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566793
2025年09月03日
"凡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
吴子
知书房
吴子
吴起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握奇经
知书房
握奇经
佚名 著
中国古代关于八阵布列的兵书。又称《风后握奇经》、《握机经》、《幄机经》。1卷,380余字。相传书中的经文为黄帝臣风后撰,姜尚加以发挥引申,后来又经汉武帝的丞相公孙弘作解。经文后附有佚名《握奇经续图》一卷,但仅存其目,无图。再后则附晋马隆《八阵总述》一卷。按《七略·兵书略》有“《风后》十三篇,图二卷”。班固《汉书·艺文志》著录曰“依托也”。已定其伪。而《握奇经》之名,汉、隋、唐诸书《艺文志》皆不载。
太公金匮
知书房
太公金匮
吕尚 著
《隋志》子部兵家类著录“《太公金匮》二卷”,即《汉志》道家类著录的《太公》一书中的子目《言》。古人云“藏之金匮”,含有保密之意,兵家言当然是秘密的,故《太公》之《言》得称《太公金匮》。《太公金匮》亦为战国后期齐国稷下学者伪托姜太公所作的兵书(参阅“六韬”条和“太公阴谋”条)。唐马总摘编的《意林》有《太公金匮》二卷,摘录《太公金匮》五条。其一至三条为武王问、太公答的形式,属于政治方面的言论。另两条为哲学家言: (一) “道曰: 微而生,祸自微而成;慎终与始,完如金城。”(二) “行必履正,无怀侥幸;忍之须臾,乃全汝躯;刀利皑皑,无为汝开;源泉滑滑,连旱则绝;取事有常,赋敛有节。”此论确与老子哲学相通,此所以刘歆以之入《兵书略》,而班固将其归入道家类也。盖此书与《六韬》有所不同,既有兵家言,又有哲学家言,并有政治家言。从《意林》可知,《太公金匮》至晚唐犹存。《旧唐书·经籍志》尚于“兵家类”著录《太公金匮》二卷,不知是五代撰修《旧唐书·经籍志》者得见此书,还是照录《隋志》。清人汪宗沂辑有《太公兵法逸文》一卷,其中有注明来自《太公金匮》者。
太白阴经
知书房
太白阴经
李筌 著
《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又称《太白阴经》,道家著作,中国古人认为太白星主杀伐,因此多用来比喻军事,《太白阴经》的名称由此而来。作者为唐朝的李筌。中国古代重要兵书。唐代宗时河东节度使都虞候李筌撰。李里籍未详,《集仙传》道其仕至荆南节度副使、仙州刺史等。全书10卷。现存《墨海金壶》、平津馆影宋抄本等。
精选书评
知书客259949
兵书之奇,武学之巅!妙哉、绝哉、痛快哉!《吴子》可日夜研读,可沙场践悟。治军用此,修身亦用此。将帅可通其精髓,士卒亦能得其要领。顺境时读之如虎添翼,逆境时读之拨云见日。求胜不如知胜,知胜不如谋胜。谋胜之道,尽在此书!比之《孙子》更显实战,论之《六韬》更见锋芒。读罢此书,方知何为真正的兵法大家。
吴子
知书房
吴子
吴起
知书客221172
在书店翻到《吴子》的时候,我原本以为只是一本普通的兵书。但读完后发现它不只是讲打仗的方法。很多人会注意吴起的军事才能,但我更看重他面对失败时的态度。他能承认错误,从头再来。普通人犯错都很难改,何况是带兵的将军。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强者不是永远不犯错,而是犯错后能站起来。
吴子
知书房
吴子
吴起
知书客817857
在书店角落重读这部兵家经典时,多数人折服于吴起的治军之才,我却格外留心那些君臣对答的细节。魏武侯问政时的忐忑,吴起直言不讳的勇气,字里行间都是为政者难得的清醒。自古将领善战者众,而能让君主放下身段聆听逆言的又有几人?读至"内修文德,外治武备"处,忽然惊觉:原来最锋利的兵法,从来不是刀剑,而是那颗不惧犯颜的赤诚之心。
吴子
知书房
吴子
吴起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