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867234
2025年09月04日
时隔两年再次翻开《曼斯菲尔德庄园》,这种感觉很奇妙。记得第一次接触奥斯汀是在大学选修的英国文学课上,当时被《傲慢与偏见》里机智的对话吸引,一口气读完了她所有作品。唯独这本《曼斯菲尔德庄园》让我读得最慢,也最纠结。当时觉得它太沉闷,主角范妮过于懦弱,远不如伊丽莎白·班纳特那样讨喜。但今年因为要准备一个关于十九世纪英国乡村小说的讲座,不得不重读,没想到这次竟读出了许多新感受。 说来有趣,我对奥斯汀的感情一直很复杂。一方面迷恋她笔下那个精致优雅的乡村世界,一方面又时常被其中隐含的阶级观念刺痛。就像这次重读,我发现自己对埃德蒙这个角色的看法完全改变了。以前觉得他是个完美的绅士典范,现在却觉得他其实挺虚伪的——他对范妮的"关爱"里有多少是真心,又有多少是出于优越感?这种重新发现的过程特别有意思,就像在和自己过去的阅读记忆对话。 说到主角范妮·普莱斯,我必须承认对她的感情依然很矛盾。她确实善良得过分,软弱得让人着急,但这次重读,我忽然理解了她那种近乎病态的敏感从何而来。一个从小被当作"穷亲戚"收养的女孩,在曼斯菲尔德庄园这个精致的牢笼里,除了把自己缩成一团还能怎样呢?特别是读到她在阁楼里独自哭泣的段落,我突然想起自己刚上大学时的惶恐——那种格格不入的感觉,范妮体会得比我深刻多了。 不过最让我惊讶的是,这次重读居然被玛丽·克劳福德圈粉了。以前觉得她就是个典型的反派,现在却觉得她是全书最鲜活的角色。她的刻薄话现在读来简直妙趣横生,特别是讽刺埃德蒙要当牧师那段:"一个男人把自己活成周日讲道词!"天啊,这话放在今天也毫不过时。虽然她的道德观确实有问题,但不得不承认她是整本书里最接近现代女性的角色。要是活在今天,她绝对是个出色的脱口秀演员。 说到写作风格,这本确实是奥斯汀作品里最"重"的一部。没有《傲慢与偏见》的俏皮,也没有《爱玛》的幽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冷酷的观察。特别是描写伯特伦夫人那段,简直是把一个无所事事的贵妇人写活了:"她的生活就像她手中的刺绣,看似精致,实则空洞。"这种笔触让我想起后来哈代写苔丝时的残酷,只不过奥斯汀包裹了一层糖衣罢了。 重读时最打动我的其实是托马斯爵士这个角色。以前觉得他就是个古板的家长,现在却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挣扎。他对范妮的态度转变特别耐人寻味——从最初的施舍者,到最后几乎把她当作救命稻草。特别是他从安提瓜回来后发现家中变故那段,一个强势男人的崩塌写得极其克制却震撼。这种复杂的人性描写,才是奥斯汀真正厉害的地方。 比较遗憾的是,这次重读依然觉得结尾太过仓促。范妮和埃德蒙的结合总让我觉得缺了点什么。也许是因为看多了简·爱的反抗,再看范妮的逆来顺受就特别不痛快。不过转念一想,这也许正是奥斯汀的深意——在那个时代,一个没有财产的姑娘能获得这样的结局已经算是童话了。这种现实与理想的落差,反而让故事更有余味。 特别想提一下书中那些看似闲笔的社交场景描写。比如范妮第一次参加舞会时的窘迫,或者玛丽在钢琴前卖弄才艺的场面,这些细节现在读来特别有画面感。奥斯汀最擅长的就是把最微妙的社交尴尬写得活灵活现,让人一边读一边脚趾抠地。这些段落让我想起自己参加不擅长的社交场合时的感受,只不过范妮的处境比我艰难百倍。 重读过程中有个意外发现:书中对奴隶制的隐晦提及。托马斯爵士在安提瓜的种植园,玛丽对"西印度群岛收入"的轻描淡写,这些细节以前完全没注意。现在想来,曼斯菲尔德庄园的优雅生活,其实是建立在殖民地的血泪之上的。这种暗线让这部看似温和的小说突然有了尖锐的棱角,也让我对奥斯汀的社会洞察力有了新的认识。 最后必须说说亨利·克劳福德这个迷人的反派。他大概是奥斯汀笔下最复杂的男性角色之一,既有魅力又让人不寒而栗。他对范妮的追求过程简直可以当作pua经典案例来分析——从最初的漠视,到发现范妮价值后的狂热追求,每一步都计算得精准。特别是他最后出轨玛丽亚的转折,既意外又合理,完美诠释了什么叫"性格决定命运"。 合上书时,我突然明白为什么这部作品评价如此两极。它就像一杯陈年红酒,初尝苦涩,回味却异常丰富。范妮的被动确实让人着急,但换个角度看,她的坚持何尝不是一种另类的勇气?在这个人人都想当伊丽莎白·班纳特的年代,也许我们都需要一点范妮·普莱斯的韧性。虽然我依然不会把它列为自己最爱的奥斯汀作品,但这次重读确实改变了我对它的成见。有些书就是这样,需要在对的时间重逢,才能读懂其中的深意。
曼斯菲尔德庄园
知书房
曼斯菲尔德庄园
简·奥斯汀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堂吉诃德(第一部)
知书房
堂吉诃德(第一部)
塞万提斯·萨维德拉 著
西班牙拉曼查地方有一位乡绅,酷爱骑士小说,终日捧读,手不诗卷,最后读昏了头脑,竟异想天开,想要做一名游侠骑士,锄强扶弱,行侠仗义,闯荡天下,便自称堂吉诃德,并说服村上一位农夫做他的侍从,乘马持矛,踏上冒险之途。 堂吉诃德满脑子都是骑士书中的人和事,所以,在他的眼中,妓女是贵妇,客栈为城堡;他同风车厮杀,将羊群视为军队;闹了许多笑话,出尽了洋相。他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坚持自己的理想,直到一命归西。 堂吉诃德和侍从桑丘·潘沙主仆二人,一高一矮,一瘦一胖,一个追求理想,一个非常现实,两者形成强烈对比,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又象征人的双重性: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因此,使作品具有普遍和永恒的意义。
胖子和瘦子
知书房
胖子和瘦子
埃米尔·左拉 著
弗洛伦特·奎努 (Florent Quenu),一个在魔鬼岛逃脱监禁的被错误指控的人。回到他的家乡巴黎,弗洛朗发现了一座他几乎不认识的城市,那里的工人阶级流离失所,为宽阔的林荫大道和资产阶级公寓让路。弗洛伦特与他兄弟的家人住在新重建的 Les Halles 市场,很快就陷入了食物和政治的危险漩涡。在市场卖家——鱼贩、熟食、水果女孩和奶酪小贩——之间的阴谋中,以及他们劳动的光荣烹饪成果中,我们看到了“胖子和瘦子”(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巨大差异,以及他们之间不断扩大的鸿沟如何将一座城市压到崩溃的边缘。
克拉丽莎 - 第 6 卷
知书房
克拉丽莎 - 第 6 卷
塞缪尔·理查森 著
这是塞缪尔·理查森经典小说《克拉丽莎》的第6卷。年轻的克拉丽莎·哈洛威遭到不择手段的家人逼迫,要她嫁给一个她厌恶的有钱人。她被骗与风趣潇洒的罗伯特·洛夫莱斯私奔,并寻求他的庇护。然而,洛夫莱斯证明自己是个不可信赖的浪荡子,他含糊其辞地承诺结婚,却同时不断对克拉丽莎进行不受欢迎且愈发粗暴的性侵犯。即便如此,克拉丽莎还是觉得他魅力诱人,她那谨守美德的内心,也夹杂着未曾承认的欲望。《克拉丽莎》通过一系列错综复杂、相互交织的信件展开叙述,深刻而多义地刻画了这对陷入致命吸引的情侣,是一部极具震撼力与感染力的作品。1747年首次出版时便大获成功,至今仍是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精选书评
知书客408583
《曼斯菲尔德庄园》让我看到奥斯汀的深刻底蕴,每一个细节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她笔下的范妮如此真实,那份隐忍与坚持令人动容。这份作品证明奥斯汀不仅是爱情小说家,更是洞察人性的心灵捕手。我为自己能读懂这份深邃而感到骄傲。
曼斯菲尔德庄园
知书房
曼斯菲尔德庄园
简·奥斯汀
知书客874086
"在这个世界上,善良总会战胜邪恶,而温柔的心灵终将得到应有的回报。"简·奥斯汀在《曼斯菲尔德庄园》中通过范妮·普莱斯的故事证明,真正的美德从不张扬,却在静默中闪耀永恒的光芒。这部细腻刻画现实主义与道德成长的作品,既是对19世纪英国社会的精妙解剖,也展现了人类情感中最珍贵的坚守与觉醒。
曼斯菲尔德庄园
知书房
曼斯菲尔德庄园
简·奥斯汀
知书客419223
"如果一个人能对另一个人产生如此持久的影响,那必定是因为品格的力量。" ——《曼斯菲尔德庄园》中范妮·普莱斯的坚韧品质犹如一盏明灯,在奥斯汀精心构建的社会迷宫中熠熠生辉,这部被低估的杰作用最克制的笔触道出了最深刻的人性真相:真正的贵族精神从不彰显于华服美宅,而在于灵魂深处那份不为世俗所动的坚守。
曼斯菲尔德庄园
知书房
曼斯菲尔德庄园
简·奥斯汀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