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 47
发表书评
看完《止学》最大的感受是古人早就看透了人性的弱点。他们知道欲望没有尽头,所以提出"知止"的概念。但问题是人很难控制自己的欲望,特别是在现代社会诱惑更多。书里说"知止不殆",可现实中完全克制欲望的人几乎没有。我们的祖先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强调适可而止。然而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谁都不敢轻易停下脚步。这本书的思想很深刻,但实际操作起来很难。古人想的办法是在个人修养上下功夫,通过自我约束来达到平衡。但现代人更相信制度约束,觉得靠自律太理想化。这本书的价值在于提醒我们不要被欲望完全控制,但完全照做也不现实。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止于贪念,静水流深。
七月开始读这本书,到十月才读完。中间停了几次,有些地方反复看了好几遍。这本书讲的是如何知止,关于欲望和克制的道理很实在。作者用平实的语言说透人性,没有大道理,都是生活中能用的。我读到某些段落时很受触动,感觉说到心坎里去了。它不是那种让人热血沸腾的书,但是能让人静下来想很多事。读完觉得心里踏实了些,对一些事情看得更清楚了。壬寅初冬记于家中。
古人讲求止于至善,认为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今人读《止学》,却往往曲解其意,以为教人遇事退缩,明哲保身。我看这本书时,发现很多说法都太过理想化。比如书中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这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现实中哪有这么简单?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你知足了,别人可不会知足。你不争不抢,机会就被人抢走了。
书里还讲"大智知止,小智惟谋",意思是聪明人懂得适可而止。可我看到的是,那些真正成功的人,哪个不是拼命往上爬?反倒是那些老实巴交、懂得"知止"的人,最后都成了垫脚石。现在的职场,你不争不抢,就等着被淘汰吧。
更让我想不通的是书中说"止于至善"。这话听起来很高尚,可现实中有几个人能做到?我看到的是大家都在为利益奔波,为生活挣扎。连基本的生存都成问题,还谈什么至善?那些真正有钱有势的人,有几个是靠"知止"得来的?
书中还强调"止怒",说要控制情绪。可现在的社会,你一味忍让,只会被人当软柿子捏。我看到太多老实人吃亏的例子了。有时候该发火就得发火,该争就得争,否则连最基本的尊重都得不到。
《止学》的道理确实很好听,但放在今天这个现实社会,有多少人能做到?那些整天把"知止"挂在嘴边的,有几个是真心的?还不是因为没本事争才这么说。我看这本书的时候,越看越觉得这些道理离现实太远了。
查看更多书评
推荐阅读