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331517
2025年08月01日
"世界上最幸福的事,莫过于爱与被爱。"——简·奥斯汀《爱玛》中这句看似简单的告白,完美诠释了这部作品的核心魅力。在这部充满机智与温情的喜剧中,奥斯汀以她标志性的细腻笔触,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上最令人难忘的女主角之一——聪慧却爱管闲事的爱玛·伍德豪斯。小说通过乡绅小姐爱玛牵线做媒的种种趣事,展现了一幅摄政时期英国乡村社会的精妙画卷,那些关于爱情、阶级与自我认知的永恒命题,在奥斯汀幽默而犀利的叙述中显得格外生动。当爱玛最终意识到自己的感情时,那份幸福的告白不仅属于书中人物,更道出了超越时空的情感真谛,让每个读者都能在这部两百年前的经典中找到共鸣。
爱玛
知书房
爱玛
简·奥斯汀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遗产:一个真实的故事
知书房
遗产:一个真实的故事
菲利普·罗斯 著
本书是美国当代文学泰斗菲利普·罗斯的一部纪实作品,荣获1992年度“全美书评人大奖”,成为非虚构类作品的当代经典。在本书中,震撼读者心灵的,是菲利普·罗斯在照顾父亲过程中的大量心理独白和日常细节,以及不断闪现的这个普通犹太人家庭生活的记忆碎片,时而幽默,时而忧郁,时而深沉…… 善于以长篇小说编织人性史诗(《美国牧歌》、《人性的污点》、《垂死的肉身》等)的美国当代文学泰斗菲利普·罗斯(Phillip Roth)在1991年意外地出版了一部纪实作品——《遗产——一个真实的故事》。视线凝聚的焦点,不再是广阔的社会、宏大的命题,而是罗斯刚刚去世的父亲,一个平凡、卑微的犹太老头。 临终前的日子,他的一生像一条浸透了琐碎往事的河,在他和他的作家儿子眼前,半明半灭地流过。父与子之间的关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既亲密又陌生,既血肉相连又渐行渐远。当亲人的生命进入倒计时,所有的思索与拷问,所有的惶恐与悲伤,都逼得人透不过气来——哪怕这个人,是以冷竣著称的菲利普·罗斯。 作家罗斯和儿子罗斯在《遗产》的字里行间不停地互换,激情与理性时而鏖战、时而讲和,努力还原生活的真相。生活的真相,足以让任何文字都相形见绌,也足以征服全美国最苛刻的书评人。1992年,《遗产》问鼎“全美书评人大奖”,成为非虚构类作品的当代经典。
百万英镑
知书房
百万英镑
马克・吐温 著
富豪之家的两兄弟,从银行取出面额为一百万英镑的钞票,籍以此验证各自的理论。 一个认为,这样一张钞票对穷人毫无价值;另一个认为,仅拥有这样一张钞票(不兑现),就可以过上上等人的生活。他们选中了一个身无分文的年轻人作为试验品。于是,这个小伙子经济上的突变,引起了生活方式的改变。他人的种种误解,命运的重重转机,他将如何去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全新生活呢?……
背德者
知书房
背德者
安德烈·纪德 著
《背德者》是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创作的中篇小说。 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米歇尔一出生便不断被涂上层层文明的“脂粉”,他从小受到严苛的宗教教育,为人严肃古板、不懂生活、没有情趣,只能在各种书籍中度过他的青年时代。后来,米歇尔奉父命娶了贤淑温柔的妻子玛丝琳,但他并不爱她。婚后,他们到非洲度蜜月,正赶上他大病一场,经过妻子悉心照顾,他的身体很快恢复。在那里,他在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大自然之中、恢复强壮肌体的同时,精神也日渐堕落。他一改过去的生活方式,无视任何道德,喜欢上同性恋的生活。面对这种情况,妻子很担心、很忧愁,不久便病倒了,然而这位背德丈夫却不顾妻子的病情,放荡行为毫无收敛,最终妻子病重而死。 《背德者》宣扬了纪德所主张的一种背德主义,即小说主人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大胆藐视一切既定的道德观念,冲破宗教和家庭的桎梏,尽情地满足人的自然本性,追求个人主义的人生理想。在艺术上,小说打破了19世纪传统的小说模式,以法国古典文学的完美形式表现了现代人的复杂思想感情,为传统的小说模式重铸了新典范。
精选书评
知书客408719
《爱玛》让人看得实在窝火。主角自以为聪明,乱给别人牵线搭桥,结果搞砸了好几段关系。她以为自己比别人都懂爱情,其实根本不懂。她伤害了哈丽特,还差点毁了自己的幸福。这种人设太不讨喜了。最气人的是结局强行圆满,好像她不用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整本书就是大小姐瞎胡闹,最后居然还能收获爱情和友谊,简直离谱。
爱玛
知书房
爱玛
简·奥斯汀
知书客105447
读左拉的《萌芽》,那些矿工在地下挣扎的场景挥之不去。他们像被某种巨大力量操控的蚂蚁,明知前路是毁灭,却不得不继续挖掘自己的坟墓。左拉把苦难写得如此赤裸,让人困惑:为什么人类社会总要建立在对他人的剥削之上?那些矿工爆发罢工时,我竟然分不清这究竟是觉醒还是另一种疯狂。现实与理想之间那道鸿沟,原来从未真正弥合过。
萌芽
知书房
萌芽
埃米尔·左拉
知书客861331
奇怪,左拉笔下那些矿工的苦难怎么像在梦中?字字血泪却模糊不清,分明写实却像隔了层纱。他把贫穷写得那么赤裸,可为什么我总觉得故事里的人在演一出荒诞剧?那些歇斯底里的罢工场面,那些被煤灰染黑的脸,明明是真实的苦难,可透过文字看过去,竟像在看一场夸张的哑剧。
萌芽
知书房
萌芽
埃米尔·左拉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