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695864
2025年07月31日
洪迈的《容斋随笔》记述的内容很广,有考证也有议论。他的学问很渊博,见解也有独到之处,但有时候显得琐碎。他把各种典故、轶事都记下来,对研究宋代历史是很有用的材料。不过他的议论偶尔会让人觉得牵强,不够严谨。这本书的价值在于保存了很多其他书里没有的资料,可以当作工具书来看。总体上说,他的记录比他的分析更有参考价值。
容斋随笔
知书房
容斋随笔
洪迈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刘子
知书房
刘子
佚名 著
亦称《刘子新论》、《新论》等。初见于《隋书·经籍志》。新、旧唐书著录并题为刘勰撰。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说:“北齐刘昼、孔昭撰,唐袁孝政注。或以为刘勰,或以为刘孝标,未知孰是。”但《宋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提要》等多认为是刘昼所撰。十卷五十五篇。“泛论治国修身之要,杂以九流之说”。评论儒家,说他们“顺阴阳之性,明教化之本,游心于六艺,留情于五常,厚葬文服,重乐有命;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尊教其道。然而薄者流广文繁,难可穷究也”(《九流》)。以为九流之中,儒与道是最重要的两派。提倡诵读儒家经书,说“不游六艺,不知智之源”(《崇学》)。主张遵循儒家礼教和道德规范,提出治世之人“宜以礼教为先”(《九流》),说“忠孝仁义,德之顺也;悖傲无礼,德之逆也”(《思顺》),指出统治者必须“以仁爱为本,不以苛酷为先。宽宥刑罚,以全人命,省彻徭役,以休民力”(《爱民》),欲以儒家学说弥补道家思想之不足。有《文津阁》本等。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刘子集校》。
梦溪笔谈
知书房
梦溪笔谈
沈括 著
《梦溪笔谈》,或称《笔谈》,是中国北宋沈括所作的笔记体著作,原有26卷,分17门,题材广泛,记录作者所见所闻及研究心得,当中有三分一以上的内容,叙述有关科学技术的各方面先进成就,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地理、医药和乐律等各范畴,使本书成为中国科技史研究的重要著作和珍贵资料。科技以外,《梦溪笔谈》记下沈括仕途生涯中的见闻、相关知识及对政策的检讨,也记载作者在考古学、美术与音乐方面的研究心得,以及作者耳闻目睹的各种不可思议的怪异事情。1956年出版的《梦溪笔谈校证》合《梦溪笔谈》原书、《补笔谈》及《续笔谈》共30卷,分609条,是目前学术界使用的标准版本。
湘山野录
知书房
湘山野录
文莹 著
笔记。宋释文莹著。三卷。此书作于荆州之金銮寺,故以“湘山”为名。成于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其内容主要记录了北宋前期的一些见闻杂事,涉及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活动。对于当时朝廷的黑暗、官吏的残暴无知,都有所揭露。由于作者是僧人,所以书中也记述了不少鬼神佛道的怪异故事。作者还记述了著名的文学家李煜、徐铉、石介、柳开、王禹偁、魏野、杨亿、寇準、范仲淹、石延年、晏殊、欧阳修、苏舜钦等人的轶文轶事,是文学研究的重要资料。《宋史·艺文志》著录此书为三卷,《郡斋读书志》卷三下著录为四卷。今传本皆为三卷,附《续录》一卷。有《津逮秘书》、《学津讨原》、《说库》、《学海类编》、《古书丛刊》、《择是居丛书初集》、《四库全书》等本以及1984年中华书局点校本。
精选书评
知书客753876
"文章一小技,于道未为尊"——洪迈笔下看似随意实则精深的文字,恰如宋人案头一盏清茶,初品平淡无奇,细酌方觉其味隽永。这部被历代文人奉为枕边宝典的笔记体著作,以闲适之笔写尽天地之理,在零金碎玉般的札记中,藏着整个宋代士大夫的精神图谱。
容斋随笔
知书房
容斋随笔
洪迈
知书客244140
《容斋随笔》号称宋人笔记之冠,但翻看几篇就觉得不对劲。洪迈喜欢炫耀学问,动不动就引用冷僻典故,有时候连他自己都没搞明白。有些内容纯粹是道听途说,比如对王安石的评论明显带着偏见。全书结构松散,说是随笔,其实就是东拉西扯。最可笑的是他总摆出一副高人姿态,但很多观点现在看来很幼稚。这本书被捧得太高了,实际价值恐怕要打折扣。
容斋随笔
知书房
容斋随笔
洪迈
知书客608247
《公孙龙子》虽然篇幅短小,但字字珠玑,尤其“白马非马”之论,看似诡辩,实则直指语言与现实之间的根本裂隙。读来颇觉痛快,先秦名家那种不囿于常识、敢于挑战固有思维的锐气令人神往。公孙龙可谓古代逻辑学的先锋,虽被后世斥为“辩者”,但其对概念的精准剖析,至今仍有启发意义。若放在当代,这般清醒而犀利的思辨者,恐怕也是稀缺的。
公孙龙子
知书房
公孙龙子
公孙龙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