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259949
2025年07月05日
兵书之奇,武学之巅!妙哉、绝哉、痛快哉!《吴子》可日夜研读,可沙场践悟。治军用此,修身亦用此。将帅可通其精髓,士卒亦能得其要领。顺境时读之如虎添翼,逆境时读之拨云见日。求胜不如知胜,知胜不如谋胜。谋胜之道,尽在此书!比之《孙子》更显实战,论之《六韬》更见锋芒。读罢此书,方知何为真正的兵法大家。
吴子
知书房
吴子
吴起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尉缭子
知书房
尉缭子
尉缭 著
《尉缭子》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的兵书。《尉缭子》一书,对于它的作者、成书年代以及性质归属历代都颇有争议。一说《尉缭子》的作者是魏惠王时的隐士,一说为秦始皇时的大梁人尉缭。一般署名是尉缭子。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书中杂家类著录《尉缭》29篇,兵形势家类著录《尉缭》31篇。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尉缭子》残简,说明此书在西汉已流行,一般认为成书于战国时代。
司马法
知书房
司马法
姜子牙 著
《司马法》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先秦时期军事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据《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记载:“齐威王(公元前356-前320年)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汉代对《司马法》评价很高。武帝时,“置尚武之官,以《司马兵法》选,位秩比博士”。(见苟悦《申鉴·时事篇》)司马迁称道《司马法》“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如其文也。”(见《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当时《司马法》共一百五十五卷。
历代兵制
知书房
历代兵制
陈傅良 著
中国古代最早的专论兵制的军事著作。南宋孝宗时陈傅良撰。共8卷,约4万字。该书按照朝代顺序,记述自西周到北宋的兵制。对西周的乡遂井田兵农合一制,汉代的京师兵、地方兵,隋、唐的府兵,唐代的骑、禁军,以及兵制的继承、发 展也有所论述。有关历代兵员征集办法,兵役、徭役情况,军功爵赏,兵员数额,军费开支,战争状况等亦有记述。对其中重要内容,还加以评论。如在兵农关系上赞赏兵农合一,寓兵于农;在征调问题上,主张爱惜民力反对征调无度;在统御关系上,强调权限分明,既要保证“强干弱枝”,反对“诸王擅兵”,又要保证将领必要的指挥权,反对“兵无专主,将无重权”;在练兵问题上,主张号令严明,严加考核,选拔优秀,反对“练习不精”,等等。 该书对北宋兵制的流弊,言之尤详,旨在通过古今兵制对比,以针对南宋将弱兵骄,冗兵充斥,军费浩繁的现实,提供改革兵制的借鉴,以贯彻其兵要少但要至精的主张。《历代兵制》作为论述中国古代兵制的第一部专著,对后世有不可低估的指导作用,其学术价值至今仍值得重视和探讨。
精选书评
知书客817857
在书店角落重读这部兵家经典时,多数人折服于吴起的治军之才,我却格外留心那些君臣对答的细节。魏武侯问政时的忐忑,吴起直言不讳的勇气,字里行间都是为政者难得的清醒。自古将领善战者众,而能让君主放下身段聆听逆言的又有几人?读至"内修文德,外治武备"处,忽然惊觉:原来最锋利的兵法,从来不是刀剑,而是那颗不惧犯颜的赤诚之心。
吴子
知书房
吴子
吴起
知书客216588
糟书,兵法之糟粕。假大空,虚张声势。可以当反面教材看,可以当笑话看。白天看浪费时间,晚上看影响睡眠。将军看了误事,士兵看了丧胆。打仗时不实用,和平时更没用。与其研究《吴子》,不如研究《孙子》。学兵法要找对人,读书要读真经典。《吴子》就是本烂书,浪费纸墨浪费钱。
吴子
知书房
吴子
吴起
知书客377975
吴子这本书讲的是打仗的方法,内容很全面。作战和防守的要点都有详细说明。吴起一生带兵打仗,没有失败过。进攻和防守的道理他都懂。所以能够百战百胜。水从高处流下来,力量就会很大。火从干燥的地方烧起来,速度就会很快。打仗也是这样,要抓住有利时机。每次决策都是正确的。将军和士兵配合得好,就能打胜仗。
吴子
知书房
吴子
吴起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