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古人修史,意在彰善瘅恶,垂范后世。《晋书》虽为唐人所撰,然其载录两晋风云,犹使今人得窥当时士人风骨与时代浮沉。读《晋书》者,当知房玄龄等人秉笔之际,既承袭前朝遗绪,又暗含唐代政治隐喻,此中微旨,非浅尝辄止者所能体悟。 西晋之世,士族门阀竞相侈靡,清谈误国者比比皆是。观《石崇传》所载金谷园会,珊瑚树碎作铿锵,此等豪奢,终致八王之乱。而东晋偏安江左,王谢风流虽盛,然观《王导传》中"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之语,方知当时志士未尝忘怀中原。今人读史,每见陶侃运甓、祖逖击楫等典故,方知乱世中犹有砥柱之臣。 尤为可贵者,《晋书》列传中暗藏处世智慧。如《羊祜传》载其与陆抗对峙而互赠药物,示人以"疆场之事,慎守而已"的克制;《周处传》记其除三害后折节读书,证改过迁善永不为晚。此类叙事,较之今日职场倾轧、网络攻讦,更显古人胸襟。 今人读《晋书》,常见两种偏颇:或沉溺于嵇康锻铁、阮籍青白眼的放达风流,忽视其政治悲剧;或苛责士族清谈导致神州陆沉,无视门阀制度的结构性困境。实则两晋士人处专制皇权与门阀政治的夹缝中,其进退失据,恰是时代缩影。房玄龄等以"载记"体例安置五胡十六国史事,突破华夷之辨的局限,此种史识尤为难得。 当今社会价值多元,然《晋书》所载桓温"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生命感怀,谢安"小儿辈大破贼"的从容气度,仍可为浮躁时代提供精神参照。读史者当以晋室兴衰为镜,既慕其风雅,更当戒其虚浮,方不负古人纂修之苦心。
晋书
晋书
晋书
房玄龄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