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377975
2025年06月23日
吴子这本书讲的是打仗的方法,内容很全面。作战和防守的要点都有详细说明。吴起一生带兵打仗,没有失败过。进攻和防守的道理他都懂。所以能够百战百胜。水从高处流下来,力量就会很大。火从干燥的地方烧起来,速度就会很快。打仗也是这样,要抓住有利时机。每次决策都是正确的。将军和士兵配合得好,就能打胜仗。
吴子
知书房
吴子
吴起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太公阴谋
知书房
太公阴谋
吕尚 著
《隋书·经籍志》子部兵家类著录:“《太公阴谋》一卷。”撰者自注云:“梁六卷。梁又有《太公阴谋》三卷,魏武帝解。”盖《太公阴谋》梁时尚有六卷,而撰修《隋志》时只剩一卷。云“梁又有《太公阴谋》三卷,魏武帝解”乃魏武帝《解〈太公阴谋〉》三卷。该书乃战国后期齐国稷下学者伪托姜太公(姜尚)所作的一部兵书。《汉志》的《诸子略》道家(刘歆《七略》入《兵书略》)著录:“《太公》二百三十七篇,《谋》八十一篇,《言》七十一篇,《兵》八十五篇。”《兵》即《太公六韬》,《言》即《太公金匮》,《谋》即《太公阴谋》。“兵事”之权谋当然秘密,自然其“谋”可称为“阴谋”(“阴”的古义有隐晦、秘密之义),如《战国策·秦策》二:“张仪反(返)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史记·吕不韦列传》:“太后乃阴厚使主腐者吏,诈论之,拔其须眉为宦者,遂得侍太后。”上条论证《六韬》为战国后期齐国稷下学者伪托姜太公之作,从原则上说那些证据也是考证《太公阴谋》的证据。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十一于辨证《六韬》中云:“《汉志》著录之例,只以著书之人题其书,而不别著书名,《老子》不名《道德经》,《淮南》不名《鸿烈》,《蒯子》不名《雋永》,故《太公》之书不名《六韬》《阴谋》《金匮兵法》等也,至《隋志》乃著之耳。”其言甚是。唐元和(公元806—820年)前后马总摘编《意林》有《太公六韬》六卷、《太公金匮》二卷,而无《太公阴谋》,盖经安史之乱而亡佚。清人汪宗沂辑有《太公兵法逸文》一卷。其中有注明为《太公阴谋》之逸文者。
鬼谷子注
知书房
鬼谷子注
陶弘景 著
梁陶弘景注。三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玄部。参校版本:一、四库全书文渊阁本(简称《四库》本)。二、嘉庆十年江都泰氏刻本(简称嘉庆本)。
美芹十论
知书房
美芹十论
辛弃疾 著
兵书。又称《御戎十论》。宋代辛弃疾撰。乾道元年(1165年),辛弃疾上奏分析宋、金形势,提出抗金主张的美芹十论1卷。其中审势、察情、观衅3论,言客观上金之可胜。其余自治、守淮、屯田、致勇、防徵、久任、详战7论,则言主观上宋之能胜。
精选书评
知书客817857
在书店角落重读这部兵家经典时,多数人折服于吴起的治军之才,我却格外留心那些君臣对答的细节。魏武侯问政时的忐忑,吴起直言不讳的勇气,字里行间都是为政者难得的清醒。自古将领善战者众,而能让君主放下身段聆听逆言的又有几人?读至"内修文德,外治武备"处,忽然惊觉:原来最锋利的兵法,从来不是刀剑,而是那颗不惧犯颜的赤诚之心。
吴子
知书房
吴子
吴起
知书客777987
在书店里翻到《吴子》,随手一翻就停不下来。很多人只看到吴起的军事才能,我想说的是他能被魏文侯重用更值得琢磨。那时候有本事的人很多,但能像他这样既会打仗又能治国的实在少见。魏文侯能放下架子用这个出身低微的人,说明眼光确实不一样。看历史不能只看表面,要想想背后的道理。吴起这本书不长,但每句话都实在,这才是真本事。
吴子
知书房
吴子
吴起
知书客221172
在书店翻到《吴子》的时候,我原本以为只是一本普通的兵书。但读完后发现它不只是讲打仗的方法。很多人会注意吴起的军事才能,但我更看重他面对失败时的态度。他能承认错误,从头再来。普通人犯错都很难改,何况是带兵的将军。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强者不是永远不犯错,而是犯错后能站起来。
吴子
知书房
吴子
吴起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