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878715
2025年09月03日
这本书在自然文学圈子里被捧得很高,说什么"当代《瓦尔登湖》",搞得我好奇得不行。说实话,买之前我犹豫了好久,毕竟现在这种打着"生态写作"旗号的书实在太多了。最后还是在书店随手翻了几页,被里面描写真菌的那段吸引才决定买下。 读完之后,我的感受很复杂。作者确实在森林里蹲了整整一年,这份执着值得肯定。但要说这本书有多颠覆认知,我觉得实在言过其实了。那些所谓的"惊人发现",比如树木之间会通过菌根网络传递信息,在生态学界早就不算什么新鲜事了。作为一个经常看科普文章的读者,书里大部分内容给我的感觉都是"哦,这个我知道"。 最让我困惑的是作者的写作方式。他坚持用"一平方米"的观察视角,这个创意本身很有意思,但执行起来却显得刻意又做作。比如描写一片落叶要花上三四页的篇幅,这种过度铺陈的写法读起来实在累人。我理解他想传达微观世界的奇妙,但问题是我们真的需要知道每片叶子上有多少个气孔吗?这种近乎偏执的细节描写,反而让阅读体验变得支离破碎。 书里对"科学观察"的标榜也让我产生怀疑。作者总强调自己是以科学家身份在记录,但整本书里充斥着大量主观感受和诗意想象。比如他把地衣比作"星外来客",把真菌菌丝称作"地下互联网",这些比喻固然生动,但和严谨的科学观察实在相去甚远。更让我别扭的是,他常常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观察对象上,给昆虫和植物赋予拟人化的心理活动,这种写法在文学创作中无可厚非,但标榜科学客观性就有些名不副实了。 说到生态保护的主题,作者的态度也让人捉摸不透。他一边谴责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一边又享受着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最讽刺的是,书中提到他为了观察夜间生物,特意带了强光手电筒——这难道不是对野生动物的干扰吗?这种言行不一的表现,让我怀疑他所谓的"生态意识"到底有多少真诚的成分。 不过必须承认,书中有些段落确实打动了我。比如描写冬季森林的那一章,那种万物沉寂的氛围感拿捏得很到位。还有关于橡树与松鼠共生关系的分析,既通俗易懂又引人深思。可惜这样的亮点在全书中所占比例实在有限,更多时候我都在冗长的描述中昏昏欲睡。 最让我失望的是,这本书对真正的环境危机几乎避而不谈。气候变化、物种灭绝这些紧迫议题都被轻描淡写地带过,反而大篇幅描写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作为一本出版于21世纪的生态著作,这种避重就轻的态度实在难以令人满意。相比之下,我更喜欢那些直面环境问题、提出切实解决方案的作品。 这本书的流行现象本身就值得玩味。它满足了都市人对"亲近自然"的想象,却不必真正走出舒适区。读者可以通过文字体验"森林探险"的刺激,又不必忍受蚊虫叮咬和泥泞小路。这种安全的冒险,或许正是它在都市白领中广受欢迎的原因。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杯兑了水的果汁——看似健康自然,实则寡淡无味。它确实提供了一些有趣的自然观察,但远没有宣传的那么深刻。如果你对生态学完全陌生,可能会觉得耳目一新;但如果你已经具备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可能会像我一样感到些许失望。不过话说回来,能让更多人关注森林生态总是好事,只是别把这本书当成生态文学的巅峰之作就好。
看不见的森林:林中自然笔记
知书房
看不见的森林:林中自然笔记
戴维·乔治·哈斯凯尔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人体简史
知书房
人体简史
比尔·布莱森 著
你的身体30亿岁了! 一部从头讲到脚、从里讲到外、从30亿年前讲到今天的人体百科全书! 从30亿年前漂浮在浅海里的单细胞斑点开始,制造你身体的基因就已经存在了。这些基因可能来自水里的鱼、天上的鸟,甚至已经灭绝了的恐龙,经历了漫长的30亿年,才造就了现在这个独一无二的你: 你是唯一有下巴的动物;是唯一会因为情感而流泪的生物;也是唯一把空气和食物送往同一条通道的哺乳动物。 你的眉脊不再向前凸起,取而代之的是风度翩翩的小眉毛; 你的身体保有在树上睡觉的记忆,所以你在床上睡觉也不会掉下来; 你的大脑比一万年前小了很多,但它30秒处理的信息比哈勃望远镜30年的还多; 你的拇指比黑猩猩多了三块小肌肉,所以你能更有力地抓握工具,从而创造出伟大的人类文明…… 然而,30亿年进化的结果并不全是好的,今天我们的很多痛苦也都跟这个漫长历程有关: 直立行走让我们常年承受背痛和膝盖痛之苦; 为了行动更方便,我们的骨盆变小,成了自然界中分娩最痛苦的生物; 人类进化的速度永远赶不上病毒变异的速度,所以我们面对病毒永远手足无措; 癌症更是进化的代价,因为没有细胞的变异,我们就永远不会得癌症…… 翻开本书,从单细胞斑点讲起,看看30亿年来你的身体的进化史!
基因传
知书房
基因传
悉达多·穆克吉 著
在整个20世纪,有三项颠覆性的科学概念和技术应用把人类社会引领到新的历史阶段:“原子”的发现带来物理学的革命,“字节”的发现带来互联网的革命,“基因”的发现带来生物学的革命。 基因既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也是一切生物信息的基础,破解了基因的运行机制,也就破 解了生命的奥 秘,人类的病理、行为、性格、疾病、种族、身份、命运也就有了更新的答案。如今,基因测序、基因克隆等基因技术迅速发展,人类基因组计划也完成了全部人类基因的比对与测序工作,人类征服基因的时代已经到来。 《基因传》罕见地完整讲述了基因理论的起源、发展和未来,按照时间顺序和故事情节展开,是一部反映基因发展史的传记。《基因传》也是一部科学家们在探究基因奥秘的过程中攻坚克难的故事,像侦探小说一样,以科学家们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为线索步步深入,既深入浅出地梳理了基因理论的脉络,又真实记录了科学家们的合作与斗争、成功与失败。《基因传》也讲述了基因理论被政治歪曲利用导致的历史灾难和教训,以及基因技术与制度、文化、伦理、道德的冲撞和博弈。有精彩故事,有人性纠葛,有历史进退,《基因传》是一部有温度的、叙事高超的科普通识读物。 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无限接近生命的真相,当我们能够掌控和改造人类基因时,“人类”的概念也许将从根本上发生改变,后人类时代正在来临。《基因传》所讲的故事,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达尔文与现代科学
知书房
达尔文与现代科学
A.C.西沃德 著
A.C.西沃德主编的《达尔文与现代科学》是20世纪初为纪念达尔文百年诞辰暨《物种起源》发表五十周年编纂的论文集。这部跨学科巨著汇集全球顶尖学者的研究成果,系统梳理达尔文理论在生物学、哲学及人文学科等领域的深远影响,阐明其思想对现代科学范式的持久塑造力。开篇序言揭示编纂宗旨:通过学术共同体的集体智慧,既礼赞达尔文革命性贡献,又直面当时科学界对其理论体系的争议与反思。英国皇家学会主席约瑟夫·道尔顿·胡克爵士的导言信特别强调,全书将追溯达尔文与前人学术脉络的承继关系,剖析自然选择学说与生物进化思想的历时性演变,并解构这些理论在跨学科场域引发的认知变革。这些基础性论述为后续各章深入探讨达尔文遗产的多维面向奠定学理框架,完整呈现进化论如何持续滋养现代科学研究的各个维度。
精选书评
知书客626445
这本书我看了一遍又一遍。 哈斯凯尔写得真好。 他把森林里的小故事讲得特别明白。 我每次看都有新发现。 书里说的那些小事,以前我都没注意过。 他把树叶、虫子、鸟叫都写活了。 看完后我去公园散步,发现世界都不一样了。 这就是一本好书该有的样子。 我推荐给朋友,他们都说好。 你要是喜欢大自然,一定要看。
看不见的森林:林中自然笔记
知书房
看不见的森林:林中自然笔记
戴维·乔治·哈斯凯尔
知书客213544
达尔文的航海日记写得很无聊。大部分内容都是记录当地天气和动植物。他能发现进化论是因为运气好。他根本不懂怎么和人打交道。原住民的痛苦在他眼里只是研究对象。日记里看不到他对弱者的同情。他写的科学观察很细致,但对人性的描写很冷漠。这本书让我失望。科学家可以冷静,但不能冷血。达尔文把活生生的人当成了标本。
比格尔号航海日记
知书房
比格尔号航海日记
查尔斯·达尔文
知书客902851
神性闪烁,却难掩学术严谨。朗以人类学框架精心重构古代信仰体系,文中详实的案例与缜密分析并存,展现出惊人的知识储备。他将神话作为人类心理密码来解读的手法尤为惊艳,文本偶尔流露的维多利亚式笔调反而增添了独特韵味。阅读时需保持耐心,那些层层递推的论证常令人拍案。
神话、仪式和宗教 - 第1卷
知书房
神话、仪式和宗教 - 第1卷
安德鲁·朗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