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252754
2025年09月04日
最近偶然翻到洪迈的《容斋随笔》,这本书在书架上放了很久,一直没敢翻开。以前总觉得古人写的书离我们太远,读不懂,也没必要读。但最近生活里遇到很多想不明白的事,工作上卡在一个位置升不上去,家里老人身体也不好,整个人特别迷茫。 书里有一段讲"人生如寄"。以前觉得这句话就是文人的矫情,现在才懂是什么意思。我们总以为自己在掌控生活,其实大部分时候都是被推着走。洪迈写宋朝那些官员,今天还在京城风光,明天就被贬到偏远地方。这种无常感特别真实,就像现在公司突然裁员,谁也不知道下一个会不会轮到自己。 书里还提到"知命不忧"。这话听起来很轻松,做起来太难。我每天加班到半夜,就为了多挣点钱让家人过得好些,结果体检报告出来一堆问题。洪迈笔下那些古人也是这样,明明知道命运无常,还是拼命往上爬,最后摔得遍体鳞伤。这种矛盾现在看特别明显,我们明知道拼命工作伤身体,可还是停不下来。 最触动我的是书中说"随遇而安"。这个词以前觉得很消极,现在觉得可能是唯一出路。洪迈记载的那些小人物,有的被贬后反而写出好文章,有的丢了官却活得比以前开心。这让我想到公司里被裁的同事,有的后来创业成功了,有的找到更适合的工作。也许人生就是这样,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转弯会遇到什么。 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古人面对的困境和我们今天其实差不多。他们也为前途发愁,为生活焦虑,为不确定的未来迷茫。不同的是,他们把这些思考写下来,留给后人看。现在我才明白,读书不是为了找答案,而是知道原来大家都一样困惑。
容斋随笔
知书房
容斋随笔
洪迈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百家姓
知书房
百家姓
佚名 著
《百家姓》是一部关于汉字姓氏的作品。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要因素。《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主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湘山野录
知书房
湘山野录
文莹 著
笔记。宋释文莹著。三卷。此书作于荆州之金銮寺,故以“湘山”为名。成于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其内容主要记录了北宋前期的一些见闻杂事,涉及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活动。对于当时朝廷的黑暗、官吏的残暴无知,都有所揭露。由于作者是僧人,所以书中也记述了不少鬼神佛道的怪异故事。作者还记述了著名的文学家李煜、徐铉、石介、柳开、王禹偁、魏野、杨亿、寇準、范仲淹、石延年、晏殊、欧阳修、苏舜钦等人的轶文轶事,是文学研究的重要资料。《宋史·艺文志》著录此书为三卷,《郡斋读书志》卷三下著录为四卷。今传本皆为三卷,附《续录》一卷。有《津逮秘书》、《学津讨原》、《说库》、《学海类编》、《古书丛刊》、《择是居丛书初集》、《四库全书》等本以及1984年中华书局点校本。
朱子家训
知书房
朱子家训
朱用纯 著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全文仅524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精选书评
知书客244140
《容斋随笔》号称宋人笔记之冠,但翻看几篇就觉得不对劲。洪迈喜欢炫耀学问,动不动就引用冷僻典故,有时候连他自己都没搞明白。有些内容纯粹是道听途说,比如对王安石的评论明显带着偏见。全书结构松散,说是随笔,其实就是东拉西扯。最可笑的是他总摆出一副高人姿态,但很多观点现在看来很幼稚。这本书被捧得太高了,实际价值恐怕要打折扣。
容斋随笔
知书房
容斋随笔
洪迈
知书客753876
"文章一小技,于道未为尊"——洪迈笔下看似随意实则精深的文字,恰如宋人案头一盏清茶,初品平淡无奇,细酌方觉其味隽永。这部被历代文人奉为枕边宝典的笔记体著作,以闲适之笔写尽天地之理,在零金碎玉般的札记中,藏着整个宋代士大夫的精神图谱。
容斋随笔
知书房
容斋随笔
洪迈
知书客695864
洪迈的《容斋随笔》记述的内容很广,有考证也有议论。他的学问很渊博,见解也有独到之处,但有时候显得琐碎。他把各种典故、轶事都记下来,对研究宋代历史是很有用的材料。不过他的议论偶尔会让人觉得牵强,不够严谨。这本书的价值在于保存了很多其他书里没有的资料,可以当作工具书来看。总体上说,他的记录比他的分析更有参考价值。
容斋随笔
知书房
容斋随笔
洪迈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