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633182
2025年08月01日
司马相如的《大人赋》展现了他非凡的才华,后人读来无不叹服。他描绘的场景宏大壮丽,笔下的气势磅礴有力,让人心生向往。这篇作品不仅体现了他的文学功力,还传递了深厚的思想内涵。文字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堪称汉代辞赋的典范。司马相如通过这篇赋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读后令人深受感染。他的成就足以让后人为之自豪,不愧为一代文豪。
大人赋
知书房
大人赋
司马相如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扬子云集
知书房
扬子云集
扬雄 著
六卷。汉扬雄(前53—18)撰。扬雄,字子云,名扬雄或作扬雄。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其生平详见《方言》条。著有《琴清英》、《训纂篇》、《方言佚文》、《扬子法言》等。据《汉书·艺文志》、《隋书·经藉志》、《新唐书·艺文志》皆著录有扬雄集五卷。原本宋时已佚。宋人愈乃从《汉书》、《古文苑》等书中辑其文四十篇,编次为五卷。明万历间郑朴复加辑录,增益篇章,分为六卷。清代修纂《四库全书》即用此本。卷首有万历二十三年(1595)九月郑朴序。全书分为六卷,卷一为《法言》;卷二为《太玄经》;卷三为《方言》;卷四为《上书》,收《谏不受单于朝书》、《答刘歆书》、《答茂陵郭威》、《答谭桓》、《剧秦美新》,又收《解难》、《解嘲》;卷五为赋、颂,赋收《甘泉赋》、《长杨赋》、《羽猎赋》、《河东赋》、《蜀都赋》、《太玄赋》及《反骚》等;卷六为箴、诔、连珠,纪、记等,箴收十二州牧箴和十九官箴,诔只《元后诔》一篇,连珠亦仅一篇。纪、记有《蜀王本纪》、《蜀记》及《琴清英》等。阙文篇目附于书后,如《训纂》、《家谍》、《绣补灵节龙骨铭诗三章》等。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题为《扬侍郎集》(扬雄仕汉为黄门侍郎),不收《太玄》、《法言》、《方言》,而收其文五十八篇。扬雄是汉赋的代表作家之一。他作赋以司马相如为法式,故其《长杨》、《甘泉》等诸赋,在气度与格局上皆有追攀、模仿《上林》、《子虚》的倾向。长于模仿而缺乏创造,这正是扬雄赋即此书的缺点。此书有《四库全书》本。
浮生六记
知书房
浮生六记
沈复 著
《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字三白,号梅逸)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最早以稿本流传,杨引传于苏州冷摊上购得仅存前四卷〈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的残本,托付在上海申报馆工作的妹夫王韬在清光绪四年(1878年)出版,收入《独悟庵丛钞》中,乃此书初刻本。卷首有管贻萼、潘麐生所题的诗,以及杨引传的序、王韬跋。其后各版本皆以之为底本。民国24年(1935年)上海世界书局《美化文学名著丛刊》中的《浮生六记足本》,将王均卿在冷摊购得的第五、六卷〈中山记历〉、〈养生记道〉载入。1970、80年代,台湾学者吴幅员、杨仲揆及中国学者陈毓罴等人先后考证王均卿购得的两卷为伪作,今已成学术界共识。伪作者为黄楚香。
二京赋
知书房
二京赋
张衡 著
辞赋名篇。东汉张衡作。《文选》见载。二京,指汉西京长安与东京洛阳。《后汉书·张衡传》云:“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仍成。”一说:“昔班固覩世祖迁都于洛邑,惧将必逾溢制度,不能遵先圣之正法也,故假西都宾盛称长安旧制,有陋洛邑之议,而为东都主人折衷以答之。张平子薄而陋之,故更造焉”(《艺文类聚》载《西京赋·序》)。上篇《西京赋》,假借凭虚公子之口,先状西京地理形势之优越、高祖之定都,随即从各方极力铺陈西京的豪华奢靡:宫廷建筑的宏伟、城廓宅第的宽整、市场的繁荣、商贾的欺诈、游侠辩士的豪为、郊畿的殷富,及上林禁苑的游猎水嬉、百戏淫乐等。下篇《东京赋》则借安处先生之言,追溯历史,从周姬之末“政用多僻”,到西秦“思专其誃”的破灭,再历数两汉各代帝王,赞美了汉高祖、文帝、武帝、光武帝等的文治武功,又极状洛阳形胜,汉室仪轨等。《西京》意在讽谏,暴露了王室的腐败,反映了某些社会现实;《东京》旨在陈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宏伟抱负。文章描摹宏富,变化多端,辅陈夸张,跌宕有致,议论真切。晋夏侯湛《张平子碑》称其“《二京》、《南都》,所以赞美畿辇者与雅颂争流,英英乎其有味与。”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云:“张衡《二京》,迅拔以宏富。”文章旨在超出《两都》,极力追求完备,铺叙夸饰之不足,则继以风发议论,成为京都大赋长篇之极轨。既是汉代最后一篇京苑大赋,也是前人赋宫殿游猎山川京城的集大成之作。
精选书评
知书客629948
有人从《大人赋》中读出"乘云气,御飞龙"的飘逸想象。有人却读出"游乎四海之外"的精神追求。我读了《大人赋》,感觉像是在听一位智者讲述天地之道,让我明白生命可以超越现实的束缚。 这篇赋展现了汉代文人的思想境界。在物质丰富的当下,我们更需要这种超脱的胸怀。中华文化的深度与广度,正是民族自信的根基。
大人赋
知书房
大人赋
司马相如
知书客215543
怪哉,这《大人赋》当真值得捧上神坛?司马相如的妙笔生花,却难掩绵延不绝的堆砌之感。颂仙则仙,道神则神,看似气象万千,实则虚浮若梦。得意时看了嫌其夸饰,失意时读了更觉虚无。帝王或喜其宏丽,草民独厌其矫饰。求仙不如求实,慕道不如慕真。这飘飘欲仙的文字,能解人间几分饥渴?
大人赋
知书房
大人赋
司马相如
知书客133760
有人读《大人赋》觉得司马相如在写神仙境界,充满浪漫想象。可我每次读都特别困惑,不明白为什么他要把汉武帝夸成这样。那些华丽的辞藻堆砌在一起,读起来很费劲。我知道汉代赋体讲究铺陈排比,但通篇都在歌颂皇帝的威严,实在很难让人产生共鸣。有时觉得这些文字更像是奉命而作的应景文章,而不是发自内心的创作。
大人赋
知书房
大人赋
司马相如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