夷之辨的局限,此种史识尤为难得。 当今社会价值多元,然《晋书》所载桓温"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生命感怀,谢安"小儿辈大破贼"的从容气度,仍可为浮躁时代提供精神参照。读史者当以晋室兴衰为镜,既慕其风雅,更当戒其虚浮,方不负古人纂修之苦心。
晋书
知书房
晋书
房玄龄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南齐书
知书房
南齐书
萧子显 著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撰,记述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502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五〇二年,萧衍(梁武帝)灭了南齐,另建了梁朝。南齐的统治只有二十三年,是南北朝时期最短促的一个朝代。它建都在建康(今南京),统治的地区西到四川,北到淮河、汉水,萧鸾时期又在淮河以南失去一些地方。当时同南齐对立的,是割据北方的北魏封建政权(公元三八六到五三四),北魏的军事力量要比南齐强些。
新元史
知书房
新元史
柯劭忞 著
清末柯劭忞撰。二百五十七卷。内本纪二十六卷、表七卷、志七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四卷。纪传体元代史。柯氏不满于《元史》疏漏讹误,乃搜集《永乐大典》中元代史料及历代史著、金石、笔记、文集,域外史料除袭录洪钧《元史译文证补》原文外,还译引德国人哀德蛮(Erdmann)所译拉施都丁《史集》、多桑《蒙古史》等,并参考屠寄《蒙兀儿史记》早期刻本等同时代人研究成果,将元代史事重编为是书。本纪较简,繁冗之处皆移入志书,故志书较《元史》及其他元史著作为详博。增《行省宰相年表》。然全书无自撰序跋、凡例、考异和引据出处,为论者所诟病。又因哀德蛮德文译音不可信,故《氏族表》中有一人两名之误。史学观点极为守旧。刊于辛亥后尚以“史臣曰”发表史论;《兵志》删除元代禁止汉人使用武器记载,认为元代已是“华夷大同”。1921年12月4日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下令列入正史,为《二十五史》之一。
旧五代史
知书房
旧五代史
薛居正 卢多逊 扈蒙 张澹 刘兼 李穆 李九龄 著
《旧五代史》,原名《五代史》,也称《梁唐晋汉周书》,是由宋太祖诏令编纂的官修史书。薛居正监修,卢多逊、扈蒙、张澹、刘兼、李穆、李九龄等同修。从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到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中原地区相继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代王朝,中原以外存在过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等十个小国,周边地区还有契丹、吐蕃、渤海、党项、南诏、于阗、东丹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习惯上称之为“五代十国”。《旧五代史》记载的就是这段历史。
精选书评
知书客753092
这部《晋书》我先后在图书馆借阅三次。一般人大多关注司马家族的兴衰,但我更留意士族阶层的实际作用。他们把控选官,垄断文化,甚至左右皇权更替。门阀政治贯穿整个晋代,皇权反而受制。这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读史可以让我们看清权力结构的复杂性。我认为《晋书》的价值在于它如实记录了这种特殊的政治生态。
晋书
知书房
晋书
房玄龄
知书客751454
晋书虽是房玄龄领衔编纂,却处处可见媚上之态。那些为尊者讳的曲笔令人齿冷,司马氏的篡弑竟被粉饰得天经地义。读至八王之乱章节,字里行间都是为统治者开脱的说辞,仿佛天下大乱只因几个宗室顽劣。最可笑的是对士族门阀的吹捧,连石崇斗富这等丑事都写得风雅非常。史笔贵在直书,如此谄媚,难怪唐人修晋史总带着股犬儒气味。
晋书
知书房
晋书
房玄龄
知书客813290
房玄龄《晋书》虽列正史,然读来总觉滋味平平。其文采不逮范晔远甚,叙事又常蹈袭前史,少有新意。编撰之时,太宗敕令修史,十八学士分撰成书,倒像是急就章。于两晋风流人物,既不能传其神韵,遑论臧否人物?每每读到五胡十六国处,更觉头绪纷乱如麻。这般史笔,竟也能与《史记》《汉书》并列,着实令人费解。
晋书
知书房
晋书
房玄龄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