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玛
知书房
爱玛
简·奥斯汀 著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9
发表书评
开始不明白爱玛在干什么。后来觉得她和我有点像。看完书心里空落落的。
起初觉得爱玛任性。后来发现她其实聪明。看完觉得奥斯汀写得真好。
"世界上最幸福的事,莫过于爱与被爱。"——简·奥斯汀《爱玛》中这句看似简单的告白,完美诠释了这部作品的核心魅力。在这部充满机智与温情的喜剧中,奥斯汀以她标志性的细腻笔触,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上最令人难忘的女主角之一——聪慧却爱管闲事的爱玛·伍德豪斯。小说通过乡绅小姐爱玛牵线做媒的种种趣事,展现了一幅摄政时期英国乡村社会的精妙画卷,那些关于爱情、阶级与自我认知的永恒命题,在奥斯汀幽默而犀利的叙述中显得格外生动。当爱玛最终意识到自己的感情时,那份幸福的告白不仅属于书中人物,更道出了超越时空的情感真谛,让每个读者都能在这部两百年前的经典中找到共鸣。
《爱玛》让人看得实在窝火。主角自以为聪明,乱给别人牵线搭桥,结果搞砸了好几段关系。她以为自己比别人都懂爱情,其实根本不懂。她伤害了哈丽特,还差点毁了自己的幸福。这种人设太不讨喜了。最气人的是结局强行圆满,好像她不用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整本书就是大小姐瞎胡闹,最后居然还能收获爱情和友谊,简直离谱。
海伯里村的小天地里,爱玛·伍德豪斯用她精致的象牙塔囚禁着所有人的命运。这个自诩为红娘的小暴君,用门第观念编织着一张无形的网,每一个微笑背后都是精明的算计,每一次茶会都暗藏着阶级的审判。她像摆弄玩偶般操纵着哈丽特的婚姻,却从未想过那个乡下姑娘破碎的自尊该如何安放。奥斯汀笔下那些看似优雅的社交游戏,剥开糖衣后尽是冰冷的现实——老处女贝茨小姐颤抖的嘴唇,埃尔顿夫妇膨胀的虚荣,甚至连奈特利先生那套正直说教,也不过是绅士阶层自我感动的道德表演。最讽刺的是,当爱玛终于"成长"着接受爱情时,我们看到的不是心灵的觉醒,而是特权阶级的又一次胜利。那些细腻的心理描写像镀金的鸟笼,华丽地禁锢着女性真实的生命体验。合上书页时,突然惊觉奥斯汀的机智讽刺何尝不是另一种残酷:她用幽默的匕首,把整个时代对女性的压迫都雕琢成了可供消遣的装饰画。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