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574615
2025年09月04日
这本《王子与贫儿》在书店显眼处摆了整整三个月,每次路过都能看到它金灿灿的书腰上写着"马克·吐温经典之作"。终于在一个加班的雨夜,我鬼使神差地把它带回了家。说实话,最初吸引我的不过是那个充满戏剧性的身份互换设定——一个王子和一个乞丐阴差阳错交换了人生,这听起来就像现在流行的网文套路。 但读完后我不得不承认,马克·吐温的笔触远比想象中锋利得多。他用这个看似童话的故事,把当时英国社会的虚伪面具撕得粉碎。最让我不适的是书中对司法制度的描写,那些法官们戴着假发,穿着华服,却对底层人民的苦难视而不见。汤姆在贫民窟里饿得啃树皮时,王室厨房里正在把成筐的面包倒进泰晤士河——这个细节像刀子一样扎在我心上,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看到的贫困山区儿童和城市食物浪费的新闻,原来这种讽刺跨越了几个世纪依然成立。 爱德华王子的遭遇更是让人啼笑皆非。当他失去王子的身份后,那些曾经对他卑躬屈膝的臣子们立刻换了一副嘴脸。这个情节让我想起职场里某些见风使舵的同事,领导在时端茶递水,领导调职后连招呼都懒得打。吐温把人性中的势利写得入木三分,读着读着就会不自觉地联想到现实中的种种遭遇。 最让我愤怒的是书中对贫民窟的描写。吐温用近乎残忍的笔调刻画了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为半块发霉的面包可以出卖尊严,为一件破棉袄可能搭上性命。而所有这些苦难,在贵族们眼中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这种阶级固化的描写让我想起最近很火的"寒门难出贵子"的讨论,原来早在维多利亚时代,社会流动的通道就已经被堵死了。吐温故意让王子体验民间疾苦的设定,现在看来更像是对特权阶级的辛辣嘲讽——如果没有这场意外,爱德华永远都不会知道他的子民过着怎样的生活。 书中对宗教虚伪的揭露也让我拍案叫绝。那些道貌岸然的神职人员,一边宣讲着"众生平等"的教义,一边对衣衫褴褛的乞丐避之不及。这种矛盾在汤姆冒充王子期间表现得尤为明显——当他穿着华服时,主教们争相为他祝福;而真正的爱德华穿着破衣服时,连教堂的门都进不去。这种讽刺让我想起去年某位名人信佛却炫富的新闻,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不过必须承认,吐温的批判虽然犀利,但解决方案却显得过于理想化。结尾处爱德华因为这段经历就变成了明君,这种转变未免太过轻易。现实中特权阶级真的会因短暂体验民间疾苦就改变立场吗?看看现在某些富二代做公益摆拍的样子,答案恐怕不容乐观。这让我觉得吐温还是太善良了,或者说他对人性还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 合上书时,窗外的雨还在下。我突然意识到,这本书最可怕的地方在于——虽然写的是16世纪的英国,但里面的每一个讽刺都能在当下找到对应。阶级固化、司法不公、宗教虚伪、人性势利...这些顽疾就像书页间的灰尘,轻轻一抖就会在阳光下现形。也许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它像一面不会说谎的镜子,照出我们最不愿意承认的真相。 说实话,我不确定是否会推荐这本书给朋友。它读起来并不愉快,就像被迫喝下一杯苦涩的良药。但如果你有勇气直面社会的阴暗面,想看看一百多年前的大文豪如何用幽默包裹愤怒,那么这本《王子与贫儿》确实值得一读。只是要做好准备,合上书后可能会对现实产生新的、不那么美好的认识。
王子与贫儿
知书房
王子与贫儿
马克・吐温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洪水
知书房
洪水
埃米尔·左拉 著
62 岁的路易斯·鲁比厄 (Louis Roubieu) 将他家族期待已久的繁荣视为上帝对他在这片土地上多年艰苦辛勤劳的回报。然而,最初从他们雄伟的农舍的窗户观察到的正是上帝的丰沛雨水,不仅对他们的生计而且对他们的生命构成了可怕的威胁。
堂吉诃德(第二部)
知书房
堂吉诃德(第二部)
塞万提斯·萨维德拉 著
西班牙拉曼查地方有一位乡绅,酷爱骑士小说,终日捧读,手不诗卷,最后读昏了头脑,竟异想天开,想要做一名游侠骑士,锄强扶弱,行侠仗义,闯荡天下,便自称堂吉诃德,并说服村上一位农夫做他的侍从,乘马持矛,踏上冒险之途。 堂吉诃德满脑子都是骑士书中的人和事,所以,在他的眼中,妓女是贵妇,客栈为城堡;他同风车厮杀,将羊群视为军队;闹了许多笑话,出尽了洋相。他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坚持自己的理想,直到一命归西。 堂吉诃德和侍从桑丘·潘沙主仆二人,一高一矮,一瘦一胖,一个追求理想,一个非常现实,两者形成强烈对比,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又象征人的双重性: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因此,使作品具有普遍和永恒的意义。
圣诞颂歌
知书房
圣诞颂歌
查尔斯·狄更斯 著
该小说主要讲的是一个吝啬鬼的故事。 一个吝啬鬼积攒了很多钱,然而他却不舍得为职员的炉火加一块儿煤,他的侄子好意的邀请他参加圣诞夜的晚会,他却认为侄子是为了占他的便宜而推辞,社会活动者请他为穷人施舍一点圣诞的饭菜,也被他无情地断然拒绝。他晚上回到了家,夜幕里他看见了一张鬼脸,这真的是鬼?还是他的幻像?然而,鬼的出现却使他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精选书评
知书客661793
《王子与贫儿》讲身份互换,但这个故事太假。王子变乞丐后很快适应底层生活,乞丐当上王子马上学会宫廷礼仪,这不可能。现实中贫富差距不仅是衣服和地位,还有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吐温把复杂的社会问题简化成童话,让人误以为改变命运很容易。实际上穷人要突破阶层壁垒很难,富人也不会真心理解底层苦难。这本书用幻想掩盖现实,不值得推崇。
王子与贫儿
知书房
王子与贫儿
马克・吐温
知书客218180
读了《汤姆叔叔的小屋》,我特别难过。汤姆叔叔是个好人,但他被卖来卖去,最后死了。这本书让我明白奴隶制有多可怕。伊丽莎带着孩子逃跑的描写很紧张。乔治最后反抗的情节让人解气。斯托夫人写得真好,她把奴隶的痛苦都写出来了。这本书让人思考什么是正义。我觉得每个人都要读读这本书,知道自由有多重要。
汤姆叔叔的小屋
知书房
汤姆叔叔的小屋
哈里特·比彻·斯托
知书客196340
“只要还有权力存在的地方,就没有自由可言;只要还有压迫存在的地方,就没有真正的幸福。”——在斯托夫人笔下,汤姆叔叔的悲剧既是个人命运的挽歌,更是对整个奴隶制度的血泪控诉。这部小说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它撕开了美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更在于它用最朴素的叙事证明:人性的光辉,即使在最绝望的深渊里也永不熄灭。
汤姆叔叔的小屋
知书房
汤姆叔叔的小屋
哈里特·比彻·斯托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